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母猪品种的选种与培育

2018-02-13 21:15严浩辉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种猪后备发情

严浩辉

(广西柳城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广西 柳城 545200)

优良繁育母猪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的条件,优良母猪的品种的选种与培育工作直接影响到养猪产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对优质种猪的选种与培育工作,旨在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1 良种品种性能母猪评价标准

对优良母猪品种的评价除了瘦肉率达到瘦肉型猪标准、生长发育速度快之外,还应对其繁殖性能和饲养适应性等方面做一要求。首先产仔多是一个重要标准,产仔数量多是体现母猪繁殖性能高低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产仔多成活率,是提高养猪经济的重要因素。发情症状明显,性成熟早是选种优质母猪的又一标准。该类的母猪喜爬栏、爬跨、闹圈等,其外阴比普遍母猪更发达。方便日后发情的鉴定及配种,可有效的减少漏配种,提高母猪繁殖率。母猪耐粗饲,有较强的适应性,这一特点可适应不同的养殖户,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气候均很好的生长发育,不会因地域或饲养的环境变化而影响生产性能。

2 良种母猪选择培育

现代规模化养猪成功的关键要素就是优选良种种猪(♀♂),尽可能的利用杂交优势培育综合遗传性能良好的商品猪群,其中良种母猪的选择与培育应分三个阶段进行:(1)断奶期(30~40日龄)进行初选,在同窝仔猪中选留长势好、消化能力强、骨骼及肢体发育良好、无不良遗传显性基因的健壮仔猪为种用母猪。(2)5~6月龄左右进行二选,根据每头测定的育种值,结合外貌评分,由高到低进行挑选,选留的数量可比预计留的数量多20%左右。(3)8~10月龄终选,合理淘汰其中存在繁殖障碍表现及不良遗传基因表现的不合格个体,包括:不发情、情期延迟、屡配不孕、习惯性流产、产死弱胎、母性不强、泌乳障碍、产子率低下、后代基因缺陷等,确保最终选留的数量与当前计划养殖规模按需配置,一般种母猪的留种比例为5选1,至少不能低于3选1,即本场如果需要选留10头后备母猪,原则上留种待测定母猪为30~50头。

3 综合考察指标

母本(母系)后备母猪必须来自产仔数多、哺育率高、断奶窝重较高的良种经产母猪,以选留第2~5胎的母猪后代为宜。后备母猪的父母代应保持生产成绩突出,综合生产性能良好,其个体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好、饲料利用率高等。同窝选留仔猪整体上酮体性状良好、整齐度和健康度达标,无明显个体差异,无瞎乳、疝气、脱岗、肢体畸形等生理遗传缺陷。最终选留的后备母猪体征完全合符本品种标准,且生长发育好、皮毛光亮、背部宽长、后躯大、体型丰满,四肢结实有力,并具备端正的肢蹿,腿不宜过直;有效乳头应在6~7对以上,排列整齐,间距适中,分布均匀,无遗传缺陷,无瞎乳和副乳头;生殖器发育良好,阴户发育较大且下垂、形状正常;以出生体重达1.5kg以上、28日龄断奶体重达8kg以上、70日龄体重达30kg以上、膘情适中(8~9成)的后备母猪为最佳;后备母猪在初配前还要再进行一次筛选,凡性器官发育不理想、发情不正常的个体及时予以淘汰。

4 培育期的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是培育优质种猪的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合理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使母猪的骨骼得到充分的发育,肌肉组织发育适中,各个器官发育良好,达到有着高产母猪的标准。首先要根据母猪的生长发育特点及营养需求的不同标准合理配制日粮,保证饲料中的能量、蛋白质及矿物质、维生素等元素均衡,避免种猪过肥、过瘦或发育不充分等不健康的现象出现。后备母猪按照品种、大小等进行合理分群,严防密度过高影响正常发育。在饲养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运动来增加种猪的四肢灵活性和坚实性,促使猪体发育匀称。加强调教,培养种猪良好的生活规律。根据各个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特别是要做好国家强制免疫的烈性疾病,确保免疫到位,减少疾病暴发的几率。

猜你喜欢
种猪后备发情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母猪不发情怎么办
奶山羊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