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洱县宁洱镇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研究

2018-02-13 12:34宁洱县宁洱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宁洱665199
乡村科技 2018年34期
关键词:宁洱烤烟茶园

(宁洱县宁洱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 宁洱 665199)

宁洱镇是云南省宁洱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面积483.70 km2,耕地面积5 746.7 hm2。海拔在800~2 200 m,年平均气温为18.3~19.0℃,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茶叶和烤烟等粮经作物。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宁洱镇在粮经作物种植中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实施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意义

绿色防控是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技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达到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1]。

2 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叶种植中的应用

2.1 应用情况

宁洱县宁洱镇是普洱茶的发源地、集散地和茶马古道的源头,2017年末,全镇有茶叶种植面积2 000 hm2。为抓好生态茶园建设,2008年以来,宁洱镇以生产安全、无农残、无公害的茶产品为目的,进行了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

2013年1月—9月,在宁洱县农科局植保站的技术指导下,由宁洱镇农业服务中心组织实施,在温泉村建立茶叶绿色防控示范面积16.7 hm2,示范农户55户128人。

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由宁洱县农科局牵头,宁洱镇政府组织实施,农业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在温泉村贰龙山茶场实施建立20 hm2有机生态茶园示范建设,安装杀虫灯10盏,插黄、蓝板24 000张,施有机肥120 t,施用生物农药“狼毒素”和种植绿肥。

2.2 主要技术措施

2.2.1 加强监测预警。3月开始,对示范点的茶叶进行病虫害监测,在危害初期采用色诱和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技术控制危害;在盛发期,采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2.2.2 农业防治。在示范点,通过测土配方技术合理施肥,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同时合理修剪茶树,翻耕并清洁茶园。

2.2.3 生态调控。在茶园地和周边采取生物多样性措施,合理套种一定数量的香樟树或果树,茶蓬间种植一定数量的绿肥。

2.2.4 物理防治。为了减轻茶园内害虫的危害,采用灯光诱杀、色诱技术进行虫害防治,每2.0~3.3 hm2安装1盏杀虫灯,诱杀鳞翅目害虫,同时使用黄、蓝板诱杀小绿叶蝉、蚜虫等。

2.2.5 生物防治。首先在茶园有目的地保护和增加蜘蛛、寄生蜂、瓢虫,在茶园内饲养鸡、鸭等家禽减轻虫害,抑制害虫数量;其次使用苦参碱、鱼藤酮、狼毒素等生物农药防治茶尺蠖、蚜虫、小绿叶蝉等[2]。

2.2.6 化学防治。根据茶园内病虫害发生情况,在上述防治方法防控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选择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农药进行防治[3]。

2.3 应用成效

2013、2015、2016年在温泉村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很大成效,如带动了大部分茶农使用该技术,减轻茶树病虫害,控制了茶园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有效解决了施用化肥和农药而导致的茶叶农残超标问题;茶叶品质得到提升,茶叶产品中农药未超标,从产品质量、观光旅游上增加了茶农的收入;茶园环境绿色覆阴、空气清爽,形成无公害有机茶园,;优质茶产量大大增加,销售价由2008年的40元/kg提升到2016年的80元/kg。

3 绿色防控技术在烤烟种植中的应用

3.1 应用情况及措施

烤烟是宁洱镇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为增加烟农收入,提升产品质量,宁洱县烟草公司联合宁洱镇烟草技术人员开展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示范,采取“病虫基数控制、主要害虫诱杀、植物免疫诱导、安全药剂防治和高效器械应用”措施,应用准确监测、黄板诱蚜、生物农药等技术。

3.2 应用成效

2013年,宁洱县宁洱镇烤烟种植面积为550.20 hm2,每667 m2投入农药82.7元,每667 m2产值0.31万元,未采用绿色防控技术。2014年开始,烤烟种植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宁洱县宁洱镇烤烟种植面积532.67 hm2,每667 m2投入农药67.6元,产值0.316万元,2015年全镇烤烟种植面积413.27 hm2,每667 m2投入农药59.4元,产值0.321万元。2016年,宁洱县宁洱镇烤烟种植面积486.13 hm2,每667 m2投入农药50.3元,产值0.330万元。

通过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和烤烟的投入成本,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率,提升了烤烟的品质和产量,增加了农户的收益。

4 绿色防控技术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

4.1 应用情况

宁洱县植保站于2014年2月,在金鸡村那整蔬菜基地进行了植保“三诱技术”试验,即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应用性诱剂防控害虫;利用昆虫趋光性,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防控害虫;利用昆虫趋色性,应用粘虫板防控害虫。并开展性诱剂使用技术的培训,参训农民45人。同时发放黄、蓝粘虫板6 500片,防治面积达21.67 hm2。

2015年,宁洱镇农业服务中心与宁洱县植保站合作,在新民村五组、八组开展蔬菜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技术培训,培训141人次,创建示范样板16.7 hm2,发放黄板3 750张,蓝板1 250张,安装太阳能杀虫灯8盏。

4.2 绿色防控措施

4.2.1 性信息素色板诱杀。根据害虫趋性每667 m2放置黄板15片,蓝板5片,按4片黄板加1片蓝板的标准投放,放置高度高于作物3~5.0 cm。

4.2.2 灯光诱杀。每2~3.3 hm2菜地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害虫成虫发生期夜间开灯,诱杀多种夜蛾科害虫的成虫。

4.3 取得成效

采取以上措施,减少了示范区的蔬菜病虫害,通过示范点调查,一个生长周期每667 m2用药次数较以前减少了3次,农药成本由74元降至22元。至2017年初,宁洱镇蔬菜种植面积达120 hm2,其中绿色防控面积达42 hm2。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和防治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使广大消费者逐步吃上“放心菜”。

5 其他作物上的应用及成效

5.1 水稻

2014年,宁洱镇农业服务中心配合县植保站,在温泉村实施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建立示范区3.3 hm2,采取措施:种子消毒、施用多肽保、施配方肥、赶鸭下田、稻鱼共生以及人工除草,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等。增强水稻抗病性,增加水稻结实率和穗粒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使示范区的水稻产量比2013年每667 m2产量增加35 kg,实现增产增收。

5.2 玉米

2016年,在宁洱镇硝井村建立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17.2 hm2,采取秸秆还田、种子处理、苗期害虫防治、心叶末期病虫防治、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和性信息素色板诱杀技术等措施,使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率达90%,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实现农药减量、节本增效、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6 结语

在各种作物上推广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后,有效控制了农业生物灾害,减少了病虫害损失,保障了粮食增产,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显著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宁洱镇的农业科技和经济发展起保驾护航作用。

猜你喜欢
宁洱烤烟茶园
宁洱县咖啡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宁洱县10500人次皮肤病患者情况分析
茶园飘香
烤烟上炕机械研制
不同追肥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烤烟专用水溶根施肥技术介绍(二)
烤烟专用水溶根施肥技术介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