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藏区牦牛产业现状研究

2018-02-14 00:24马晓涓孔祥颖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12期
关键词:牦牛肉牦牛加工

马晓涓,孔祥颖

(青海省海北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 810299)

1 牦牛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1 区域自然资源与气候条件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北岸、祁连山北簏,辖祁连、刚察、海晏、门源四县和青海湖农场,总面积3.47万km2。草原总面积3972.18万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77.73%。在草原面积中,可利用草原面积3492.47万亩,草原类型以高寒草甸类草场为主,面积3026.5万亩,占全州草原总面积的76.19%。全州耕地面各78.43万亩,主要集中在门源县,人工种草面积22万亩,亩产鲜草3000kg左右。主要种植燕麦及燕麦和豌豆混播。

境内祁连山系组成了高原地貌特征,地势高峻,最高海拔5287m,最低海拔2180m,辽阔的祁连山区和海拔3300m以上地区是经营草原畜牧业的主要基地,也是牦牛主产区。大陆性气候牧征明显,其特点是:光能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间是:2155~3138h之间); 太阳辐射强 (年辐射量在144~177Kcal/cm2之间);气温低(年均气温在-5.7℃~2.3℃之间);降水量少(年均降水量在270~590mm之间);冷季漫长(长达7~8个月);无绝对无霜期,干旱、霜冻、冰雹、风沙灾害性天气频繁,尤以冬春季大风、沙尘暴对畜牧业危害特别严重。

1.2 牦牛养殖情况

2017年年底牦牛存栏64.33万头,繁殖母畜数量39.24万头,母畜比例达到61%。年出栏23.28万头,出栏率为36%,出栏牦牛的主要以成年公牛为主,淘汰母牛育肥等。出栏方式:包括自食、屠宰场、交易市场效益、贩运户收购等;年产牦牛犊牛数量23.94万头,产犊间隔1年或2年,成年牛和犊牛死亡极低,死亡主要原因天气干冷大风,冬春季节缺乏保温避风棚、饲草料缺少造成营养匮乏、体质下降造成;养殖方式主要是草场自然放牧,没有温棚和补饲;养殖效益低下。

1.3 规模养殖大户、养殖场、养殖小区及养殖情况

全州集中养殖以养殖场(养殖小区)为主,合计231处,单独养殖大户较少、约计31户。业主年龄都在35~55岁之间,以男性为主,文化程度小学至高中不等,家庭人口一般都在4~5人,从事养殖人口2~3人,家庭人口文化程度小学至高中;草场面积各县及各乡按草质和水源,山丘等的不同,人均冬春草场150~300亩,夏秋200亩左右,人工种草面积约10亩左右,品种以燕麦为主,亩产3000kg鲜草;草地流转情况;主要在自有草地的基础上,租赁亲戚朋友和隔壁邻居的草山,拥有的养殖设施和设备情况;基本散养,养殖数量约200头、母畜数量180头左右、年产犊牛数量60头及产犊间隔1年,犊牛死亡率低,死亡原因;主要是儿狼害、犊牛痢疾。出栏数量60头,出栏牛年龄周岁以上,出栏方式包括自食、屠宰场、贩运户收购等。养殖方式以散养为主,冬季母畜少量补饲精料;种牛来源于每年良种畜串换,利用年限3年。养殖成本较小,收入主要以出售成年牛为主,大部分是秋季草膘牛,少部分是集中育肥牛。约占总收入的30%左右。

1.4 屠宰加工企业

共有2家。(1)青海夏华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加工羊15万只,牛3万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公司初步实现了集饲草种植、饲料加工、生态规模养殖、有机肥料、牛羊屠宰、冷藏冷链、加工销售、特色餐饮“八位一体”的生态产业链,搭建起了农业科技、畜牧科技、食品科技、生物科技四大产业平台和完备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在行业内率先成功建成了从“农场到商场”,从“牧场到餐桌”的绿色全程可追溯产业链条,实现了产业链闭环。(2)青海祁连亿达畜产肉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股份制民营企业,公司专门屠宰纯天然牧场的草膘牛羊肉,保证了藏系牛羊肉的产品品质,并逐步增加精细化分割加工品种,目前加工藏羊产品18种,牦牛产品24种。极大的满足了市场对纯天然、绿色、有机牛羊肉的需求。年加工牛羊肉产品2193t,销售收入达到10800万元。为了通过精深加工,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已投资1500万元正在建设祁连牦牛肉干、风干肉、卤质和酱制牛羊肉等五大系列和预调理加工车间,投资800万元进行设备安装,2015年通过QS认证,产品今年将投放市场,从而进一步完善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实现公司与农牧民双赢。一是以“公司+基地+农牧户”的方式与县内五个牧业乡镇签订了绿色牛羊肉收购协议,通过提高收购价格、解决运费等方式,使当地农牧民增加收入。二是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年安排下岗失业人员22人,屠宰期间聘用工作人员100余人。三是根据建设有机畜牧业发展基地的总要求,对车间进行有机加工升级改造。四是重视环境保护,对污水处理设施设备进行更新,目前设施已开始并运行。五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公司已形成活畜收购、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在促进本地区经济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中起到了基石的作用,真正让消费者通过产品了解和认识祁连,熟悉祁连优质的畜产品。六是为了加快产品的直销速度,公司已经成立了自己的电商平台。

