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2018-02-13 21:15唐启智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黄染红细胞病程

唐启智

(湖南省邵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湖南 邵阳 422000)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发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畜共患病。该病四季均可发生,但高温高湿季节发病严重。近年来,该病流行暴发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严重危害养猪产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1 临床症状

本病可发病畜的品种、性别、日龄、饲管水平、养殖环境条件等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症状。症状最明显、危害性最大的是40日龄以内仔猪,呈现突然发病,精神极度沉郁、饮食欲衰减,病初高热(40.5~42℃),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同场、同群仔猪半数以上发病,同窝发病仔猪常见畏寒扎堆现象;随病程推移,病猪机体渐进式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喜饮污水或出现异食癖;病程后期逐渐出现明显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喘气、呼吸困难等;常伴湿热下痢或腹泻症状,较少见呕吐症状;部分病例随继发、并发感染加重而出现全身症状,腹下、耳尖、四肢末梢等处发绀或暗紫色板块,指压局部色变皮肤不褪色(区别于猪丹毒);病程长的病猪出现贫血及可视粘膜黄染,最后可形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并致死,病死率达50%以上。中大猪具有一定抵抗力,但会产生较强的免疫抑制性,多呈慢性病征过程,病程较长(数周至数月不等),饮食欲时好时坏,生长发育明显抑制,病死率相对较低(10%~20%)。

2 剖解病理

典型表现是组织贫血和黄疸,可视粘膜黄染,耳部、腹下、四肢末梢等局部看见紫色瘀血斑块;血液稀薄且血凝不良,胸腹腔有炎性积液;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且多汁,有时可见条纹状病灶斑;肝脏肿胀变性及出血,脾肿大质柔软,肾脏肿胀出血;心肌苍白,松软无弹性;膀胱粘膜轻度黄染及散在出血点,胃粘膜不同程度出血点,小肠绒毛消失,肠壁变薄,肠系膜脂肪黄染及出血;关节囊腔内充斥黄色液体,或流出脓性液体;颌下淋巴结肿胀化脓及全身多部位见化脓灶;脑及脑膜充血或出血。由此可见,本病作为原发病普遍产生严重继发或并发感染,最终导致动物多器官、组织功能衰竭并致死。

3 预防

3.1 强化高危病种疫苗免疫

重点落实猪瘟、猪蓝耳病、猪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等动物重大疫病的疫苗免疫,以有效防止多元混感造成的高病死风险、保障规模猪场养殖效益。

3.2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科学配制饲料及饲喂,全程保证供应全价日粮和充足清洁饮水,促猪群增强体质和整体免疫力;认真搞好猪舍卫生,定期实施防疫消毒,长期保持猪舍内清洁、干燥、无菌、通风换气性能良好,最大化减少养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以降低感染发病率。

3.3 做好生物安全防范工作

抓好猪场内外生物安全防范、保洁消毒管理,严防各种病原体流入本场(舍、栏)内,包括定期做好饲养员的健康检查、定期开展环境清扫冲洗及消毒、定期驱虫等,猪场要严禁无关外来人员、车辆、用具等随意进出,尽量降低流动携原体散播相关疾病的风险。

4 治疗措施

合理应用保健预防程序治未病,当前规模猪场首选实用处方推荐为“高纯黄芪多糖(原粉/颗粒)+氟苯尼考+多西环素”,遵药物使用说明拌料添加,混合均匀后整群投喂,早晚各喂1剂,连喂5~10d,经实践验证本方经常性投喂并无明显毒副作用。此保健预防程序可有效净化多种内外源性感染(细菌、猪附红细胞体)。

5 小结

对该病的治疗要做好防止继发性感染,一旦继发其他疾病可引起更大的死亡,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减少继发感染带来的影响。该病早期临床症状与感冒极为相似,发病后期症状与猪瘟相似,因此在临床诊断时应注意加以区别,避免误诊带来的损失。养猪户在引种时要做好隔离工作,同时加强免疫接种工作,通过强化饲养管理有效的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

猜你喜欢
黄染红细胞病程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猪黄脂病的原因分析及鉴别预防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1例
识别宝宝生病信号
不同消毒液对手术室塑胶地板黄染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