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头痛

2018-02-13 20:09徐泽合时青
新中医 2018年9期
关键词:合欢皮牡丹皮川芎

徐泽合,时青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头痛,古代称之为脑风、首风、厥头痛、真头痛等,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1~2]。其作为中医脑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学一般将其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内伤头痛往往因其病因病机的多样性,临床症状的复杂性,故临证治疗颇为棘手[3~4]。中医学一般认为内伤头痛的病位在头,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变证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指肝肾亏虚,标实主要为气滞、血瘀。劳倦失宜、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各种因素,均可导致之气血津液输布失常,而致头窍失养或脉络瘀阻,出现不荣而痛或不通而痛。古今医家论治头痛时,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基于多年临证探索与实践,笔者试从肝论治内伤头痛,现试述于下。

1 理论渊源

头痛,部位在头,生理联系上与肝关系密切。正如《灵枢》所载:“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挟胃属肝络胆,循喉咙,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又《针灸大成》载:“厥阴足脉肝所终,……上贯膈里布胁肋,挟喉颃颡目系同,脉上巅会督脉出。”头窍者,人之巅顶,与足厥阴肝经生理联系密切。肝经者上达于巅顶。若肝经受邪,气血津液上荣不足,或上行阻滞,继而诱发不荣而痛,或不通而痛。此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言:“头为诸阳之会,与厥阴肝经会于巅……能逆上作痛。”而肝生理功能正常与否,与头痛亦关系密切。肝主疏泄,调达气机,若疏泄功能正常,则全身气机调畅,各有所安。倘若肝经失其疏泄之功,则气机郁结,运行失畅,阻滞清窍,易发头痛之患。而若肝郁日久,则易郁而化火,肝火日久灼伤阴液,阴不制阳,阳亢于上,扰及清窍,发为头痛;且肝藏血,调节血量,若肝疏泄失常,肝血不足或肝血瘀滞,无法上行充达清窍,亦能诱发头痛之症。故头痛之病理与肝经关系极为密切。

2 从肝论治探析

2.1 肝气郁结,舒肝理气 肝调畅气机,主情志,其性曲直,喜条达而恶抑郁。若因情志刺激,而致肝失其调达之性,疏泄失司,气机郁结,运行不畅,阻滞清窍,易诱发头痛之患。《辨证奇闻》曾载一病例:“人有患半边头风者,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历经百药治疗而乏效;后发现“其痛有时轻,有时重,大约遇顺境则痛轻,遇拂逆之事而更加之”;由此方窥测到病之所起,乃“得之郁气不宣”,遂用疏肝解郁之法而治愈。此案读之,乃有醍醐灌顶之感,其既指出肝郁头痛之诱因、病机,又点出典型症状、治疗大法,足以启迪后学。

临证之际,对于肝气郁滞者,应疏肝理气以治之。临证辨证要点:头痛,以胀痛为主,郁郁寡欢、胸胁胀满,或有失眠多梦,苔薄白,脉弦。常用药物:柴胡、醋香附、白芍、炒枳实、陈皮、郁金、川芎等。若头胀痛甚者,加牡丹皮、青皮;若情绪低落重者,加制佛手、合欢皮;若失眠多梦者,加炒酸枣仁、夜交藤;若肝郁乘脾,痰浊内生者佐二陈汤、四君子汤;若肝郁化火者,加栀子、龙胆草。

2.2 肝血瘀阻,活血通络 肝藏血,且依其疏泄之能而调节血量。若肝血瘀阻,气血阻滞清窍,不通而痛,则发头痛。临证之中,对于头痛日久,顽固性头痛者,往往久病入络,肝血瘀阻之症明显,此时应用活血化瘀之法,往往事半功倍。

临证之际,对于肝血瘀阻者,应活血通络以治之。临证辨证要点:头痛,经久而不愈,以刺痛为主,痛处固定,入夜尤甚,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淡,脉弦涩。常用药物:当归、赤芍、川芎、炒桃仁、牡丹皮、红花等。若刺痛甚者,加制水蛭、制全蝎等研末小剂量冲服;若兼有痰浊者,加清半夏、炒白芥子;若日久化热者,加天花粉、丹参。

2.3 肝阳上亢,平肝潜阳 《济生方》载:“阳逆于上而不顺,中壅于头,故头痛也。”肝为刚脏,五行属木,易从风化火,若素体阳亢,则性急多燥,易怒易恼,从而致肝阳上逆于头窍,发为头痛;亦或平素肝火灼伤肝阴,肝阴亏耗日久,而致阴不制阳,肝阳升发太过,上冲清窍,发为头痛。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云:“忧愤恼怒,郁怒伤肝,……气火俱逆于上以犯清府,可致头痛发生。”

