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14 08:36彭燕华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7年7期
关键词:激励小学应用

彭燕华

【摘 要】 传统的教育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也没有课堂的自主性。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这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来进行教学。激励法在此时就非常适用,激励学生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充满激励的话语总会让人斗志昂扬。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励。

【关键词】 激励;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激励性的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和素质教学的理念,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学习,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有很大的作用。语言是一门艺术,要如何运用好这门艺术,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起到最好的效果,值得我们讨论。

一、语言性的激励法

语言性的激励法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一些话语上的鼓励,这些话语包括:“好、很好、对、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做得太对了”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语言,教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语言上给予学生鼓励。但是语言鼓励要求语言表达清晰,立场鲜明,不能用模糊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一种错误的感觉,更不能运用反语。除了运用有声语言以外,教师还可以使用无声语言,比如教师的眼神、手势、点头、摸头等等来表达教师的态度。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注意语言的使用是要让学生自己能够改正错误。

例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要求学生背诵,“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可能具有一些的难度,当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背诵时,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些言语上的鼓励,告诉学生:你是最棒的,你是最聪明的,这首诗一点难度都没有,你一定可以将这首古诗背下来的。这时学生就会有一定的信心,觉得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很大,自己也很厉害,肯定可以将这首诗背诵下来,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对背诵的兴趣也提了起来,从而使教学的难度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高。

二、情感上的激励法

教师关爱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力量,孩子对于学习的渴望都是由老师激发出来的,如果教师的性格是温和的,对于学生的教学循循善诱,对学生没有言语上或者动作上粗鲁的行为而使学生远离教师,而是用仁慈的感情和语言来吸引学生,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好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情绪以及情感状态同时影响着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就是对学生最大的支持和鼓舞,教师就可以将这种在情感上的激励用于小学语文的课堂中。

教师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受到学生们的喜欢,就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例如在学习《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留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先读两遍课文,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用情感打动学生,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读完这篇课文有什么样的感受?到底谁才是黄河的主人?由于教师受到学生的喜欢,所以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会进行积极的思考。

三、榜样性的激励法

我们大家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性的激励其实也是典型示范,即通过榜样来教育学生、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教师就是学生无形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多学生都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另外,教师对学生来说也是有力的支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一系列的互动就能够对学生有极大的鼓舞效果,教师的行动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给学生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榜样的作用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学习的过程中,班级中总会有一些品行兼优的学生,这时教师就可以把这些学生作为榜样,让同学们向这样的学生学习,还可以鼓励学生发现其他人的优点,让同学们学会互相学习,这样大家就有了方向,有了想超越的目标,就会不断努力。例如《雷锋精神》当中的雷锋就是我们的好榜样,他乐于助人,秉着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做人做事,这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雷锋就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乐于助人的精神。

四、批评性的激励法

批评与表扬一样,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手段,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激励的一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表扬不同的是,表扬是从正面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肯定,而批评是从反面强化对学生的刺激,这样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但是批评是讲究方法的,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言语上的谩骂,更不能对学生进行体罚。批评要讲究逐步深入,不能直接将批评的内容说出,否则会导致学生有沉重的思想包袱。

另外,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若只是进行正面的批评,则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借助其他人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来对学生进行批评,就会使学生感到一种压力,能够促使学生进行反省,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一些自尊心较强的孩子,在进行批评时一定要找好分寸,如果批评得过于严重,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反感的心理,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但如果批评不到位,又达不到想要的结果,所以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掌握好分寸。

激励性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教育,现在这种教育也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师要善于激励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能够拥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发展,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泽仁拉西.探究激励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J].艺术科技,2016,29(04):346.

[2]喻越.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6(08):82-83.

[3]于爱红.激励教育在小學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89.endprint

猜你喜欢
激励小学应用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