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布氏杆菌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控

2018-02-14 05:41全淑刚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2期
关键词:胎衣布病氏杆菌

全淑刚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保岱镇人民政府,河北 张家口 075600)

猪布氏杆菌病俗称布病、传染性流产,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此病的流行范围很广,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随着养猪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的加强,此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同时人也可以感染此病,感染率已超过1/10万,猪布病不仅对养猪业,而且对人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威胁。

1 流行特点

布病的易感范围很广,包括各种动物和人,其中猪是最易感的动物之一,尤其是8~10月龄的性成熟期的猪发病率最高,然后依次为6~7月龄、5月龄以下,仔猪和阉割以后的公、母猪很少发病。患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病猪可以通过胎衣、阴道分泌物、乳汁、精液以及粪尿等散播病菌,污染饲料、饮水和外界环境。此病主要经过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感染,也可以通过皮肤、粘膜、吸血昆虫传染。

此病发生没有季节性,但以春秋季节发病率较高。饲料营养不均衡、猪群膘情不好、卫生防疫条件较差、猪舍阴暗潮湿、饲养密度过大等都会促使此病的发生。猪布病多呈地方性流行,发病初期见少数公猪发生睾丸炎,接着大批的母猪发生流产,发病的高峰过后流产逐渐减少,慢性关节炎、子宫炎的患猪逐渐增多,不孕不育的病猪的数量增多。

2 临床症状

主要是怀孕母猪在妊娠第4~12周发生流产,有的在妊娠第2~3周出现流产,有的接近妊娠期满流产即早产。早期流产不易被发现,因为流产的胎儿和胎衣常被母猪吃掉。流产以前,可以发现母猪精神沉郁,阴唇和乳房肿胀,有时阴道流出粘液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流产后,胎儿多为死胎,一般胎衣不发生滞留,子宫分泌物也会在流产8~10d后消失。但也有的病例,因为胎衣不下,继发子宫炎导致不孕不育。公猪睾丸肿大,有热痛感,严重的睾丸萎缩,失去配种能力。也有少数的病例出现皮下水肿、关节炎、腱鞘炎等,如椎骨中出现病变,还会发生后肢麻痹的症状。

3 剖检特点

流产胎儿呈死胎或木乃伊胎。母猪子宫粘膜上有许多针头大至高粱米粒大的结节,内含脓样或干酪样物。胎膜充血、水肿或有出血点,表面覆有淡黄色渗出物。睾丸和附睾实质有豌豆大的坏死灶,其中有钙盐沉积。贮精囊也常有发炎,睾丸切面可见坏死灶和化脓灶。有的有关节炎、化脓性腱鞘炎和滑液囊炎。

4 防控措施

4.1 治 疗

此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进行治疗,发病后,主要采取隔离、消毒、淘汰病猪的方法。发病猪群中如果出现流产,要立即隔离,并对流产物以及猪舍、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病料要立即送实验室进行检测,来精确进行诊断。一般此病的治疗效果很差,多以淘汰来避免疫病的流行。如果是良种猪,必须治疗,多采取清洗子宫并配合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进行治疗。

4.2 预防措施

4.2.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抵抗力 布病是一种慢性疫病,猪群一旦感染,要想短期内使猪群得到净化是非常困难的,因而预防非常重要。预防此病的关键是采用科学的饲养方式提高猪群的抵抗力。饲料要全价,尤其是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要充足,营养缺乏常会导致代谢障碍,降低猪群的免疫力,增加发病率。猪场内要消灭鼠类和驱除其他啮齿类动物,定期驱除体外寄生虫。未流行此病的地区和猪群,最好采用自繁自养的饲养方式。必须引种时,应从无病的地区和猪群引入,并对引入的猪只进行严格的检疫,隔离饲养2个月以上,经过免疫生物学检查2次都为阴性,才可与原猪群混合饲养。

4.2.2 做好猪群的净化工作 消灭疫病的最好方式就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在疫区和受威胁的地区就要做好猪群的净化工作,培育出健康猪群。定期对猪群进行生物学检查,如常用凝集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及时发现阳性猪和可疑病猪并淘汰,反复进行,逐步培育出健康的猪群。当猪群全部为阴性,并观察6个月以上,没有出现阳性或可疑的病猪以后,才能被确认为健康的猪群了。

4.2.3 做好免疫预防 在常发病地区,可以用猪型2号菌苗进行免疫预防,免疫的方法有饮水免疫、注射免疫、气雾免疫,都安全有效。断奶后的任何年龄都可以应用。经过检查为阴性的猪饮服2次,间隔30~45d,免疫期为一年,每年免疫1次。注射分2次皮下注射,每次2mL,间隔30~45d。

[1]张洪涛.猪布氏杆菌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6(05):27.

[2]刘文革.猪布氏杆菌病的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6(04):74.

猜你喜欢
胎衣布病氏杆菌
南方规模奶牛场胎衣滞留发病规律研究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牦牛产后胎衣不下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PCR检测方法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定种中的应用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