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场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控净化

2018-02-13 21:15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狂犬病种猪猪只

张 慧

(黑龙江省兰西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 兰西151500)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I型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妊娠母猪感染可导致繁殖障碍,引起流产、死胎及产弱仔,新生仔猪大量死亡,亦可引起公猪不育,成年猪常呈隐性感染。本病在我国广泛存在,是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种猪群感染率上升,病原很难净化根除,常使种猪场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已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免疫与控制净化是预防和根除本病最有效的措施。

1 流行特点

伪狂犬病病毒可感染多种动物,猪最易感,病猪、隐性感染猪及带毒鼠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直接接触、消化道、呼吸道、皮肤伤口及配种等途径传播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可垂直传播感染胎儿,感染母猪所生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100%;另外,乳汁和精液也可传播。本病的发生常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2 临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3~6d,短的36h,长的可达10d,患猪的临诊症状随着年龄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2.1 怀孕母猪 表现为精神沉郁、咳嗽、发热,发生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现象,个别病猪出现奇痒症状。产出的弱仔猪在1~2d内出现腹泻,排豆腐渣样或水样粪便,呕吐,口吐白沫,少数病仔猪从口鼻流出血沫,继而出现张口咳喘和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通常在24~72h内整窝仔猪死亡,极少存活。

2.2 1~4周龄以内仔猪 病初表现呕吐、腹泻,精神不振,体温升高至41℃以上,呼吸困难;随后可见兴奋不安,发抖,间歇性痉挛,步态不稳,后驱麻痹,或倒地抽搐,有时呈不自主地前冲、后退或转圈运动;后期,病猪则出现四肢麻痹,倒地侧卧,四肢做划船样动作,头向后仰,最后衰竭死亡,病程1~2d,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20%~30%,死亡率为10%~20%。

2.3 2月龄以上的猪 多表现为症状轻微或为隐性感染,轻微或一过性发热,流鼻液,咳嗽,呼吸困难,有的病猪出现呕吐、腹泻,几天就恢复,增重滞缓;也有的病猪出现神经症状,共济失调,抬头弓背,倒地后四肢痉挛,偶见死亡。

2.1 成年猪 一般为隐性感染,有时见呼吸道卡他性炎症;种猪不育,母猪空怀,屡配不孕,返情率高,或不发情;公猪表现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

3 解剖病变

病死猪的病理变化差异很大,常见鼻腔卡他性或化脓性炎症,咽喉部黏膜水肿,扁桃体坏死,并有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覆盖;有中枢神经临诊症状明显时,脑膜充血水肿,脑脊髓液增多;胃肠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胃底黏膜出血;肺脏充血、水肿,有间质性肺炎或出血点,淋巴结肿大;肾包膜下方有针尖状出血点,肝、脾等实质性器官可见有散在的灰白色坏死灶;流产胎儿的肝、脾、淋巴结及胎盘绒毛膜有凝固性坏死,肾、心肌出血,臀部皮肤有出血点。

4 诊断

根据上述流行特点、临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采集病料送实验室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验及动物接种试验。

动物接种试验时,应将采集的病猪扁桃体、脑或脾等病料,用生理盐水或PBS液(磷酸盐缓冲液)制成1:10悬液,反复冻融3次后,加抗生素处理、离心,取上清液1mL皮下或肌肉注射家兔,2~3d后,家兔注射部位发生剧烈瘙痒,接种兔不断摩擦或啃咬注射部位,致使该部位脱毛或咬伤、出血,约经1~2d后病兔衰竭,痉挛,呼吸困难而死亡。

诊断伪狂犬病时,应注意与李氏杆菌病、猪脑脊髓炎、猪细小病毒病和乙型脑炎等引起猪繁殖障碍或有神经症状的疾病的类证鉴别。

5 防控与净化措施

对猪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要严格按照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的要求进行。

5.1 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仔猪超前断奶,针对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要合理搭配饲料,提供全价饲料饲喂,应注意猪舍冬春季节防寒保温和夏季降温,全面提高猪群防病抗病能力。

5.2 提高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搞好猪场及周围环境卫生,严格执行消毒措施,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要每周定期洗消,粪便及时清理做发酵处理,消灭猪场内鼠类;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离,对病死猪要严格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引进或售出种猪要严格检疫,开展伪狂犬病病毒感染抗体监测,进场种猪须隔离检疫饲养30d后,确认为抗体监测为阴性的,方可混群。

5.3 发现疫情、果断处置

疑似发生伪狂犬病疫情时,应立即报告,确诊的病猪全部依法扑杀,受威胁的猪群及同群猪实施隔离,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对病猪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设施进行严格消毒。

5.4 分类净化,建立无伪狂犬病群

对已感染种猪群主要采取用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与监测、淘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净化,逐渐淘汰野毒感染猪,直到全群野毒感染阴性为止。(1)对伪狂犬病轻度污染种猪场,不接种疫苗免疫,对猪群进行血清学普查,确诊阳性的猪,全部扑杀。(2)对中度污染场,按照免疫程序每4个月接种一次疫苗,每年进行2次病原学抽样监测,淘汰阳性猪;种猪所生预留作种用的仔猪在100日龄时,做血清学监测,阳性者淘汰,免疫前抗体阴性者留作种用;后备种猪在配种前后1个月各免疫接种1次,以后按种猪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同时每6个月抽血样检查,及时淘汰野毒感染阳性猪只;引进的猪只隔离饲养30d以上,经血清学检测为阴性后方可与本场猪混群饲养,并每半年作一次监测,对检测出的野毒感染阳性猪实施淘汰。(3)对重度污染场,暂停外供种猪,按每4个月免疫接种一次,每次免疫接种后对猪只抽样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对免疫抗体水平不达标者,立即补免;同时对猪只每年进行2次病原学抽样监测,结果为阳性者按病畜淘汰,持续2年,逐步建立伪狂犬病阴性群。

猜你喜欢
狂犬病种猪猪只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打败狂犬病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抗狂犬病VHH和疫苗用于暴露后处置显著提高小鼠对致死性狂犬病感染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