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黄花梨低产园改造技术

2018-02-13 12:34连明祥
乡村科技 2018年34期
关键词:黄花梨树势主枝

连明祥

(建宁县均口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福建 建宁 354505)

1 黄花梨低产主要原因

1.1 建园标准低

黄花梨为深根性果树,根系垂直分布在40~100 cm土层内,最大可深至3~4 m;水平分布范围为冠幅的1.5~3.0倍,其中以离主干1 m范围内分布最多。由于早期建园时,没有按标准挖穴,只用少量火土灰作基肥,甚至存在不施基肥的情况,造成土层坚硬,根系生长受到影响,难以提高产量。

1.2 授粉树不足

黄花梨为异花授粉果树,自花结实率很低。福建省建宁县种植黄花梨初期,选择的授粉品种多为“新世纪”,其次是黄蜜、杭青,后期才引进翠冠、翠玉等早熟梨品种。其中新世纪、杭青等品种对肥水管理要求较高,稍有疏忽,就会提早落叶,造成严重的秋花,影响来年黄花梨授粉。由于授粉品种少,造成黄花梨授粉受精不足,花而不实,坐果率低。经调查发现,多个授粉品种梨园产量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多个授粉品种花期不同,延长了花期相遇时间,为黄花梨授粉受精创造了有利条件。

1.3 管理水准较低

由于授粉品种选择不当,造成黄花梨产量低,低投入导致管理积极性不高,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梨园采果后不施肥、不喷药,树势得不到恢复,造成出现二次花,二次花削弱树势,影响次年产量。

2 黄花梨低产园改造技术

2.1 建园

2.1.1 园地选择。黄花梨树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山地、丘陵、平地、河滩均可栽培,砂土、壤土或黏壤土都可栽培。但以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土壤疏松肥沃、保水和透水性能较好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最为适宜。丘陵山地,排水和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时,只要加强土壤改良、增施肥料,就容易获得丰产。

2.1.2 种植密度。黄花梨生长势中等,一般行株距为5 m×4 m,667 m2栽33株左右。黄花梨为异花授粉果树,自花结实率很低,必须配置授粉树,可采取母树黄花梨高接翠冠、翠玉或晚翠的办法解决授粉问题。

2.1.3 施足基肥。定植前,挖1 m3的定植穴或0.8~1.0 m的定植沟;开挖时,将表土放一边,心土放一边。回填时,每穴施入50~100 kg腐熟有机肥,挖定植沟沟底先填40~50 cm的稻草或杂草,再将表土与有机肥混匀后填至50 cm厚,最后填10~15 cm新土[1]。

2.2 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一般在采果后至落叶前深翻改土,此时是根系生长高峰期,深翻结合施用基肥,可促进新根大量发生,可有效提高树体贮藏营养水平,为来年生长结果奠定基础;丘陵或山地土层较浅,翻耕深度为80~100 cm;红壤有机质缺乏,酸性较强,应增施有机肥和适量石灰,如遇多雨天气,土壤表面易板结,应适时中耕除草,保持表土疏松;采取行间生草栽培,生长季节劈草两三次,保证树盘松弛,以便保水保肥;每年9—10月结合深翻,撒播紫云英;采取生草栽培措施,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肥力,又能调节果园气候。

2.3 施肥技术

黄花梨树丰产,需肥量较多,氮、磷、钾比例以1∶0.5∶1为宜;开花期和新梢抽生期需氮量较大,花芽分化期和果实生长发育期需磷钾量较多,一般全年施肥三四次。

2.3.1 基肥。在秋季枝梢停止生长后至落叶前施用,此时土温较高,根系吸收力强,有利于恢复树势,提高树体贮藏营养水平,多用腐熟有机肥料,施肥量占全年总量的50%。因秋季气温高,天气干旱,蒸发量大,施基肥时应及时灌水一次;梨树萌芽、开花、坐果都需要大量营养,而梨树根系稀疏,肥效表现慢,因此需要采取秋施基肥法,让树体贮藏大量营养,满足生长需要;在梨树树冠滴水处,各开一个长1.0 m,深、宽各0.4 m的环状施肥沟,成年结果树667 m2施商品有机肥1 000 kg+钙镁磷80 kg,幼树减半[2]。

2.3.2 追肥。根据各个黄花梨不同时期对养分的需求,一般追肥保持每年三四次。第1次在萌芽前10~15 d进行,株施N∶P∶K比例以2∶1∶2为宜,硫酸钾型三元复混肥用量控制在1.5 kg;第2次在壮果肥期,株施N∶P∶K比例以2∶1∶2为宜,三元复混肥用量控制在2.5 kg;第三次采后肥在每年8月中旬施加,株施尿素用量控制在0.75 kg。幼年树全年应施肥两三次,即萌芽、新梢旺盛生长期各施一次速效性氮肥,秋末落叶前施一次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

2.4 水分管理

每年7—8月气温较高,且常伴有秋旱,叶片蒸腾量大,除早熟品种外,大部分中晚熟品种正是壮果时期,需水量大,应及时灌溉,这对于黄梨树枝梢生长、提高产量品质、防止二次开花都有重要作用。雨季土壤过湿,通气不良,根系生理机能减退,易导致叶色褪绿,生长不良,一旦进入旱季,便会发生黄叶早期脱落。因此,雨季要注意及时排水。

