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广东“七大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2018-02-14 00:35
海洋与渔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惠东珠江口白海豚

2000 年广东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十三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决议》。议案实施 10年来,广东新建自然保护区300 个,使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360 个,其中,国家级11 个、省级66 个、市县级283 个;投入2.3 亿元改善182 个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措施,广泛开展宣传交流,完成了议案确定的自然保护区建设目标任务。2011年3月30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同意予以结案。

目前,广东已建立各级海洋保护区 63 个,其中,海洋自然保护区 56 个(国家级保护区 7 个,省级保护区7 个,市县级保护区42 个),国家级海洋公园4 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 个。海洋保护区总面积49.57 万公顷。

1 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83 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雷州白蝶贝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 年设立了保护区管理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2008 年,经国务院批准,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2012 年,经广东省编办批准更名为“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雷州市西部的企水渔港至乌石渔港之间海域,面积 46864.67 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及其栖息地,包括儒艮、中华白海豚、大珠母贝(白蝶贝)、文昌鱼、绿海龟、棱皮龟、玳瑁、江豚、宽吻海豚、热带点斑原海豚、真海豚、灰海豚、斑海豹和布氏鲸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以及珊瑚礁、海藻场与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2 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

广东内伶仃岛—福田自然保护区位于珠江口伶仃洋东侧,总面积 921.64 公顷,由内伶仃岛、福田两个分区组成,属森林与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据悉,内伶仃岛保护区保存着较完整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野生维管植物569 种,约占广东维管植物种类的10.2%,其中,白桂木、野生荔枝、野生龙眼等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内伶仃岛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等珍贵动物,猕猴总数达 1200 多只。此外还有水獭、穿山甲、黑耳鸢、蟒蛇、虎纹蛙等重点保护动物。核心区面积约 178公顷,坐落在南峰坳—尖峰山—东角山的山脊线以南和西南部,至环岛公路为界,是猕猴集中分布区域。

3 广东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85年6月,广东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惠东海龟自然保护区;1986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机构始建于1987年7月,省编办批准成立惠东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管理站;2002年4月,省编办批准成立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惠东县稔平半岛南端的大星山南麓,大亚湾与红海湾交界处,面积1 800 公顷,其中陆地约200 公顷,海域约1600 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海龟及其产卵繁殖地,是亚洲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核心区沙滩的特有粗砂环境为海龟上岸产卵提供了条件,是海龟的传统产卵场,也是南海北部大陆沿岸唯一的海龟产卵场。

4 广东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

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西部角尾乡和西连镇沿海,面积约 109平方公里,是中国目前连片面积大、种类集中多、保存完好的珊瑚礁自然资源。1999年,徐闻县人民政府成立了自然保护区,加强该区珊瑚礁自然资源的保护;2002年经湛江市人民政府批准提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经科研调查,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的珊瑚品种已鉴定辨认的有 2目 17科 49种,尚待鉴别的有 2种,其中不乏珍稀种类,有些品种甚至是国内首次发现。

5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0 年。2005 年,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下辖徐闻、雷州、遂溪、廉江、东海和麻章6 个管理站。

保护区由分布在雷州半岛沿岸的72 个保护小区组成,总面积20278.8 公顷(其中天然红树林面积9000 余公顷),约占广东红树林总面积 79%,是我国大陆沿海红树林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自然保护区,属森林与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热带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包括红树林资源以及邻近滩涂、水面和栖息于林内的野生动物。2002年 1月,保护区被列入“拉姆萨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性地区和国际湿地生态系统就地保护的重要基地。2005年,保护区被确定为国家级野生动物(鸟类)疫源疫病监测点、国家级沿海防护林监测点。

6 广东南澎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南澎列岛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海域总面积 35679公顷,分布于保护区内的海洋生物多达1308种,其中海洋脊椎动物314种。区内有国家Ⅰ、Ⅱ级保护动物17种及广东省重点保护动物8种。经调查,分布于南澎保护区海域的海洋生物达 1308种,不仅是龙虾、石斑鱼、大黄鱼、紫菜、头足类、鲷科鱼类等海珍品和重要经济鱼类的繁殖和育肥场所,而且是中华白海豚、江豚、鹦鹉螺、海龟、黄唇鱼、海马等多种珍稀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洄游和栖息海域。

7 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珠江口水域内伶仃岛至牛头岛之间,面积约460平方公里。1999年 10月由广东省政府批准建立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 11月保护区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中国人与生物圈大家族中的一员。该保护区的建立不但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为干扰,在挽救濒危的中华白海豚种群同时,也保护了珠江口水域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修复了海洋生态系统,增殖了渔业资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猜你喜欢
惠东珠江口白海豚
海洋中的“大熊猫”
第五届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活动启动
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和石油污染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胡惠东:“这里就是我的战位”
从珠江口到大屿山
珠江口北斗CORS系统建设发展探讨
惠东港口
孩子被抢之后……
珠江口14种习见水生动物体内滴滴涕含量的测定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