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食品检验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2018-02-14 17:27
现代食品 2018年10期
关键词:超临界液相食品

◎ 王 岩

(吉林省食品检验所,吉林 长春 130000)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食品质量的影响因素也日趋复杂,食品检测中需要检测的项目逐渐增加。新的污染源产生速度大于食品安全监测技术和监测监督体系的发展速度,这就引起了食品检测控制的漏洞,使得我国食品检测技术中存在一些急需完善的地方。

1 食品检测常用检测方法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又称为高压液相色谱法、高速液相色谱法,它是在经典色谱和气相色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效、快速、自动化等特点。在这项检测技术中,常用氧化铝、硅胶等作为吸附剂。高效液相弥补了传统液相色谱分离能力差、扩散慢、粒度大的缺点,提高了传质速度,常用于食品保健成分、蛋白质分离测定等方面。

1.2 超临界萃取技术

超临界萃取技术具有环保、绿色等优势,是目前我国工艺操作中符合现代化绿色思想的一种重要工艺。相比传统的萃取技术,这项技术实现了萃取质量的显著提升。经过不断的发展,其目前具有以下优点:①萃取过程中很少使用有机溶剂。②可以通过改变超临界流体温度和压力,实现灵活的调节,大大减少了萃取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样品的回收率,从而降低了成本。这项技术主要是应用于低温环境中,使用二氧化碳等非氧化性介质对易发生氧化的物质和热敏性物质进行萃取。这项技术的研发对食品样品的制造尤其重要。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超临界萃取技术与大约40%的食品生产或者加工有关[1]。

这项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同样也存在很多的缺点,主要是其所用的二氧化碳是非极性,为了拓宽其萃取的范围,应降低目标分组极性,提高其溶解率。目前光谱技术与超临界萃取技术之间存在一定联系,超临界萃取技术逐渐向着光谱技术方向发展。如原子吸收光谱以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连用对萃取过程进行控制。并且超临界萃取技术还可以和其他分离技术进行耦合,未来极有可能研发出在超临界萃取技术基础上食品分析和检验技术。

1.3 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和检验标准大部分都是推荐性标准,尤其是国家检验方式并不适用的情况下,必须要加强对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比如对食品检验的密度必须要有相关的密度计算方法,不能采用相对密度进行测定,而且必须要使用直接密度测定的方式。提高检验方法和检验技术可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比如现代化水分快速测定仪器可以有效地检测食品成品或者是半成品的水分含量,但必须要保证和国家标准检测方式进行对比,在没有差异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

2 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层出不穷,如三聚氰胺事件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问题。虽然当前食品检测技术在不断完善,但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1 检测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在食品生产和加工检测过程中使用的双氧水、甲醛等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但在检测方面仍然没有建立统一的检测标准。现行的检测技术是定性检测方法,而不是定量和非定性的集合,所以存在很多影响检测精确性的干扰因素。比如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快速筛选和检测技术精确度不足,灵敏性不够导致市场中有很多农产品中残留农药[2]。痕量检测技术是对环境污染检测重要方式,目前这项检测技术的不成熟以及检测设备仪器的缺乏使得针对瘦肉精等激素类检测水平不高,严重限制了我国检测技术的发展。相比发达国家在禽流感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科学研究,我国目前还没成立实际的监督制度,没有明确的检测技术。面对食品检测方面的落后现状,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要提高对食品检测技术的资金投入,打破传统的检测技术,积极研发新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从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2.2 检测方式不合理

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并不完善,在食品生产到食品餐桌的全程监控工作并不全面,监督管理难以做到全程化。所以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必须要加大突击检查力度,杜绝有害食品的销售。

2.3 检测设备落后

一些食品检测检验设备的匮乏直接限制检测水平的提高。比如,尽管采用了HPLC、MS、GC等设备,但国际要求的GC-MS等检测设备还没普及,先进的检测技术匮乏。实际食品检测工作中食品检测技术含量很低,技术人员操作很简单,导致提纯效果较差[3]。

3 我国食品检验技术主要问题的突破口

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政府的关注点,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加强对食品检测和检验技术的资金投入,保证食品安全检测效率的提升,在现有基础上,运用科学实验室提高仪器设备的应用效率,提高日常检测的稳定性和准确度显得十分重要。

3.1 提高检测手段

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先进检测经验的学习和研究,根据我国食品生产现状,围绕国际食品检测技术,研发并制定适合我国食品检测的技术和方法。

针对国家安全限量标准中的污染物质、饲料添加剂、农药等,重点开发检测技术。同时,需要针对性地研发相关检测仪器和设备,并引入国际先进的检测技术。

3.2 加强源头控制

食品出厂源头控制是做好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政府监督管理力度,发挥检测技术作用,加强对偏远地区食品检测的管理和控制方式。

3.3 强化检测机构网络建设

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网络建设,完善食品监督控制体系。在政府干预下,建立公开透明、有序的检测检验市场,引入民间资本,打破行业壁垒,从而形成规范、合理的竞争机制[4]。还可以通过建立民间检验组织机构,促进食品安全性鉴定效率的提升,为消费者提供技术服务。

3.4 建立检测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

通过建立信息检测平台和资源共享机制,实现食品检测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明确员工的分工,促进技术信息的交流和进步,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

4 结语

食品检测技术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必然选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检测技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保证食品生产行业的安全。虽然我国目前在食品检测过程中存在很多技术问题,但是相信通过我国对食品检测方面的不断投入,提高食品检测技术,完善食品检测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可以有效保证我国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超临界液相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超临界LNG在螺旋形微通道中的流动传热特性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四环素类的含量
牙膏中禁用漂白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90-202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阿特拉津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甜蜜素
超临界锅炉安装过程中焊接工艺评定探讨
350MW超临界CFB锅炉BT、MFT保护回路设计及回路优化
三白草酮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及三白草超临界萃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