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煲一碗上好的中药

2018-02-13 20:28蔡卫杨张秋霞
江苏卫生保健 2018年1期
关键词:武火煎药火候

○蔡卫杨 张秋霞

中医药是我们的国粹,如何煎药似乎很简单,人人都会。其实,能否发挥中药最佳的疗效,煲一碗上好的中药,绝对不是“3碗水煎成1碗”这么简单,对此,很多人或者是一知半解或者就是不懂。下面就和大家谈谈这方面的事。

❀准备阶段:煲药器具首选沙锅

中药所煲出来的汤剂质量,与选用的煎煮器具密切相关。《本草纲目》中提及:“凡煎药,忌铜铁器”。是说煲中药忌用铁、铝等金属器具,以免发生化学反应而降低药效。

煲中药一般会选用沙锅、沙罐或不锈钢器皿,其中沙锅是从古沿用至今的传统器具,现在应用广泛的紫砂药壶,不但保留了沙锅的优点,而且加热速度更快、清洗更方便。

❀中药不淘洗:浸泡不超半小时

平时,煲绿豆、红豆、薏米汤都会先将其浸泡一下,有时一些原料更会浸泡一个晚上,以便更容易煲出“效果”。那煲中药是否也要将药材浸泡一段时间后再煲呢?还真是这样,一般而言,煲中药前应先浸泡10~20分钟;如果药方以质地疏松、轻浮的植物药材为主的,浸泡5分钟即可;而质地坚硬的矿物、动物、蚧壳类药材,浸泡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一般浸泡时间最长不超过30分钟。

浸泡时间不是越久越好,否则会引起药材变质。浸泡时多用凉水,甲壳类坚硬者可适当用温水浸泡。需要注意的是,有人常会像洗菜一样清洗中药,但其实中药材一般无需淘洗,如要清洗,也只用水漂洗一下即可,以防丢失有效成分。

❀煲药阶段:煲药常两遍,药效可尽用

一般来说,一剂中药煎煮一次药材的药效是提取不完全的,所以煲中药以两遍为佳。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可再煎第三遍;而滋补药、材质较为坚实的药方也值得煲第三遍。

头煎:第一遍时,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加水浸透,轻压药材时水高出药平面约1厘米左右(大约是轻压药材后对齐手的平面)。

二煎:第二遍用水量则少一些,加水至中药平面即可。如药材质地坚实,加水量可稍多;如煎煮时间较短,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良药方须巧用“文武火”

炒菜做饭,掌握好火候是让食物变为美食的重要技巧,其实,煲药和做饭的技巧也是一样的。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药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要煲一碗上好的中药,掌握好火候也是必不可少的。

煎药火候有武火和文火之分,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大小火。一般先武火煮沸,水沸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此时再开始计算煎煮时间。

火候的控制,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治疗外感病的发汗解表药,宜用“武火”急煎;滋补调理类中药煎煮时间需延长,宜“文火”久煎,药效达到最佳;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大的中药宜“慢火”久煎,以降低其毒性,提高用药安全。

❀煲药时长不超1小时

平时煲汤都是觉得煲的时间越久,汤就越有营养越好喝,那么煲中药是否也是如此呢?煲中药一般头煎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二煎为30分钟左右。如果是感冒药或清热药宜用武火,煮沸时间为15~20分钟即可温服。如果为补益药,煎煮时间可延长至60分钟,倒出后温服。

最后,煲中药的煎液量一般成人为200~300毫升,儿童为50~150毫升。煎煮好的中药要趁热滤出,避免有效成分沉淀在药渣上。如不小心把药物煮干或焦了,不能再服,因为这样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

猜你喜欢
武火煎药火候
文火与武火煎煮中药时沸腾液体温度与蒸发率研究
说火候
听蝉
旗 帜
火候足时它自美
为老父煎药(外三首)
随园食单
从脸谱说起
没有什么火候不火候
如何计算煎药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