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

2018-02-13 12:34蒋澎涛熊新宇周路遥
乡村科技 2018年34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互联网+

蒋澎涛 李 苗 熊新宇 周路遥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9)

将“互联网+”应用于农村建设中,能够有效发挥相关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将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整体发展[1]。也就是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加快我国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有利于我国全民经济的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经验还不够丰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发展措施,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1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扎实地奠定了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地位。

1.1 发展市场广阔

我国国土面积及国民数量都比较大,其中有近一半的市场为农业市场,近一半的人口为农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就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城乡居民发展差距相对较大。可见,提升农业整体发展水平是提升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基础。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将我国传统农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2],整合各类发展资源,促进我国农业全面、完善地发展,进而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的整体实力。

1.2 政府支持

农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发展情况关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为了提升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提升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我国政府对于农业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就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来看,政府不管在财力、物力还是人力的投入上都在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支持政策得到逐步落实,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和进步[3]。

1.3 农业发展经验丰富

我国丰富的农业发展经验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年丰富的农业经验,将其与“互联网+”相结合,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特点对相关技术进行调整、完善,整合出适合我国农村农业生产的电子商务模式,促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水平的提升。

1.4 产品交易越来越便捷

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生产后的批发和销售方式越来越便捷,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起到了显著的简化效果,农产品销售商能够通过各类网络销售平台出售自家农产品,相应的农产品批发商户也能够通过各类电商平台找寻农产品供货商,有效简化了农产品销售环节,避免了多层价格盘剥,真正做到了让利给广大农户[4],提升我国农民整体的经济收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此外,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还能为农民生产提供参考意见。农民能够通过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实时了解农产品的销售情况,根据市场环境调整生产方向,不断优化农产品质量,提高交易质量及成功率。

2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1“互联网+”普及推广有限

虽然“互联网+”已经是我国当前社会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必然发展趋势,但是仍有很多地区的农村网络覆盖情况有限,仍有大部分农民没有真正理解“互联网+”及相关信息技术,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实际内涵及表现形式等理解都过于片面,更难以将农村电子商务与实际农业生产结合进行发展[5]。可见,农民对农村电子商务认识不足是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阻力。

2.2“互联网+”监管制度不完善

“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最显著的特点是所有交易都是在线上进行,供货方与收货方之间不需要当面进行交易,虽然极大地提升了交易的便捷性,但是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有所增加。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诈骗的形式也层出不穷,经常出现各类网络诈骗事件。就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很多农民对于电子商务及网络信息的了解程度较低,对各类网络诈骗的辨识能力比较弱,加之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导致各类网络诈骗事件频发,进而导致部分农民对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存在一定的戒备心和恐惧感[6],不利于农业电子商务的整体发展,是当前农村电子商务需着力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

2.3 农村电子商务法规不健全

法律法规是所有行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基础准则,农村电子商务在实际发展中主要以网络信息为依托实现商品的交易,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检查、交易双方隐私保护及销售买卖权利等,以确保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但是,当前我国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速度还未能赶上行业的发展速度,尤其是农村电子商务方面还存在诸多法律法规漏洞,影响着行业整体的发展。

2.4 物流成本不断加大

农产品与其他行业产品相比有一定的区别,在运输过程中不仅质量比较大,而且部分农产品需要做好保鲜工作,如超出保质期或达不到保存条件,农产品会出现腐烂、发霉等情况[7],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因此,在实际运输过程中需要投入的物流成本比较大,会降低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利于农产品的远程销售。

2.5 外界因素影响较大

农产品的生产除了需要具备相关的技术之外,还要考虑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天气变化及产品特点等。其中最难以预测的便是自然条件,如天气出现恶劣变化等情况,将会影响农产品的正常生产,增加农产品的产出比,进而降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再加上大部分农产品在种植生产中缺少标准化的监督和管理手段,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的提升,进而制约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3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

3.1 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建设

基础信息建设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要想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信息库,搭建完善的信息网络,同时对农村电子商务相关的信息进行广泛的宣传,提高各地区互联网信息的普及率,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8]。政府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基本情况拨付相应的信息建设辅助款,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工作的开展。

3.2 重视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专业人才是一切行业技术发展的基础,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各地区乡镇中建立专业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中心,重点培训农户计算机技术能力及互联网销售知识技能。同时,可以定时聘请专业的农业生产技术人员走村入户,向农民传授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农民如何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提升农户的生产技能。另外,专业院校可以将农村电子商务教学引入学生的日常课程中,培养专业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3.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各类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优化农村电子商务交易环境的基础,能够有效提升农村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根据农产品的特点建立专业的交易平台,根据平台内容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为农产品的交易提供安全的平台,确保农户的基本利益。除此之外,需要加强对相关平台的监管,由国家专门的监管部门对所有交易进行监督管理,尽可能降低各类网络交易风险事件的发生。而且各大电子商务平台负责人需要做好用户管理工作,全面核实供货商及采购商基本资料,提高平台信息的真实性,认真核对双方信息,确保各项交易健康有序进行。

3.4 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与其他行业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受到季节变化及地域环境的影响,要想提高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不可忽视的是对物流渠道的管理,需根据当地农产品的特点及交易类型,不断完善配送渠道,明确不同物流系统的实际职责,确保物流体系的稳定健康发展。

3.5 提升农产品质量

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品牌化的建立,对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非常重要。就我国当前农产品供应情况来看,此方面的工作相对来说还比较弱,需要不断完善相关质量检测标准,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提升广大农户的品牌意识,树立品牌形象,进而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整体发展。

4 结语

“互联网+”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基础,为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农业生产销售中的各类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应及时抓住这一优势政策,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农产品互联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