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的防控

2018-02-13 21:15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坏死性病牛母牛

高 彬

(重庆市涪陵区马武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8107)

肉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又称为红鼻病,是一种传染病,病牛发病时呈急性,表现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同时会有鼻炎、气管炎等并发症,甚至引发脑膜炎、结膜炎等疾病,会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 发病机理

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病毒主要分布于在牛的三叉神经节、腰和荐髓中。如果向试验感染或自然感染的牛施以免疫抑制剂,在牛体内长期分布的病毒会重新获得活性,进而出现疾病复发,持续排毒。牛患病后,病毒存在于气管、眼睛、鼻腔和胎盘等组织中。病牛及带毒牛会通过空气和接触等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健康牛,尤其是通过接触和交配等途径,并且传染速度极快,死亡率较高,该病毒能够长时间在牛群中存在,很难得到根除。如果母牛发生感染,会通过分娩将病毒直接从子宫传染给胎儿,以及在分娩后,新生胎儿通过吮奶的方式感染该病毒。该病高发于秋冬季,且如果牛群饲养密度过大,紧密接触,会增加病毒传染率。

2 临床症状

2.1 呼吸道型 是最常见的,症状会出现两极化,可能很轻微,很难观察出来,也可能十分严重。在急性发病时,其症状主要表现在呼吸道及消化道。该病的初期,体温明显升高至40℃,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的症状,同时鼻孔会流出大量黏液脓性鼻漏,鼻黏膜充血十分严重,在鼻腔内散布一些细小的脓疱,会逐渐形成溃疡,鼻镜和鼻翼会出现坏死,坏死性鼻炎因此而来。

2.2 生殖道型 传播途径为交配。母牛患该病时,主要表现为,外阴发生肿胀,黏膜充血,并伴有子宫内膜炎;频繁排尿,尾巴竖起并不断摇摆。公牛患该病时,主要症状为包皮内层充血,脓疱逐渐形成溃疡,公牛会逐渐丧失配种能力。

2.3 脑膜脑炎型 犊牛感染后明显体温升高,兴奋异常,口吐白沫,倒地不起,时而兴奋时而萎靡。在发病后6d左右死亡。该种类型的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极高。

3 防控措施

3.1 疫苗预防

当前,我国为了预防该病已经研制出4种疫苗。(1)弱毒苗,通过给牛接种该种疫苗,让牛的鼻黏膜具有抗体,同时引起细胞介导免疫,妊娠母牛接种后也会很安全,在接种3d后,会对牛产生较大的保护作用,不易感染和发病。(2)温敏毒株苗,是经过病毒诱变剂HNO2处理后进行纯化得到的,接种后在牛的上呼吸道迅速增殖,能让机体生成保护性抗体,对机体构成有效的保护。(3)灭能苗,将病毒用乙醇、甲醛或紫外线处理,然后添加佐剂制成的疫苗。(4)亚单位苗,用无离子去污剂裂解病毒包膜,主要由糖蛋白组成,其具有的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尽可能防止以上疫苗排毒。同时可以使用抗干扰素来破坏病毒,降低对牛的损伤。

3.2 合理饲养

养牛场最好采用自繁自养的方式,以防外来引种携带病毒,会增加感染风险。如果需要由外部引进配种源,其来源不能是发病地区,同时要对引进的牛进行全面的病原学检查,还要采取隔离观察的方式,确保引进的牛没有携带病毒。我国在进行种牛的调运时,要加强检疫力度,以防持续性感染的种牛对健康牛造成危害。此外,要规范饲养管理,合理控制养牛的密度以及饲养环境的清洁,保障牛的健康,提升牛的抵抗力。养殖人员要对牛的生活环境和饲料进行定期检查和消毒。同时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物品,在牛断奶和转群时格外注意应激现象。

3.3 疫情处理

一旦发病,就要及时对病牛进行隔离和检疫,采取必要的扑杀,结合消毒等措施迅速将该病根除。以及使用广谱抗生素来防止出现继发感染细菌,采取合理的治疗促进病牛康复。

4 结语

肉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对牛的危害极大,传播速度快,严重时死亡率很高,很难控制,肉牛很容易感染,必须要做好预防和治疗措施才能降低该病的发病风险,减少养牛户的经济损失,促进我国养殖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坏死性病牛母牛
母牛分娩前管理要点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浅析牛子宫脱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