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SWOT分析

2018-02-13 20:05王云贺
吉林林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吉林省旅游业

王 琦, 王云贺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高度发展,中国旅游业发展也随之进入黄金时代,有报道称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我国旅游业高度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对原生自然环境造成损害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指向了“生态旅游”。从世界范围来看,生态旅游也是全球旅游业中产值增长最快、游客热衷度最高的旅游类型。

吉林省是我国重点林业大省之一,林业资源极其丰富。“十三五”期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吉林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吉林省决定将旅游业打造成惠及全民的幸福导向性产业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加快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转变。森林生态旅游是吉林省旅游发展的良好途径。

1 名词解释

1.1森林生态旅游

森林生态旅游是指在被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内,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益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1]。

森林的功能在逐步发生改变,改善环境以及为公众提供休憩场所的功能日益突出。森林生态旅游成为人们休闲游憩关注的重点,森林生态旅游也正逐步成为旅游业的主流模式。

1.2 SWOT分析法

SWOT即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的缩写,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对研究对象拥有的优势、存在的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分析方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最早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2]。目前研究旅游业的发展方面,此分析法应用较多。

2 SWOT分析

2.1吉林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优势(Strength)

2.1.1林业资源丰富

吉林省是全国重点林业大省之一,森林覆盖率及活立木蓄积量在全国均位列前十以内。其中,长白山区林业资源尤其丰富,作为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大水系的发源地,在我国东北地区甚至东北亚地区位置极为重要。

吉林省建有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44个,其中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分别为14个和23个。吉林省森林公园遍布各地,省级以上森林公园57个,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分别为35个和22个。现已查明的野生植物达3890种,已经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16种。现有陆生野生动物445种,已经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76种,其中东北虎、东北豹等一批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在吉林省再次出现,并且种群数量得以扩大,表明吉林省的生态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在保护国际濒危物种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吉林省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2.1.2生态景观种类众多

吉林省生态景观种类众多,其中以长白山区的火山口天池、瀑布、地下森林景观最为著名。此外,长白山区的高山花园、森林垂直带谱、锦江峡谷等也是游客钟情度极高的旅游圣地。“干饭盆”地貌是长白山区特有的火山地质遗迹,因其神奇且富有探险性,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来此观光。长白山植被垂直景观及火山地貌景观均已被列入国家自然遗产地名录。

吉林省的森林湖泊、溶洞、玄武岩石林、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在全国乃至世界均享有盛名。丰富的物种资源使长白山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2.1.3森林环境优质,生态旅游景区众多

森林湿度高,气候舒适独特,优越宜人的森林小气候往往成为人们避暑的首选。科研人员发现,森林中所含的氧气、负离子、植物精油等对人体均有益处,甚至有防治疾病的效果,森林也被称为“地球之肺”。

吉林省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之拥有了众多生态旅游景区。其中,5A级生态旅游景区有3处,分别是长白山景区、净月潭景区和六鼎山文化旅游区,5A级代表着中国世界级精品的旅游风景区等级;4A级生态旅游景区20余处,其中包含了一马树森林公园、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白鸡峰国家森林公园、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众多优质景区;3A级生态旅游景区20余处。生态旅游景区众多且各具特色,是吉林省发展生态旅游的绝对优势。

2.2吉林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劣势(Weakness)

2.2.1森林旅游起步晚,发展速度慢

吉林省大规模的森林旅游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 当时的旅游基础设施相当薄弱,并且在经济因素及环境因素限制下,可供群众进行森林生态旅游的景区极少,主要为长白山北坡景区、吉林市松花湖景区和长春市净月潭景区。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步伐相对缓慢,森林生态旅游是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林业旅游开发不但要取得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保护环境,不能只顾大肆开发而忽略环境因素,所以发展比较缓慢[3]。

