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发酵床的制作与管理

2018-02-13 21:15杨朝霞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床体垫料有益

杨朝霞

(重庆市长寿区凤城街道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220)

规模化养猪场推广发酵床养猪的优点是:

(1)发酵床养猪能降低养殖过程中对外界环境产生的污染,使用发酵床养殖的猪舍已经基本上达到污物零排放,即无需人工对猪排泄物和垫料进行打扫,粪尿及特制的垫料物质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成为猪群的“宜居环境”,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对环境的污染。

(2)发酵床的使用大大降低劳动力投入,节省大量投喂料、清扫保洁与消毒的劳力投入,同时又能增加单位面积上的饲养量。

(3)科学的微生态调节方式,有效抑制了各种有害病原体的繁殖发育,有益均群占据竞争优势,从而大大降低的对抗生素的依耐性,防治药物使用量减少、药残得以控制,猪肉品质得以保障。

(4)发酵床养殖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调节良性养殖小环境,猪群的动物福利得到最大化满足,且在节水、节电、节料等方面都效果明显。

1 猪用发酵床转化利用原理

坚持就地取材、就地转化原则,采用锯末、木屑、统糠粉、谷壳、作物秸秆等含有大量粗纤维物质的微生物垫料,与微生物制剂(常用EM益生菌)合理配比(遵照使用说明),制作厚度约为60~80cm的微生物发酵垫料床体,猪群吃喝拉撒都在垫料上面,粪尿为垫料中的微生物提供养分,发酵作用和垫料本身可以把猪日常身体排泄出来的粪和尿进行分解同化和利用,并且把这些污染环境的排泄物一部分直接分解转化成对生猪养殖有益的可吃食物,也有部分可以转换成没有味道的物质和菌体蛋白质。

在发酵床的垫料中,包含的有益微生物菌群足够组成一支强大的保护菌群队伍,来阻止有害生物菌群体的入侵,不断的增强猪只的对疫病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通过制作发酵床,猪只的排泄废物都是通过微生物垫料吸收转化,就不存在从猪舍内流出有臭味和污染环境的排泄物。因此发酵床可谓是百分百的无排放、无污染环保的现代科学生猪养殖技术。

2 猪用发酵床制作与管理要点

2.1 垫料的厚度要依季节和饲养密度而定,笔者建议春季垫料应该超过60cm,夏季垫料应该超过50cm,冬季垫料要超过80cm。另外如果发现猪群很少有翻拱垫料(发酵床)时,必须进行人工把近期排放的粪便掩埋在垫料底层。

2.2 同时要注意观察随时根据菌群的发酵情况添加垫料和疏松材质垫料,结合外界环境温度的转变第一时间对发酵床增添或减少菌群。

2.3 人工对发酵床翻的次数要以养殖实际而定,主要的影响因素包含猪只排泄的粪便和尿液的次数、生猪的年龄和所处的生长阶段、猪舍内养殖密度等各类因素来决定,建议小猪每周1次,中猪每周1~2次,大猪每天1次,长期保持发酵床表面松散且不起粉尘,并且需要根据垫料的消耗与湿度情况定期补充干燥的垫料,避免因水分超标而出现坏床现象。水分控制指标为:上层垫料含水量30%、中间兼主发酵层含水量为50%、下层厌氧发酵层含水量应为60%、靠近底部地面层的含水量为75%以上。

2.4 保持床体小环境采光足、通风畅两大先决条件,一般圈舍坐北朝南、地势稍高、窗户齐全、层高不低于3.5m、屋要设计隔热保温层即可满足要求。

2.5 注意抓好床体温度监测与衡控,重点监测表层以下5cm、20cm、40cm三点温度,其中20cm、40cm位置是微生物的繁殖和活跃区,有机物的分解主要是在这里完成,所以应该有较高的温度,建议20cm位置维持40~50℃,40cm位置维持50~60℃,表层温度控制于30~35℃。

2.6 合理控制单位面积上的放养密度有利于减少发病、发挥最佳生产性能,建议适中放养密度为:体重30kg以下的保育仔猪为0.6~0.8m2/头,30~60kg的育成猪0.8~1.2m2/头,60kg以上的育肥猪1.2~1.5m2/头,种公猪和怀孕母猪2.0~2.5m2/头,哺乳母猪2.5~3.0m2/头,且要尽量坚持同床放养猪群来源、批次、日龄、性别、功用、体况等基本相同的原则。

2.7 进入发酵床的管理人员、新进猪、外来工具等必须执行严格的隔离和消毒处理制度,严防各种新老病原体入侵引起猪群发病。

猜你喜欢
床体垫料有益
烘焙有益心理健康
做有趣有益的游戏
异位发酵床垫料利用期限及微生物组成差异分析
鸡群垫料质量评定与管理
鸡舍垫料管理技术
新生儿暖箱内床体倾斜与角度控制的实现
静坐有益
读书有益
不同天气条件下平养肉鸡的垫料使用要点
飞利浦Brilliance16排CT故障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