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圆环病毒病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2018-02-13 21:15陈登峰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嗜血圆环猪群

陈登峰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农业局,河北 邢台 054700)

猪圆环病毒病(PCV)的主要病原是Ⅱ型圆环病毒,引起呼吸道症状、渐进性消瘦和淋巴系统疾病,尤其是规模化猪场在受到圆环病毒感染后,患猪免疫功能下降时,副猪嗜血杆菌病伺机暴发,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1 发病情况

2017年6月13日,邢台市威县某规模养猪场猪群发病。主诉: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和体温升高等症状,6月16日,病猪皮肤、角膜苍白或黄染,伴有呼吸道症状,咳喘、呼吸急促,可视黏膜发绀,个别病猪现关节炎、跛行甚至无法站立,卧地不起,仔猪先天性震颤,断奶猪消瘦,最终衰竭而亡。该养猪场存栏400头猪,出现症状的有93头,发病率为23%,截止6月23日,有39头病猪死亡,病死率达42%。

2 临床症状

经现场勘查,发现病猪群精神沉郁,被毛粗乱无光泽,体温高达42℃,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采食量降低,渐进性消瘦,皮肤苍白,咳嗽频繁,嗜睡畏寒、颤抖,尿液呈黄色,粪便有酸臭味,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耳部高度水肿,颌下、腹股沟等体表淋巴结肿大,部分病猪腕关节和跗关节肿大、跛行,重症病猪呈犬坐式,个别病猪出现神经症状。

3 剖检病变

对数头病死猪剖检,可见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尤以肺门淋巴结、颌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以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气管内有分泌物和血凝块;心脏有渗出物呈胶冻样,部分病死猪心脏表面有绒毛,呈现“绒毛心”;肺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纤维素性物质使肺组织和胸膜、膈肌发生粘连,形成囊肿;肾脏表面有零星灰白色坏死斑;关节部位肿胀,切开可见透明的液体。

4 诊断

4.1 无菌采集病猪胸腹腔积液、关节积液和心包积液,直接涂片,采集肺、淋巴结触片,干燥固定后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通过显微镜观察可见形态多样的革兰氏阴性的细小杆菌,大多数为纤细杆菌,间有长而弯曲丝状菌体,个别呈两极浓染球杆状。

4.2 采集4头病猪血样,于45℃条件下放置2h,然后于2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采用猪圆环病毒快速检测卡检测,结果表明样品中有圆环病毒粒子。根据发病症状、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诊断,能够确诊该规模猪场发生圆环病毒病继发副猪嗜血杆菌感染。

5 治疗方案

5.1 隔离病猪 淘汰无治疗价值的病猪,病程短的患猪要及时用药治疗。采用强力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和头孢类药物治疗,同时肌注VC注射液+黄芪多糖注射液,提高病猪免疫力。针对食欲下降的病猪,可肌注氨基比林、鱼腥草各8mL以及头孢噻肟50mg/kg.bw,1次/d,连用3d;针对关节肿大的病猪,可肌注头孢噻呋钠5mg/kg.bw,1次/d,连用3d。

5.2 免疫接种 对假定健康猪群要及时免疫疫苗,每头2mL,间隔20d后,进行第二次免疫,同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饲料中加入黄芪多糖或氟苯尼考等进行药物预防,以增强猪只机体抵抗力,消除体内致病菌。

通过上述用药治疗,除3头重症病猪死亡外,其余51头病猪全部康复,连续观察2周,没有出现新病例,该规模猪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6 小结与讨论

6.1 猪圆环病毒病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单独发病的病死率不高,大部分情况属于继发感染,进而加大病猪死亡率。此次该猪场猪群发病就是猪圆环病毒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所致,为此及时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该猪场的经济损失。

6.2 猪圆环病毒有两个血清型(PCV1和PCV2)。其中,PCV2为致病性的病毒,猪对PCV2具有较强的易感性,猪群一旦遭到PCV2的入侵就会造成机体免疫降低,加大其他病原协同感染的机率,极易造成临床混合感染,加重病情。

6.3 在生产实际中,为了有效防控猪群疾病的发生,应该注重日常饲养管理,建立完善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严格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加强疫苗免疫接种,合理用药预防;同时定期监测,一旦发病,要及时隔离病猪,选用高敏药物进行治疗,以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猜你喜欢
嗜血圆环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五环填数
猪蓝耳病毒与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体会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商品化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分类及特点
巧剪圆环
转动戒指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