2 牦牛产业发展技术需求

根据全州发展生态畜牧业总体布署,饲草料种植以现有已允许耕种的土地为基础,加大引进高产牧草,提高单位面积产草量来增加和提高牲畜所需的饲草贮备,购进牧草高效利用加工技术、机器设备、科学方法加工和调制。

一是在牧区因地施宜设计建设高标准抗大风抗高寒可避暑的高质量牦牛用大棚。二是开发牦牛四季饲养管理技术,达到四季均衡出栏,全年提供牦牛乳制品。三是积极引进现代养牛繁殖养殖技术、通过与高等院所合作开发饲料的有效利用技术、通过科学管理,有效饲喂争取在全州实现牦牛一年一胎技术饲养管理技术。四是研发低毒高效的常规病防治药物,提高药物有效性,减少药物毒性和残留,做好牦牛肉食用卫生安全。五是做好重大疫病防制措施。六是加快有机绿色畜产品认证,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做好牦牛肉品牌。七是与高等院所及畜牧行政业务研究制定牦牛肉的等级划分,实现优质优价。八是积极实施畜牧业“走出去”战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牦牛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九是强化对牦牛养殖的引导和扶持,通过贷款贴息、技术服务、技能培训等扶持措施,带动更多牧户养殖牦牛,以产业化经营带动牦牛产业品质提升。

3 牦牛产业商业化运作模式和发展潜力

从事原种开发利用及推广、休闲旅游、牦牛产品深加工产品推广、牧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第三产业服务(牧家乐)等工作,依托地方牦牛养殖优势,带动牦牛产业纵深发展及周边群众致富。通过牦牛协会、公司、合作社进行周边牧户草场长期租赁、整合、开发利用,充分利用省级畜产品推介洽谈会、旅游文化节、网络平台等契机和载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牦牛品牌和牦牛肉深加工品牌。

本地牦牛制品加工企业主要有:(1)青海夏华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在西宁、中卫、银川、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地都建立了营销网络,加工的牛羊肉进入华联、沃尔玛等国际性连锁超市。(2)青海祁连亿达畜产肉食品有限公司,产品销往全国。

主要饲料生产企业2家,(1)永兴饲料加工厂公司生产的“金花”牌配方饲料,已取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产品在长期的市场销售过程中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认可。产品不仅满足青海市场,同时还销往外省市。2016年可销售饲料2万t,产值达到6000万,实现利税720万元。(2)刚察县鲁援生态饲料有限公司,年设计生产能力3万t,仓储能力1万t。生产的“惠牧”牌系列饲草料覆盖刚察、天峻、海晏、共和等县。

主要餐饮企业有,祁连:金尊肥牛、衡欣火锅、祁连宾馆火锅店、海晏夏华牦牛火锅。

本地牦牛养殖业产业化发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主要有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少而小,科技含量低,精深分割不足,牦牛肉产品没有国家认证的等级划分标准,与其他牛肉同价,产品优质不优价,宣传力度不足,知名度不高,外来企业对本地牦牛产品基本采取低价进高价出的策略。对本地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垄断。导致当地大宗牲畜交易都去西宁或海西。

4 本区域有哪些促进牦牛产业发展的招商引资措施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国内资源互通,经济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契机,党委和政府立足实际,长期规划,以中藏药材、花卉种植和冷水鱼、白牦牛养殖等特种养殖为基础,引领和带动休闲观光旅游发展的新格局已初具规模,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促进牦牛养殖发展的重头戏,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为投资商提供融资便利条件、资金使用安全保障、互惠互利互通的运行机制,以诚信招商、以信誉助品牌,努力打造牦牛产业发展新格局。

5 牦牛交易情况

牦牛肉产品没有国家认证的等级划分标准,与其他牛肉同价,产品优质不优价。加上当地企业由于收购价钱低于市场价,而且牦牛交易因长期以来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所以导致养殖户在本地或附近县市自行交易,或到西宁和格尔木屠宰场交易,交易场地不固定。

6 建议企业投资牦牛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牦牛产品种类齐全,包括肉、乳、皮、毛、绒等,牦牛二年育成出栏,突出了牦牛的肉用价值,当做主攻方向、作为主导支柱产品。牦牛肉质鲜嫩味美,蛋白质含量22.65%,脂肪含量2.65%,能量4,758.8KJ/kg,胆固醇747.5mg/kg;牦牛肉肌红蛋白含量高,其色泽鲜红,保水性较好,营养丰富,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胆固醇低,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等特点,对保护肝脏,抗过敏,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及抗衰老等方面有良好的作用,是生产加工优质牛肉制品的原料,属于牛肉中的上品,也是一种生物学价值高,口味鲜美的优良肉食和半野味的肉食品。牦牛奶其乳脂率高,口味好,有加工的牦牛酸奶、牦牛奶皮、牦牛酥油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描述本地牦牛养殖特色、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养殖技术投入、政策措施、牦牛市场优势和潜力。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还是在于优质不优价,交通运输不便等。建议采取企业+合作社+牧户模式,按标准高效饲养,保证产品健康卫生绿色无污染。

猜你喜欢
牦牛肉牦牛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辐照剂量对风干牦牛肉中鲜味核苷酸含量的影响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跟着牦牛去巡山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去势甘南牦牛和公牦牛肉用品质和营养品质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