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慕课时代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机遇和挑战

2018-02-14 09:59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管理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13期
关键词:解剖学医学院校人体

彭 涛,滕 黎(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管理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提 要】 慕课(MOOC)代表着在线教育的初始形态,随着形势发生变化,师生已处在“后慕课”时代。“后慕课”时代的来临不可避免地对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带来了诸多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机遇。在此背景下,各医学院校应该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探讨,消解MOOC和传统教学的劣势,实现优势互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和推广适合的在线教育新模式。

过去几年,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慕课(MOOC)就像一阵浪潮,席卷了中国的高等教育界,甚至有专家将MOOC称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1]。在此背景下,各医学院校纷纷以MOOC为方向展开了新一轮的教学方法改革,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加入到了MOOC的改革浪潮中来。

然而,在MOOC的推行过程中显然存在着争议,其缺点集中表现为高弃课率、低约束力及面对面人际互动的缺乏,忽略了教育所应履行的文化和价值观塑造职能。基于此,随着MOOC的快速发展,一些携带着MOOC“免费、开放、在线”基因的新样式不断涌现,它们或是受MOOC启发所派生出的新品类,如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学习的移动公播课(MOBIMOOC),或是针对

MOOC存在的不足创建出的新模式,如更小规模的私播课(SPOC)、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个性化公播课(PMOOC)等。这些新样式拓宽了在线教育的应用范畴,是MOOC的延续与创新,它们的出现印证了哈佛大学在线实验学术委员会主席罗伯特·略的观点,即MOOC仅仅代表了在线教育的初始形态,而现在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师生已处在“后慕课”时代[2]。“后慕课”时代的来临,不可避免地对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带来了诸多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机遇,如何利用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来充实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显得至关重要。

1 “后慕课”时代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机遇

1.1“后慕课”时代在线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MOOC致力于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送到最偏远的角落,其优点突出表现为共享教育公平,“教师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学生得天下名师而从之”,这也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然而,MOOC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由于其忽略人际互动且单纯依赖学生自觉,难以达到传统教学那种课堂监控效果。鉴于此,消解传统教学和MOOC的劣势,运用“后慕课”的思维,实现传统教学和MOOC的优势互补,形成多样化的在线学习方式,才是彰显MOOC持久价值的有益探索[1]。

目前,已知的“后慕课”时代的新样式包括SPOC、MOBIMOOC、PMOOC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SPOC。SPOC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阿曼德·福克斯(Armando Fox)教授最早提出的,其英文全称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指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因此也被称作“私播课”。SPOC与MOOC最主要的区别是:MOOC是面向线上所有的选课学生,而SPOC则面向某校某班的学生,是一种将MOOC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3]。SPOC既具有MOOC低成本、开放包容、易于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学习等优点,同时还兼具了传统课堂教学在团队合作、个性化指导方面无可替代的优势。就人体解剖学的课程特点来说,由于其学习信息量大且知识点分散,记忆内容多且操作性强,学习过程也稍显乏味[4],单纯的MOOC或课堂教学都难以使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SPOC集课堂教学和MOOC之所长,是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人体解剖学的SPOC教学模式就是在课程中引入人体解剖学的MOOC资源,学生通过MOOC在线上感受名校、名师的魅力并系统学习解剖学理论知识,接着再由教师组织线下教学,一是根据学情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MOOC外的补充,二是进行重点答疑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一来,既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提升了学习兴趣,又达到了课堂监控和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除了SPOC以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和相关研发平台合作,开展多形式的在线教学模式。如致力于移动学习的 MOBIMOOC,MOBIMOOC是 Mobile MOOC的缩写,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学习MOOC。由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的高普及性、便携性特点,MOBIMOOC可以彻底打破时空局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安排学习,人体解剖学MOBIMOOC的课程时长宜控制在15~20 min左右,即符合人的高效专注时长,又方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高效学习[5]。对于重难点,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课程视频直到理解为止,这在传统课堂上几乎是办不到的。值得关注的还有PMOOC,PMOOC是“Personalized MOOC”的首字母缩写,由北亚利桑那大学的弗雷德里克·M·赫斯特教授提出的,主要是在学生个性化需求方面做了一些变革,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在PMOOC模式下,由学生自定学习步调,自我选择开始与结束时间,系统还可以自动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给予每个学生恰当的学习建议。

不管是 SPOC、MOBIMOOC,还是 PMOOC,都是在MOOC基础上进行的变革,可以预见的是这种变革还会持续进行,各医学院校应该顺应形势迎接“后慕课”时代的到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和推广适合的在线教育新模式。

