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危害及防治

2018-02-14 00:24蒋葵兰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12期
关键词:胃肠炎猪舍传染性

蒋葵兰

(贺州市平桂区望高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42603)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常被称作是幼猪的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本病在1933年于美国被发现,后来在日本和英国也发现病例。后来逐渐发展到世界各地。我国也在不同的省份报道有本病的发生。

1 流行病学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对猪最易感,各种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传染源通常是带毒猪或发病的猪或者是带毒但不发病的动物,如狗、猫、狐狸、苍蝇等,这类动物本身不发病,但可以带毒并且向环境中排毒。病毒主要是通过动物的分泌物、乳汁、粪便等向周围环境中排毒。此外被屠宰后的猪肉也可以排毒。本病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通常冬季是发病的高峰季节。本病也呈地方流行性,在一定的小范围内流行。

2 临床症状

猪感染后常表现出发病比较急,潜伏期比较短,通常潜伏期为15~18h,最短的潜伏期大约2~3h左右[1]。发病后的表现为腹泻和呕吐,在发病初期,粪便呈白色,随着病情的发展,粪便逐渐变为黄绿色,并且在粪便中可见有未消化的食物,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猪的粪便变为水样便。此时猪就开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病猪还表现出食欲下降。仔猪发病尤其是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后通常在1周内就会出现死亡。病情发展较快的在2d就可以出现死亡。日龄稍大的仔猪,在20日龄以后,如果发病较轻,可以耐过。成年猪发病后症状轻微,通常是表现出呕吐和腹泻,但1周后可以自行痊愈。妊娠母猪临床症状不明显。哺乳期母猪表现严重,常表现出食欲下降,体温升高,泌乳停止,呕吐和腹泻。

3 病理变化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在猪的胃和小肠内,而且外观有明显的脱水表现。仔猪的小肠内会产生黄绿色或白色的液体,液体中还有一些没有消化的泡沫状凝乳块。此时猪的小肠的肠壁变的薄而失去弹性。肠系膜也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情况。在仔猪的胃底还可见有充血和出血情况。哺乳仔猪的胃内还可见有未消化的乳块。仔细观察,病猪的肠系膜淋巴结会出现充血和出血情况。

4 疾病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技术来进行。这主要是利用免疫荧光法和RT-PCR诊断法进行诊断[2]。免疫荧光法是从发病猪的空肠和回肠的肠壁上刮取后进行涂片镜检,使用荧光染色。RTPCR诊断法是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提取病毒的核酸物质进行扩增和检测。

5 危害

母猪和仔猪发病率较高,尤其是仔猪发病后,可以引起大批死亡。由于病毒很难以被清除,所以造成养殖场长期都会发生此病,在猪自行耐过康复后,也会长期带毒,不断向体外排毒,这就导致病毒又被传染给下一代仔猪,导致整个猪场持续不断的发生腹泻症状[3]。这对猪场的危害是巨大的。

6 防治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采取改变饲养管理模式、加强仔猪的护理工作和加强免疫工作。

6.1 改变饲养管理模式

猪场首先要减少从外界猪场的引种,加强自繁自养的工作。这样可以减少病原的入侵。如果必须要引种,则需要加强检疫工作,并且在引种后进行隔离饲养,在1个月后如果未出现任何症状方可混群饲养。但一定要禁止从疫区引进猪种。其次就是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改良饲养管理的条件,尤其是在高温季节要注意防暑降温,在寒冷季节要注意防寒保暖。猪舍内最好保持有恒定的温度和湿度。还要注意猪舍内的环境卫生,做到清洁。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以便降低猪舍内的有害气体的浓度。还要注意消毒工作,要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进行消毒工作。还要给猪提供清洁的饮水和优质的饲料。

6.2 加强仔猪的护理工作

由于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是危害仔猪,因此要加强对仔猪的护理工作,在仔猪出生后,哺乳前应该对母猪的乳房和乳头进行清洁消毒,减少病原入侵。还应该让仔猪尽早吃到初乳,尽早获得母源抗体。还应该给仔猪提供全面而丰富的营养物质,提升其自身的免疫力。

6.3 加强免疫工作

猪传染性胃肠炎可以通过疫苗免疫来进行预防。这是目前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疫苗免疫要选定合适的接种时间和接种方式,这样可以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6.4 治疗

本病目前没有合适的药物可以使用。但在临床上,可以根据发病情况给予对症治疗,通常是针对脱水情况使用补水补液,针对酸中毒情况给予中和酸中毒,使用一些常见的抗生素予以防止继发感染。而且对病猪要加强护理,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使得其自身体质增强,可以耐过疾病。

猜你喜欢
胃肠炎猪舍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羊急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阳光猪舍与普通猪舍育肥对比试验分析
轻度胃肠炎并发婴幼儿良性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
诚信危机具有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