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交换生药理学教学工作初探*

2018-02-14 09:59鲁艳柳陆远富李利生石富国何芋岐遵义医学院基础药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特色民族药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贵州遵义563003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13期
关键词:药理药理学课题组

鲁艳柳,陆远富,吴 芹,张 锋,李利生,邓 江,石富国,何芋岐(遵义医学院基础药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特色民族药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贵州遵义563003)

【提 要】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决策背景下,该文以遵义医学院基础药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特色民族药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交换生项目为实例,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交换生药理学科教育的管理和培养模式。以参与具体的实验项目为基础,采取导师负责制,通过课题组组内交流、观察实验技能、定期访谈实验进度等方式,实施具体教学活动,以此构建新的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

在洞察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后,党中央、国务院于2013年做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决策[1]。推进我国同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促进教育、旅游、学术、艺术等交流达到一个新的水平[2],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环节,而来华留学教育能够为此提供全面的人力支撑和智力保障,是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3]。在打造中国教育国际品牌的目标下,来华留学教育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来华接受教育的国际学生数量逐年增加[4-6],其中,医学专业的留学生人数排在第二位[7],对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重视日益增加。药理学这门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8],作为连接药学与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双桥梁学科,是医学、药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基础医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9-10]。因此,遵义医学院基础药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特色民族药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平台的基础上,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合作,开展了交换生人才培养项目。本文将以中方教师带教马来西亚沙巴大学高年级学生的教学活动为基础,总结经验,探讨来华交换生药理学科教育的管理和培养模式,以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达到本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标。

1 来华交换生药理学教学研究方法

1.1来华交换生生源情况研究项目开展于2016—2017年,4名研究对象来自马来西亚沙巴大学,为本科高年级的交换生,研究平台在遵义医学院基础药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每位交换生指定1名教师负责。

1.2带教准备交换生的培养采取导师制,首先确定合适的带教教师作为交换生的导师,由带教教师根据具体的实验项目,制订详细可行的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完成后提交实验室,进行讨论和审核。确定教学理念、培养方案和评价方法后,召开见面会,向来华交换生介绍实验项目,同时了解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专业背景,本着双向选择原则,决定每个交换生参与的实验项目和带教导师。

1.3带教方法正式开展实验项目之前,实验室还将组织培训,详细讲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和常规仪器操作,其后带教导师分别进一步讲解培养程序、明确考核指标、提供与实验项目相关的参考书目,并告知文献检索方法。

带教过程中,以项目开展为基础,导师须定期向来华交换生了解实验进度,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以课题组为单位组织组内交流和讨论。为了提高培养效果、更好地开展实验项目研究,来华交换生须按时间节点提交开题报告、中期汇报和总结报告。其中,开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中期汇报包括项目进展和实验日志。此外,为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带教导师需要按实验进度,布置1~2次与项目相关的、开放性主题的作业。

1.4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包括2个方面,分别针对来华交换生和带教导师进行评价。对于交换生,效果评价由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组成。平时成绩是通过学生平时的表现,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由导师和课题组其他成员对教学效果进行的初步评价,权重系数分别为70%、30%,根据评分标准统计得分情况,占最终成绩的30%。而考核成绩主要包括开题、中期和总结报告的成绩,权重系数分别为20%、30%、50%,根据评分标准统计得分情况,占最终成绩的70%。对于带教导师,主要是在交换生项目结束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反馈意见,由学生评价培养效果。

2 来华交换生药理学教学效果

此次是遵义医学院基础药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马来西亚沙巴大学首次开展交换生项目,参加的学生均是本科高年级的学生,基本完成理论课的学习,来华主要是选择药理学专业,开展本科毕业实习。由于药理学本身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庞杂,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采取导师负责制,以参与具体的实验项目为基础,通过课题组组内交流,指导和观察实验技能,定期访谈实验进度等方式,实施具体教学活动,以此开展来华交换生药理学科教学实践,构建新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

此次教学,学生科研表现都很活跃,每位学生都能针对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最大能力思考和解决问题,积极沟通交流,完成作业,准备汇报,所有学生都基本完成培养计划的预定目标,顺利通过考核。平时成绩平均90分,考核成绩平均87分。问卷调查结果反馈显示,来华交换生认为,这种培养模式,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得自己更积极地去思考,突出了其学习的主体地位,还可以加强团队合作,提高汉语表达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认为,通过实验项目的开展、导师的指导和课题组组内的交流,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对将来实际中的运用更有信心。这种培养模式让学生愉快地度过了在中国的留学时间,除了自身掌握了专业技能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收获,例如,对中国文化、中国民族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培养效果将惠及学生的一生。

3 来华交换生药理学教学思考

在来华交换生培养过程中,教学团队认为学生安全是重中之重,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严格按照学校有关留学生的管理制度和本实验室的规章条例进行日常管理。其次,在进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之前,进行常规仪器操作的专项培训,只有通过操作考核后,才能开始实验研究。通过这些管理,使整个培养过程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保障了交换生项目的顺利进行,为今后交换生项目进一步的开展、校际间进一步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来华交换生的留学期间,结合本实验室研究特色,通过实验的开展,让其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民族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扩大了中国文化和民族医药的影响力。同时,因为鼓励来华交换生在课题组内积极交流,不仅有助于交换生更快地适应环境,融入团队,也大大提高了课题组其他学生的英语水平。

对来华交换生的培养,与常规教学相比,对师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带教导师需要有较高的英文水平,不仅要能够对学生提交的英文作业和各种报告及时做出批改和反馈意见,还要能够用英语和学生顺畅地交流。同时带教导师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当引导者、促进者和评价者等多种角色,随时掌握学生的实验进度,熟知教学涉及的所有知识,了解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开拓学生的科研思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教学团队由理论知识丰富、科研能力过硬、并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教师组成。这种适应教育和管理国际化的师资要求提示,在国际化学生的教育越来越普遍的今天,要推进高校的国际化进程、创新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通过积极引进和培养,提高师资的国际化比重,是一项有效的重要举措。

通过开展基于药理学的来华交换生教学的探索,深刻体会到虽然培养模式还并不十分成熟,仍然面临很多问题与困难,但效果可期,并已初见雏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来华交换生教学的常态化,以及对其认识的深化,培养目标会更明确、培养方案会更完善,本校的国际化进程也会大大加快,从而创新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满足“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需要,发展得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药理药理学课题组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金莲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艺术药理学
山楂核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