1.2“后慕课”时代教学方式更加个性化 “后慕课”时代的SPOC、PMOOC都是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放在首位,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主要通过教学互动来实现。这种互动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在线互动及有针对性的面对面互动。在线互动主要是指利用网络大数据收集学生的常见问题,利用软件进行自动解答,同时这些大数据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后慕课”时代的另一改革就是打破MOOC初始那种“你听我讲”的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开发教学互动环节。就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而言,由于教学任务重而课时有限,在课堂上开展的讨论往往不够充分,现在则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围绕某一知识点结合临床实际设计一些解剖学案例,在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展开充分的线上讨论,再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总结,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开发同伴互评系统、学生领袖等一系列的互动环节,即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并反馈给教师[6]。

1.3人体解剖学教学进入“后慕课”时代的条件已经具备人体解剖学课程如果要步入“后慕课”时代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了。首先,已经开设的人体解剖学MOOC为实现“后慕课”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一定的资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开发的人卫MOOC资源中可以轻松找到厦门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名校的“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MOOC课程。北京大学等院校的人体解剖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越来越多的解剖学教师开始关注并加入到MOOC的学习和制作队伍中。其次,国家大力支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转型。教育部在2015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MOOC建设、使用和管理。2015年4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指出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7],这无疑为人体解剖学“后慕课”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充分的政策支持。

2 “后慕课”时代人体解剖学所面临的挑战

2.1教学主体层面所面临的挑战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其成败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学校领导层面的重视与支持力度,人体解剖学“后慕课”改革也不例外。人体解剖学若要顺利进入“后慕课”时代,首要条件就是赢得学校层面的支持,包括合理的课时分配、教学条件现代化改善及教师积极性调动等。然而,我国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本来就安排得非常紧凑,各种基础课、专业课、思政课已经让学生应接不暇,如果额外增加专门的课时供学生在线学习恐怕不太现实,如果仅仅靠课后学习又难以保证学习效果。怎么样的课时分配才能做到既不过度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能达到教学效果,是各院校需要克服的第1个挑战。此外,“后慕课”教学改革还需要教学条件的改善,例如,购买精品在线资源或自制在线课程,教室、计算机等硬件的配备,学校经费和教学资源均有限,教学条件的改善诉求也给学校管理协调和经费分配层面带来了挑战。“后慕课”教学改革还有一个需要面对的现实困难则是教师积极性的调动问题,就作者所在的医学院而言,解剖学教研室历史悠久,师资配备方面有相当比例的高年资教师,这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在长期反复的教学过程中早已自成一套教学习惯,要让他们接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可能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另外,即使是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低年资教师,“后慕课”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后监督学生在线学习并组织课堂讨论,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还需要学校在调动教师积极性层面上下一番功夫。

2.2教学客体层面的挑战从学生层面来讲,在线教育一个无法忽视的局限性就在于其高弃课率。2013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针对他们在Coursea上的16门课程做了课程完成率统计,只有4%的人真正完成了课程学习,有些报名者只是将课程看作为有趣的演讲[8]。“后慕课”教学模式强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弃课率,但是学生在线学习的部分仍然达不到课堂教学那种实时监控的效果。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做好学习效果的检测评估是教学改革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3 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3.1提高认识,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后慕课”时代的到来各医学院校应该意识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会是未来大学教学活动的一个常态[9],不失时机地迎接“后慕课”时代的到来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具体到人体解剖学的“后慕课”改革也是需要从学校、系部、教研室、教师各个层面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才能在行动上有所建树。

学校层面主要是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制度和技术条件保障。首先,建立健全教师教学改革激励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对于积极参与“后慕课”改革的教师在职称评聘、绩效分配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其次,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升级和完善网络教学软、硬件设施。在服务器的配置、校园网的覆盖、信息技术人员的能力、MOOC平台的技术品质方面为“后慕课”改革提供过硬的技术条件[10]。此外,学校还要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明确规范的要求,鼓励教师外出进修或者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MOOC教学模式、在线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的学习。教研室层面则要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使教师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欣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加强学习,投入时间和精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完美融合。

3.2持续改进,因地制宜,发展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受不同层次的教学条件、经费配备、师资水平、学生学情的影响,各医学院校进行“后慕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因地制宜,发展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整合国内、外优秀的解剖学MOOC资源,根据学情和师资制订科学、合理、规范的MOOC学习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授课与学生探究的结合,克服传统解剖学教学模式的弊端,既要注重对重要知识点的开发,又要注重解剖学内容的系统完整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跳出填鸭式教学的束缚,自主安排学习活动,教会学生选择和甄别知识内容,乐于做学习的主人。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和评估,鼓励学生之间互教互评,通过互助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4 小 结

“后慕课”时代是对MOOC的延伸,是对传统课堂的补充和完善,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在此背景下,各医学院校应该进行深入的改革探讨,消解MOOC和传统教学的劣势,实现优势互补,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真正提升和改革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解剖学医学院校人体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人体可笑堂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