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8-02-13 21:15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榆阳区种草饲草

常 丽

(陕西省榆阳区草原工作站,陕西 榆阳 719000)

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无定河中游。属内陆干草原自然地理带,寒温带半干旱季风区,具有种植牧草的天然地理条件。种植牧草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全区现有天然草场428万亩,可利用面积302万亩,人工草地保留面积130万亩,组成草原草群的植物有303种,禾本科、豆科和菊科牧草在草群中占主要优势。

1 榆阳区草产业发展现状

1.1 大力发展人工种草

2012年以来,榆阳区将大力发展人工种草作为发展畜牧业的基础和保证。

(1)区政府每年下达人工种草任务。将人工种草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各乡镇农业考核的硬指标。全区每年完成人工种草20多万亩(水地种草10多万亩)。

(2)以优良牧草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为抓手,引进国内外优良牧草品种20多种进行试验示范,对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种植的牧草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3)发展长城沿线以沙打旺牧草为主的规模种草和以高产优质牧草为主的水地种草。

1.2 以项目建设带动草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榆阳区积极争取种草项目,进一步带动草产业的发展。

(1)实施了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大大促进了当地奶产业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

(2)实施了京津风沙源二期治理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推动了传统的放牧养殖模式转变为舍饲圈养,有效的保护了草原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使越来越多的荒山披上了绿装,成片的草场郁郁葱葱,成为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项目区域水源涵养能力显著提高,绿色生态屏障功能明显增强。加快了项目区经济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还增加了全区养殖业的饲草资源,提高了养殖效益。

(3)实施了退牧还草项目。退牧还草主要是通过禁牧休牧、播种草籽、划分轮牧区、建设围栏、建设人工饲草基地等措施进行草原生态恢复建设,主要在退化程度重、植被稀疏但易于补播的草地上实施。项目的实施,有效控制了天然草原退化形势,提高了牧草产量和品质,草场的植被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有效的提高了草场的草地资源保护,减轻人为因素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可使项目区草场退化、沙化现象得到有效治理,草原的治理与管护主体明确化,农民对治理草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对榆阳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3 发展草产品加工,促进草产业的发展

全区从事草产品加工的企业有5家,加工的草产品全部为简单的小型草捆,成立了一家牧草机械化合作社,但由于牧草加工设备比较简单,加之各种植企业加工设备不全,所以牧草的加工部分由外地企业负责实施。由于种植、管理水平的不同,各种植企业的饲草产量差别较大,低的产量只有700kg左右,管理好的产量能达到1.3t。由于牧草种植总体规模小,加之没有草业龙头企业的组织带动,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组织,优质牧草资源市场流通差,部分企业的饲草销售渠道不畅,商品转化率低。

2 榆阳区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对草业发展认识不足

农民“重粮轻草”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及我区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粮为主的农业经济格局,很少有农民主动退田还草。以及长久以来,人们将草业作为畜牧业的附属,或称之为“副业”,简单地将草地当作提供饲草饲料的场地,严重忽视了其相对独立的生态和社会经济功能。

2.2 草产业发展空间缩小

我区已成为全省的养殖业大区,养殖业收入已占到农业收入的68.6%以上,已成为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草食家畜的逐年增加,有限的草地不堪重负,生产性能下降,草地退化沙化荒漠化严重。使我区养殖数量大与饲草产量少形成了矛盾,提升牧草产量又与逐年减少的草地形成了矛盾。部分草原资源被林业土地等部门占用,造成草原资源减少、退化,草原面积不断缩小。

2.3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根据全国有12个省出台了草原植被恢复费标准,我省草原植被恢复费标准至今还没有出台,草原植被恢复费收费工作难以开展。我国从事草原监督管理的执法人员接近一万人,而从事林业监督管理的人员有30多万人。我区草原监督管理工作只有畜牧兽医局和草原监理站来承担,草原监管网络不健全应扩大,完善草原林业监督管理科学化、现代化。

2.4 当前大部分规模种草户刚刚起步发展,规模不大,实力还不雄厚,对周边农户还未形成有效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农民组织程度低、经营管理较落后,规模种植基地经济效益不够显著。全区尚未建设服务功能全面的牧草加工龙头企业,使牧草不能合理转化利用。

2.5 农民认为“种草不如种粮有保障”,除项目区外,农民种草只是为受灾时或季节性牲畜的补饲。牧草收割后,不能进行技术加工,制成草粉、草颗粒等草产品,产品结构单一,没有高附加值产品,竞争力不强。同时草产品量少露天存放,导致牧草营养成分损失,质量下降。农民信息闭塞,区域位置偏僻,交通状况差,无牧草收购企业,农民卖草难,打击了农民种草的积极性。

3 对我区发展草产业的几点建议

3.1 我区近几年来羊子养殖数量每年增加近10万只,而人工种草保留面积始终保持在130万亩左右,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人工草地建设,逐步提高草原生产能力,建议政府加大对人工种草资金的投入。购买草种或对农户小块种草予以财政补贴,让农民积极去开发荒山、荒坡、二荒地、轮歇地种草,扩大种植面积,本着“谁开发、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实现权、责、利相统一,治、管、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3.2 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至关重要,培育龙头企业主要应在设备购置上、基础条件改善上给予补贴,在贷款融资、税收征收等方面给予与其他农业企业同样的优惠政策。

3.3 草产业与畜牧业相结合,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综合发展之路

规模化种植是草产业得以发展的前提,要依靠生产基地的建立来实现,基地应有较为优越的基础设施和标准化的生产能力。在项目区应建设大面积的连片草场,在非项目区,以户为单位的组织生产,形成草专业村、专业户的产业格局,形成应有的规模。在市场引导下,通过典型示范和龙头企业带动,吸引区内外资金投资草业开发,形成一批草业开发实体和牧草种植基地,实现草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坚持科技兴草,加快草产业开发。

猜你喜欢
榆阳区种草饲草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陕西榆林榆阳区:盘活伙场资源 拓宽增收渠道
榆阳区文化馆:“魅力榆阳 多彩非遗”榆阳区首届泥娃娃节系列活动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节日“种草”
美容须防被“种草”
追赶超越看榆阳
榆阳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