临证之际,对于肝阳上亢者,应平肝潜阳以治之。临证辨证要点:头痛,以胀痛眩晕为主,心烦急躁,易恼易怒,口干口苦,或有夜寐不安,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常用药物:钩藤、生龙骨、生牡蛎、夏枯草、天麻、石决明、草决明、怀牛膝等。若眩晕重者,加泽泻、桑寄生;若口干口苦重者,加黄芩、栀子;若肝阴亏虚甚者,加生地黄、枸杞子;若夜寐不安者,加制茯神、合欢皮。

2.4 肝血亏虚,养肝补血 肝藏血,体阴而用阳。肝血充达饱满,上行濡养头目,则清窍无恙;若肝血亏虚,头窍失其濡养,则易发为头痛之患。正如《素问》所谓之“血虚则痛”,此乃不荣而痛之范畴。

临证之际,对于肝血亏虚者,应养肝补血以治之。临证辨证要点:头痛,以隐痛为主,劳则加重,面色少华,心悸不安,神疲困倦,或有眩晕,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常用药物:生地黄、当归、白芍、枸杞子、川芎、阿胶等。若心悸不安重者,加柏子仁、茯神;若神疲乏力重者,加黄芪、党参;若伴眩晕者,加制鳖甲、制龟板。

2.5 肝肾亏虚,培补肝肾 肝肾同源,故有乙癸同源之说。且肝肾为母子之脏,肾为肝之母,肝为肾之子,故肝受邪日久,可累及于肾,若肾虚日久,可累及于肝。两者病理联系密切相关。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若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无法充养头窍,头窍失其濡养,发为头痛之患。

临证之际,对于肝肾亏虚者,应培补肝肾以治之。临证辨证要点:头痛,以空痛为主,伴有眩晕,腰膝酸软,耳鸣,少寐,健忘,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常用药物:熟地黄、炒山药、酒山萸肉、枸杞子、党参、怀牛膝等。若腰膝酸软甚者,加桑寄生、盐杜仲;若耳鸣重者,佐磁朱丸;若健忘甚者,加盐益智仁、柏子仁;若偏于阴虚者,加盐黄柏、盐知母。

3 病案举例

刘某,女,38岁,2017年5月5日初诊。患者头痛反复发作5余年,再发加重3天。患者自诉头痛5余年,每因情志刺激,劳累困倦而诱发,曾入当地三甲医院,以偏头痛为诊断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症状仍时轻时重,3天前因与朋友发生冲突,争吵后头痛再次发作。刻诊:头痛剧烈,自觉双侧颞部尤甚,以发胀刺痛为主,头痛持续不止,自服止痛片,仍不缓解,心烦急躁,胸胁部胀痛不适,难以入睡,大小便尚可,舌质暗红,有瘀点,苔黄稍腻,脉弦涩。中医诊断:头痛,辨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治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处方:柴胡、炒枳实、炒桃仁、红花各15 g,白芍、牡丹皮各20 g,川芎、制茯神、合欢皮各24 g,当归、黄芩、炒川楝子、炙甘草各12 g,制全蝎(研末冲服)、制地龙各3 g。10剂,每天1剂,水煎服。2017年5月15日二诊:头痛明显减轻,能耐受,且持续时间减少,心烦急躁及胸胁部胀痛症状大减,能入睡3个半小时。效不更方,继服10剂。2017年5月25日三诊:头痛大减,胸胁部胀痛症状消失,时有心烦急躁,入睡5小时。去制全蝎、制地龙,继服10剂。2017年6月5日四诊:头偶有轻微刺痛感,无心烦急躁,睡眠可。去黄芩、炒川楝子、制茯神、合欢皮,嘱患者继服10剂,以善其后。后随访半年,未再发。

按:本病病变的关键脏腑责之于肝,本病乃由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而发,故治当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方中柴胡、炒枳实疏肝理气,解郁散结。白芍、牡丹皮、川芎、炒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其中白芍、牡丹皮乃凉血活血之常用对药,对于瘀久化热,用之尤妙。川芎乃治疗头痛之要药,为血中气药,止痛力强。炒桃仁、红花乃活血化瘀常用药对,活血而不耗血。当归化瘀生新,有祛瘀而不伤血之功。患者苔黄稍腻,且其病日久,心烦急躁,有化热趋势,故以黄芩、川楝子清泄肝经之热。病人病程日久,且本次发作持续剧烈,故取地龙、全蝎入络走窜化瘀之性,通络止痛。但虫类药不宜久服,中病即止。炙甘草缓急止痛、顾护脾胃、调和诸药。全方从肝论治,谨守病机,辨证论治,后随证加减,亦不离所立大法之要,故收效颇佳。

猜你喜欢
合欢皮牡丹皮川芎
牡丹皮采收加工方法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Δ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基于质量常数法的合欢皮饮片等级评价
合欢皮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牡丹皮软化切制工艺的优化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基于中药质量常数的牡丹皮饮片等级划分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
合欢皮总皂苷对小鼠神经系统的SOD、GSH-PX活性及COX-2、CaN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