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户科学养猪技术

2018-02-13 21:15肖金华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发情猪只月龄

肖金华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云南 红河 661199)

科学养猪出效益,选择好的品种,是做好养殖的基础;调制优质适口的饲料,保证全面的营养;做好日常饲养管理,为猪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做好防疫保健工作,为猪只生长保驾护航。摒弃“防重于治”,树立“养重于防,养防并重”的思想。

1 母猪饲养管理要点

母猪饲养管理的目的是获得更多、更健壮的仔猪。

1.1 后备母猪

多用精料(日喂量占体重的2.5%~3%),合理补充青绿饲料。4月龄前,自由采食;4月龄后到配种前15d,控制生长发育,减少配合饲料给量(1.8~2.2kg/d),增加青粗饲料量;8~10月龄,体重100kg左右配种,配种前15d开始催情补饲,加大营养供给,增加饲喂量(3~3.5kg/d),促进发情排卵,确保配种受胎。适宜的母猪体况为7~8成膘。第3次发情时配种。

1.2 经产母猪

(1)断奶配种期:群饲、加量饲喂调整膘情,促进早发情、多排卵。

(2)母猪发情鉴定及适时配种:隔21d发情1次,每次持续2~5d,配种应按“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间”的原则进行。发情出现不食、呆立、鸣叫、拱地、爬跨、阴门充血红肿等表现。待阴门红肿消退变为淡红、微皱、稍干,猪只呆滞,按压腰背不动,产生静立反射,输精管插入阴道又拔出时附着豆腐渣状粘液,此时为配种最适期。

(3)妊娠期:根据母猪自身妊娠生理特点,将妊娠母猪分为以下3阶段:

a.妊娠前期(1~35d):胚胎死亡高峰期,任何不适都会造成胚胎死亡。因此管理上必须认真仔细:避免意外刺激 ,不要轻易移动母猪,给母猪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卫生的环境。饲料能量不能过高,减半量喂。

b.妊娠中期(36~100d):按常规喂量的80%料量饲喂。妊娠期限制饲喂的优点:提高胚胎存活、减少难产、母猪压死仔猪更少、母猪哺乳期失重较少、降低饲料费用、减少乳腺炎的发生、延长繁殖生命周期、增加哺乳期采食量。

c.妊娠后期(101~110d):胚胎重量的66%是在出生前2~3周快速增长的。故此期间应加大母猪饲喂量(关注环境对采食量的影响—干净清洁的饮水、舒适的温度等),注重母猪饲料品质优良。应在标准饲喂量基础上每天提高1.1~1.5kg饲喂量。

d.产前1周及产后1周:母猪出现临产症状即减少饲料喂量(至常规喂量的1/3或1/2),可避免产后乳腺炎。产后逐渐增加饲喂量,3~5d后至正常量。

(4)哺乳期:保持合适的提供舒适、卫生、干燥的环境,增加饲喂次数以最大限度提高采食量→充足的奶水→健壮的仔猪。同时防止母猪掉膘,有利于断奶后尽快发情。

2 仔猪饲养管理要点

2.1 哺乳仔猪

吃着奶的小猪。存在问题:冻死、饿死、压死、下痢。饲养管理的重点,一是做好防寒保暖,创造适合仔猪生长的饲养环境条件。可在母猪圈内建保温间、或使用红外线保温灯、保温箱等。二是做好接产,固定乳头,保证初生仔猪及时吃到母乳,防止饿死。三是补充铁盐,防止仔猪因贫血引起下痢。仔猪出生后即注射牲血素、富铁力等。四是适时补料,仔猪出生6~7d开始诱导补料,10d后逐渐补充全价混合料。

2.2 保育仔猪

断奶至20kg的小猪,或断奶至70日龄的小猪。原圈饲养、逐步换料。

3 生长育肥猪饲养管理要点

厩舍干燥(猪舍地面一定坡度、利于排水、不易积水)、猪舍卫生(勤打扫)、自由采食(自动投喂料器)、充足的饮水、温度保持在 18~23℃、饲养密度合理。密度最好为1头/m2,每栏饲养8~10头,有一定的活动场,让育肥猪有适当的运动,使之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

4 防疫保健

4.1 做好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强制免疫。

4.2 驱虫:对猪只进行驱虫,防止寄生虫掠夺猪的营养,影响生长速度,导致饲料利用率降低,更严重者继发细菌性感染,引起猪只死亡。

4.3 定期进行圈舍消毒:消毒是杀灭病原菌、预防疫病发生重要方法之一,用消毒液、石灰水、大碱、草木灰、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

猜你喜欢
发情猪只月龄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小于胎龄儿0~24月龄体格生长状况分析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母猪不发情怎么办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奶山羊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进展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引入河曲马改良建昌马杂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