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浅见

2018-02-13 21:15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草场牧区牧民

周 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草原站,新疆 喀什 844000)

天然草场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长期以来在草原地区的过度与超载放牧,以及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使得我国草原退化严重。据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国内超90%的天然草原正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给当地生态带来严重影响。为此,亟需强化草原保护力度,尽快恢复草原自然生态。

1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背景与意义

自2000年起,我国就开始重视并加大对西部天然草原资源的保护建设工作,先后制定实施各类草原保护项目,有效地缓解了草原环境恶化的情况,使遭受破坏的草原生态得到一定程度地修复,整体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从当前我国草原生态整体环境上看,草原退化现象仍然严重,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且“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完全扭转。对此,在2007年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并在2010年10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此帮助农牧民实现增收。2011年开始,中央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34亿元,在国内8个主要草原省(区)的草场资源退化严重、生存环境恶劣及不适宜放牧的天然草原进行禁牧补助,对禁牧区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实施草畜平衡奖励。同时综合配套了畜牧两种补贴、牧草良种补贴以及牧民生产综合补贴等,并且进一步加大对农牧民的培训教育力度,促进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有效调动了牧民参与草原保护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在根本上解决了过去在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与牧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有效促进草原生态的保护与恢复。

2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2.1 禁牧区划分困难

减少放牧或禁牧是促进草原生态系统快速恢复的重要举措。但在具体落实上,受牧区传统劳动观念、方式等的影响,牧区农民的主要收入仍然以放牧为主,畜牧养殖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因而,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过程中,对禁牧区的划分阻力较大,特别是连片禁牧的难度更大。此外,还存在部分牧民采取偷牧、重牧、移地等手段,仍到禁牧区内放牧,使得禁牧草场无法切实得到休养生息。

2.2 草原载畜量核定难度大

在传统草原省(区)推行载畜量核定工作难度较大。究其原因在于传统草原地区草场面积巨大,在同一片区域内的不同地区之间的产草量就差别巨大,加之季节因素等影响,使得草原载畜量核定工作难以实施。此项工作的推进困难也是阻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补助奖励标准与实际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国家制定的禁牧补助标准为每亩补助6元,这与草原实际产值差距较大,易引起牧民的不满情绪,进而影响群众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的欢迎与配合。

3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优化策略

3.1 合理划定禁牧区

禁牧是一项能够快速、有效地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举措,但受诸多因素影响,使得在禁牧区划分工作上存在较大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则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禁牧区。一方面,在禁牧区划分过程中要平衡禁牧区与草畜区,而非一刀切地将全部草地封闭起来,在具体落实上应当到乡、到村、到户;另一方面,则应当合理分配草原放牧量,以避免出现过度放牧而导致草原资源受到破坏。

3.2 推行草原保护承包制

为进一步提高草原保护建设水平,还应当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对草原保护工作实施责任承包,即每一个乡、每一个村和每一个牧民都应当承担起一定面积的草原保护责任,并与之签订承包合同。合同中应当明确草原保护的具体任务及保护成果,让每一个牧民都形成一定的紧迫感,进而促其尽快更好地落实自身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义务。

3.3 依据实际合理制定补偿标准

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标准的制定,应当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依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及其区域内草原的实际产值来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的补助奖励标准,以此减少牧民的收入落差,保障其基本生活,以更加良性的工作方式、方法来引导牧民自觉遵守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规定和要求。

猜你喜欢
草场牧区牧民
祁连草场
牧民的遗嘱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牧民歌唱冬奥会
新草场有多远
甘南牧民 赵云雁
牧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商人买马
内蒙古牧区旗县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