2.5 整形修剪

2.5.1 幼树整形。目前黄花梨树形大都采用开心疏层形整形方法:梨苗定植时定干高度为80 cm,剪口下留8~10个饱满芽,以保证干高和第1层主枝的抽生;全树主枝五六个,在中心干上分两三层排列,第一层3个,第二层2个,呈3-2-1式排列,在最上一个主枝分叉处,待适当时将中心干延长枝疏除,落头开心,选方位好、位置适当、角度比较开张的3个枝作为主枝;定干后若不能选出满意的主枝,可在第2年再选,第一二层主枝间距80~100 cm,第2层以上层间距渐短,以60~80 cm为宜;第一层主枝以相对均衡的方式生长,上层主枝采取上下插空、相互错开的形式外向延伸,以利枝叶生长;第1层主枝与中心干夹角为50°~80°,第2层及以上各层,逐渐减小,多为50°~60°;第1层主枝各留副主枝2~4个,呈侧面分层排列,第一副主枝距中心干60~80 cm,方位与其他主枝上的第一副主枝同侧;第一二层副主枝间距70~80 cm,以上各级主枝留副主枝1~3个[3]。

2.5.2 丰产树修剪。黄花梨初结果树仍应注意树形培养,既要保证树体健壮,又要适量结果;进入盛果期后,应保证生长与结果相对平衡,防止大小年和树势早衰情况发生,延长结果年限,具体来说要做好3项修剪工作。

第一,骨干枝的修剪。骨干枝修剪时,要注意主从清楚,层次分明,树势平衡。对其延长枝,应每年在一次梢的中上部侧壮芽处短截,以保持先端生长优势。如骨干枝分生角度过小,应采取撑、拉、吊枝和“里芽外蹬”等措施,留枝外引,配合扭梢以及利用结果下垂等方式,开张主枝角度;盛果期后,树冠密接,果园已经封行,各级骨干枝的多年生部分,因大量结果而出现结果部位外移、下垂枝或基部光秃,应及时将骨干枝回缩到健壮部位,使其更新复壮。

第二,辅养枝的修剪。黄花梨初结果树因枝叶不多,骨干枝之间常有较大空隙,应适当多留辅养枝,以不影响树形和永久性枝生长为原则,一旦辅养枝产生妨碍或失去辅养结果作用,可采用加大角度、去直留斜、去强留弱等措施进行疏除,以腾出生长空间。

第三,枝组的修剪。枝组是直接着生在骨干枝上的枝群,是承担生长和结果的单位枝,按其形态大小可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枝组在骨干枝上的配置,宜采用定位、定向,维持一定的发展空间,大小枝组相互配合,合理分布在树冠各个部位,并尽可能靠近骨干枝;枝组在骨干枝上,应形成上部小、中部大、基部居中的结构,保持树冠紧凑充实[4]。

2.6 花果护理

2.6.1 保花保果。在加强土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基础上,根据往年结果情况,决定是否要采取一些保花、保果措施,以提高坐果率。一般采取梨园放蜂、人工辅助授粉等措施进行花果护理。

2.6.2 疏花疏果。对花量多,坐果率高、树势较弱和易发生大小年的果树,应适量疏花疏果,以调节生长和结果关系。疏花的具体原则为疏弱留壮,疏密留稀,疏腋(花芽)留顶(花芽)、疏长(长中果枝的顶花芽)留短(短果枝的顶花芽)以及疏外留内。在一个花序上,疏中心花,留侧生花。每隔15~20 cm留1个果,疏果必须在谢花后25 d内完成。

2.6.3 二次花防控。在建宁县,黄花梨树正常开花时间是在每年3月,而秋季再次开花的现象称为二次花。黄花梨树二次开花会造成大量养分流失,引起树势衰弱,严重时还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引起二次花的原因主要有3点:一是病虫为害,引起大量落叶;二是秋季高温干旱或温湿多雨交替的气候;三是采果方式不对,造成早期落叶。

具体防控措施有如下几种:首先,做好病虫害防治;其次,高温时做好地面覆盖,保持水分,多雨时要及时排水;再次,合理施肥,保证养分供应;最后,采取分批采收方法。

2.7 病虫害防治

危害黄花梨的主要虫害有蚜虫、梨瘿蚊、中国梨木虱、梨小食心虫及天牛等,主要病害有梨锈病、轮纹病、黑星病、黑斑病和炭疽病等。防治措施一般有以下3种。

第一,越冬期做好清园工作,清除枯枝、病虫枝、落叶、杂草等,并集中进行烧毁,减少病虫越冬场所;或者清洁树枝、树干,用石硫合剂或石灰进行刷干,清园后喷洒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虫。

第二,摘除病虫叶梢、梨瘿蚊及梨蚜群集为害嫩梢叶,选用螺虫乙酯、噻虫胺、烯啶虫胺、啶虫脒和阿维菌素等药剂防治中国梨木虱、介壳虫、蚜虫等病害。

第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按照植保部门的要求进行病虫测报,掌握好黄花梨树病虫始发期、流行期与越冬期特点,针对性进行防治。

3 结语

通过低产梨园改造,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增强了建宁县黄花梨树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农民经济效益与收入,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黄花梨树势主枝
新疆塔城地区苹果树整形修剪中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遭雷击的黄花梨
纺锤形桃树如何整形
苹果树的主要高产树型
黄花梨推手——明熹宗朱由校
价可夺金的明朝黄花梨床
揭秘黄花梨为什么这么贵
果树冬剪论平衡
有机肥施用对宫川温州蜜柑品质及树势的影响
浮梁县不同地形杨梅园树势与产量情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