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稳步推进海洋战略

2018-02-14 00:35海洋与渔业综合
海洋与渔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海洋生物广东专项

■ 文|《海洋与渔业》综合

从2018年开始,广东每年将投 3亿元支持六大海洋产业发展,连续三年。近日,2019年省级促进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海洋经济发展用途)项目库评审会,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对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海洋电子信息等六大海洋产业 172个项目进行评审,届时 55个项目将受扶持。

据介绍,近年来,广东坚持以现代海洋与渔业的主战场来确定科技攻关方向,组织实施众多科研攻关与研发。目前,全省海洋与渔业的科技水平得到了大大提升,并建设成了众多海洋科技高效转化平台,正稳步推进科技兴海战略。

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海洋科技攻关

据悉,广东率先在全国实施“科技兴海”战略,通过实施一系列科技项目,有效整合全省海洋科技力量,开展海洋科技攻关。广东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每年均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海洋科技攻关,省财政按照国家资金 1∶1配套支持“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总经费近 8000万元,为全国最多。

2006年,中山大学、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等完成的“石斑鱼的生殖生长调控和人工繁育技术”等两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海洋贝类养殖产业化进程加快,鲍鱼工厂化养殖走在全国前列,扇贝养殖成为广东渔民转产转业的主要出路;健康养殖技术国内领先,以微生物改良养殖生态为核心的健康养殖技术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得到大面积应用推广。

广东海洋大数据综合平台已于2018年1月正式“亮相”,并进行了典型应用的原型演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重大战略性项目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智能无人艇的研发、设计、生产均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一些现代海产养殖装备与技术也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广东引导和推动企业成为药物技术创新主体,产生一批面向国家和省重大需求、具有南海资源特色和作用机制独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市场开发前景的海洋药物和候选海洋化合物,形成新型的海洋产业群。目前,广东已拥有多家海洋生物企业,其中著名的有深圳海王生物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昂泰集团、中大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和海陵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等。

在大量资金的扶持下,广东还率先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深水抗风浪网箱,彻底打破国外深水网箱养殖设施的技术市场垄断。该省所研制的“HDPE圆形双浮管升降式”抗风浪网箱实现了标准网箱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

近年来,广东争取国家支持该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专项扶持资金5.58亿元,引导社会投资超过 20亿元,重点开展 40个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海洋生物医药与生物制品、海洋装备等产业领域),海洋新型酶类、新型生物功能制品等52项成果得到转化应用。

建立高效转化平台,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现有政策与资源,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目前,全省已构建以国家和省级试验示范基地、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框架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平台体系,初步形成了广州(海洋生物工程)、深圳(海洋生物制药)、珠海(海洋可再生能源)、中山(海洋装备制造)、湛江(海洋渔业加工)、汕头(海洋环境保护)等产业技术集聚区。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珠江西岸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广州、珠海、中山、江门为中心的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带;粤东、粤西沿海地区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和优势的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健康养殖产业集群。相关专家表示,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带动下,广东涉海企业投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步伐明显加快。

2017年3月28日,依托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平台,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进行了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2017年,广东开工建设 5个海上风电项目,装机总容量达到150万千瓦。2017年底至2018年初,由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主持研制、多单位参与的特种无人艇,在中国第 34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中获得成功应用。

实施多项重大专项 助力蓝海经济腾飞

为了加快实现蓝海经济腾飞,广东多年来通过实施海洋与渔业科技推广专项、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专项、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等专项,有效整合全省海洋科技力量,推动了海洋科技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在省海洋与渔业科技推广专项中,广东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自 2009-2013年,累计投入资金 2.4亿元,共安排专项项目385个。专项实施紧紧围绕着海洋渔业主导品种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有重点地支持省海洋与渔业领域科技创新研发与技术推广,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高。

据介绍,广东承担的“广东省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是广东海洋调查历史上投入最大、调查要素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洋综合调查专项,涉及物理海洋与气象、生物生态与化学、海岛海岸带、海域使用现状和海洋灾害、滨海湿地与特色生态系统、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等,投入总经费9067万元。其调查范围超过 5万平方千米,覆盖了内水、海岸带和海岛,共设置调查站位2000多个,调查断面455个,采集样品数量超过10万份。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是首批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的四个试点省份之一。两年来,全省共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 5.7亿元,组织实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专项项目54个,项目预算总投资26.6亿元,拉动上下游产业投资约 100亿元,直接推动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增效。

广东海洋部门相关负责人指出,2013年,原国家海洋局通过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支持“促进广东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 6个重大项目,项目经费 8628万元。这批重大海洋公益科研专项项目的实施,加强了广东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自2010年开始,广东充分发挥海洋能资源条件优势,有效整合省内海洋能科技研发力量,认真组织实施“新型高效波浪能发电装置的研发与应用”“适应低能流密度的复合波浪能转换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和“南海海岛海洋能独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等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项目,共投入专项资金 4450万元。专业人士指出,这些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广东海洋能技术研发水平,推动了海洋能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海洋生物广东专项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神奇的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动起来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什么样的海洋生物会发光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海洋生物
广东舆情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