山西省做强做优小杂粮产业的路径研究

2018-02-13 12:34裴春敏
乡村科技 2018年34期
关键词:杂粮山西省加工

裴春敏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忻州 036000)

山西省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可供生产的农产品类型较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谷子、杂豆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消费观念逐渐改变,开始选择营养型和保健型等绿色产品。小杂粮具有多维化和医食同源等优点,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所以山西省开始重视小杂粮产业。本文将对山西省做强做优小杂粮产业的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小杂粮产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

1 山西省做强做优小杂粮产业的优势

1.1 自然条件优势

山西省多山地丘陵,冬季时间较长,冬季寒冷干燥,夏季较为炎热,雨水相对集中,农作物可以长期享受日照,光热资源非常丰富,非常适合小杂粮种植。目前,山西省小杂粮种植面积比较大,通常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种植面积已达100万hm2,且小杂粮品种比较丰富,主要包括120多种小杂粮品种。

1.2 小杂粮品质优良

山西省小杂粮产地远离工业污染,很少使用农药和化肥,使得所种植的小杂粮具有无污染、无公害特征,属于绿色产品。山西省小杂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及膳食纤维成分,且颗粒饱满,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中都具有良好的口碑。

1.3 基地建设水平较好

目前,山西省审定通过的小杂粮品种已超过190个,其中荞麦、高粱的研究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位置。2005年,山西省实现了绿豆育种重大突破;2012年,启动了振兴杂粮产业工程,增加了杂粮补贴,开始进行杂料保险试点工作,加大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对全省小杂粮生产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当前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正逐渐做强做优。

2 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优良种质资源贫乏

山西省小杂粮作物种类比较多,栽培范围非常广泛,但是山西省小杂粮种质资源引进比较少,通常都是农家自选或自留栽培品种,导致山西省小杂粮存在严重的品种混杂退化问题,品种特有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降低了很多名优产品的优质率和产品率。

山西省小杂粮多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属于雨养农业,小杂粮生长依靠自然降水,再加上一些小杂粮种植较为分散,导致小杂粮增产幅度缓慢,耕作方式比较粗放,不利于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发展。

2.2 规模化程度低

当前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具有突出的农业特色,但是规模比较小,通常依靠中小企业粗放式加工方式进行生产加工,导致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很多厂家虽然具备先进设备,但因为生产规模较小,缺乏系统化管理措施,使得山西省小杂粮现代食品加工不够标准,综合利用效益较低。

2.3 科技含量比较低

针对山西省小杂粮产业链条,科技引领作用比较低。山西省小杂粮缺乏针对性的科技专项扶持力度,缺乏现代生物研究和食品生物技术以及食品分离技术等,杂粮品种无法利用机械进行种植,无法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山西省小杂粮的品质特性也无法满足市场消费需求。此外山西省小杂粮的品种繁育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充足的投入,导致研发力量较为薄弱,降低了山西省小杂粮的产业竞争力,没有利用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出资源优势。

2.4 商品转化率低

山区很多产区的农民信息较为闭塞,缺乏商品意识,逐渐降低了山西省小杂粮的商品转化率。因为流通渠道不够流通,山西省小杂粮加工体系各个环节缺乏联系,农民无法及时获得市场供求信息,再加上山西省小杂粮的生产和加工及销售等环节缺乏有效的交流,导致农民盲目选择种植品种和面积。因为销售过程缺乏管理,农户以当前收成和采购商需求为基础,确定种植品种和产品销量等,很容易引发丰年跌价和欠年低价的情况,这样一来农户种植小杂粮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3 山西省做强做优小杂粮产业的路径

3.1 树立小杂粮产业思想

山西省小杂粮具有很大的生产潜力和销售市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小杂粮的优良品质,挖掘山西省小杂粮的市场竞争力,政府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促进小杂粮的生产投入和加工转化等,建设山西省绿色食品产品。首先需要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小杂粮的地位,发展小杂粮,加大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实现规模化生产,拓展销售市场,保障小杂粮产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山西省的优势,使其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生产出优质的杂粮。同时,需要加强市场调控,建立价格机制,以实现山西省小杂粮的良性发展。

3.2 引进国内外的优良品种

小杂粮具有丰富的营养,要想开发山西省小杂粮,需要加快引进小杂粮品种,实现良种繁育,使国内外贸易需求得以满足,利用山西省和全国的科研力量,改良小杂粮品种,尽快选育出新品种,新品种要具备良好的商品性,同时可以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及时提纯复壮名优农家品种,加快繁育良种,引进国内外各种品种资源,尤其需要组织多点试验示范国际市场当中的品种,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实现规模化发展。

3.3 加大科技投入

为了提高小杂粮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小杂粮产业的创新化发展,需要推广各种农业科技,在生产上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需要借鉴外地加工经验,同时吸收山西省的传统食品生产技术,开发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另外,需要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包装技术等,提升山西省小杂粮产品的加工水平和包装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山西省小杂粮品牌形象,挖掘山西省小杂粮的加工增值潜力。

3.4 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和营销力度

抓住电商发展机遇,支持市县大力发展电商行业,开发小杂粮电商项目。这就需要完善电商销售平台和物流体系,推行“互联网+”经营模式,利用各种信息化销售渠道,与淘宝和京东等电商建立合作关系,同时还要发展本土电商,引导电商融入小杂粮产业,积极创建品牌营销策略,激发产业的生产活力[1-2]。

4 结语

结合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山西省做强做优小杂粮产业的路径,突出山西省小杂粮的优势,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机遇,提高山西省小杂粮的质量,突出品牌优势。

猜你喜欢
杂粮山西省加工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细粮VS杂粮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杂粮小镇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