2.2.2生态旅游资源挖掘不深,产品单一

吉林省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在生态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上力度不够,产品模式单一,品牌意识模糊。以冰雪旅游为例,黑龙江、吉林两省都在发展冰雪旅游,“雪村”“雪乡”众多,吉林省冰雪旅游产品还停留在“白天玩雪橇,晚上住火炕”的层面,缺少创新性的生态旅游产品,且品牌意识不强,品牌价值不够,缺少突出我省资源优势和特色的纵深向生态旅游产品,应加大投资力度,深度开发冰雪、生态、边境、文化、乡村、红色等核心旅游产品。此外,吉林省全域全季旅游的发展仍处于瓶颈期,资源整合能力还相对较弱。

2.2.3旅游公共服务能力相对薄弱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衡量旅游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吉林省旅游公共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不够成熟,存在较多问题,如有关部门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区域或部门间协调办公能力差、管理机制不顺畅,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服务水平差、交通供给能力不足,旅游信息发布及咨询、游客集散、旅游救助、旅游投诉处理、旅游购物、餐饮娱乐、旅游培训等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依托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智慧化旅游建设缓慢。

2.2.4气候因素对森林生态旅游影响较大

森林生态旅游是以回归自然为主题的旅游,一切体验遵从自然。吉林省的气候条件相对恶劣,东部山区气温寒冷并且低温天气占据一年中大半时间,西部平原地区相对干旱且春秋两季风沙天气较多,气候因素严重影响人们出行。气候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

2.3吉林省森林生态旅游的机遇(Opportunity)

2.3.1国家及吉林省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高度重视

国务院于2009年12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并明确提出要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5],这标志着我国旅游业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同时,《意见》就新时期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0号,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吉政办发〔2017〕32号,明确指出东北新一轮振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释放强劲旅游需求,推进幸福产业提质扩容,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随着 “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多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叠加,吉林省旅游业进入黄金发展期。在“十二五”基础上,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这就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3.2旅游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以2017年春节期间为例,经官方监测统计显示,长白山景区游客接待量及门票收入同比增长分别达45.0 %和51.0 %,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游客接待量及门票收入同比增长分别达5.0 %和7.0 %,“冰雪游”中北大壶、万科松花湖滑雪场游客接待量及门票收入两项同比增长均达20 %,长春莲花山滑雪场游客接待量及门票收入同比增长分别达29.0 %和18.2 %,长春净月潭滑雪场游客接待量及门票收入同比增长分别达46.4 %和20.5 %,雾凇岛观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近81万人次,门票收入460万元。2017年春节期间吉林省旅游经济收入近百亿元。

根据吉林省旅游政务网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统计,2018年一季度,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4 820.48万人次,同比增长17.18 %;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892.30亿元,同比增长22.25 %。

旅游业已经成为吉林省的支柱性产业。人们由物质需求向文化形态需求的转变促使人们更加向往绿色的、无污染的、轻松的、慢节奏的旅游产品,森林生态旅游即将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4吉林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挑战(Threat)

2.4.1旅游结构调整

有效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调整旅游结构是未来吉林省旅游业发展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一方面要科学协调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并协同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拓展空间;另一方面要实现旅游资源空间布局合理化,打破地域旅游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用先进成熟区域的经验带动落后地区旅游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取长补短;最后要在细节层面实现结构调整,如实现“吃、住、行、厕、游、购、娱”向“文、商、养、学、闲、情、奇”转变,形成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并举,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共进的新格局。

2.4.2提升竞争优势

吉林省有雄厚的自然资源,但在国民旅游大发展的时代,其他省份也相继推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差异化、品质化旅游产品正逐渐成为主流,休闲化和体验化成为生态旅游业发展必然趋势。吉林省迫切需要创建、完善特色旅游产品,形成旅游品牌,提高行业竞争力。

2.4.3资金和人才保障

资金和人才保障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累计完成旅游投资1 288.2亿元,“十三五”期间,吉林省通过采取国家、地方、内资、外资等多种渠道和方式,综合解决旅游业面临的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同时,要加强旅游资金管理,重点支持保护性旅游项目建设,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人才方面,结合吉林省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建立旅游资源人才库。积极开展交流学习和培训,引进旅游业人才,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 结论

在当前形势下,吉林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仍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吉林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政策支持到位,保障措施在不断完善,且我省居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态旅游需求也达到了新高度,综合上述各优劣势,认定当前是吉林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黄金时期。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吉林省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