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遥测技术在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2018-02-15 06:32吴成斌王有梅李有成安得英张彦芳朱建辉
关键词:心电监护遥测心电

吴成斌,王有梅,李有成,安得英,张彦芳,朱建辉

(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

目前,为了降低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远程实时多参数监护技术已应用于心律失常、血压监测,弥补了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偶测血压等常规检测手段的不足.特别是针对慢性病患者、老年人以及亚健康人群的监测,能够及时捕捉和传送异常生理数据,帮助临床医师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可有效降低院前死亡率[1].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物联网医学”由此诞生[2].

1 设备介绍

物联网技术是未来智慧医疗的核心,其实质是通过将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视频监测识别技术、GPS技术等综合应用于整个医疗管理体系中进行的信息交换,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技术,从而建立起实时、准确、高效的医疗控制和管理系统.自从物联网设备——心电遥测仪投入本院心血管内科使用以来,极大地发挥了其疾病诊断、疾病鉴别、危重患者心电监护、远程监护患者心电信息的作用,这些方面的创新是以往设备无法相比的.这种设备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医院在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效率.

该设备还具有以下优点:①相比以往大型医疗设备,投入资金少;②设备安装、调试简单,便于操作.科室护士通过短期培训,即可完成给患者佩戴心电遥测设备、与主机信号连接、检测心电信号、回顾信息、打印心电图等工作.③该设备与以往心电监护仪相比,患者不必一直卧床,在保证电极片不脱落的情况下,可以在病房或住院部大楼内随意走动(不可超出遥测信号发射范围,一般范围为住院部大楼);④该设备心电监护屏幕在医生办公室或护士站可以一目了然,而且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进行检测(如图1),对发生的心律失常可以随时做出判断和处理;⑤对于患者而言,心电遥测费用较低,只需3元/小时,24小时只需72元,而Holter检查24小时约200元左右(不同级别医院收费略有不同).

图1 手机的APP终端显示的患者心电图

2 物联网设备的应用

物联网设备在心律失常患者疾病诊断、疾病鉴别、危重患者心电监护、远程监护患者心电信息等方面有较好的功效.

2.1 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

对于阵发性心律失常患者,发病时间不定,发病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此类患者诊断时以往需借助心电图机或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一部分患者就诊时心律失常终止,此时心电图机无法记录心律失常.一部分患者检查动态心电图时心律失常未发作,长期背动态心电图设备会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植入性Holter更是需要花费数万元检查费,并且有创伤性检查.而应用心电遥测以来,患者可以延长检测时间,来明确诊断,且不增加检查费用.

该设备本院自应用以来,有23位长期不能确诊心律失常的患者中,18位患者最终明确诊断,3位患者排除心律失常诊断,仅有2位患者未达到预期检查目的.其中明确诊断的患者(包括确诊和排除心律失常)达到91.3%,明显高于诊断不明确的这部分患者,见表1.

表1 23位长期未确诊患者最终诊断结果统计

2.2 心律失常疾病间鉴别诊断

表2 120位心悸患者鉴别诊断结果统计

在心悸患者的鉴别诊断应用中,物联网设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类患者中包括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在患者心悸发作时,我们根据心电遥测可以清楚地发现和明确一些症状相似的心律失常.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心律失常科收住的120位以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中,我们最终确诊的68位患者为快速性心律失常,37位患者为缓慢性心律失常,11位患者为快速性心律失常与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存,4位患者为其他情况.仅有3.33%的患者因检测当中未出现心律失常,故未达到心律失常鉴别诊断,其余患者明确了心悸发作时的心律失常诊断(见表2).

物联网设备在危重患者的监护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往的心电监护仪,只能放在病房,如果患者出现特殊情况,医护人员不能及时发现,从而延误抢救时间.应用互联网设备后,医护人员可以在办公室监护屏幕随时发现危重患者心律变化情况,从而及时作出正确判断,救治病人.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科收治的50位危重患者中,有31位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通过相关检查、检验,找出心律失常原因,正确处理后,避免了病情恶化. 检测到3例患者出现心跳骤停,其中1例抢救成功,2例因病情过重,未及时救治而死亡.虽未抢救成功,但能明确并记录死亡原因.其余16例患者,在密切监护中,未出现特殊情况,见表3.

表3 50例危重患者监护结果统计

2.3 远程监护患者心电信息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手机下载的APP,在任何地方,随时可以打开佩带心电遥测患者的心电监护信息进行观察.这样,无论在何时何地医护人员可以随时监护患者病情变化,能够提高及时救治的效率.

2.4 物联网设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印证了白春学教授等提出的“三加二式”新型医疗模式[3].“三”为物联网的三个组成部分,即①无线传感用户端(患者佩戴的心电采集、发射设备);②基于手机、监测大屏幕的物联网医师终端;③物联网医学中心.“二”为两个服务模式:“一”为“中心社区互动,共同管理诊治”的先进医疗服务模式;“二”为新型便捷的物联网教育模式.心电遥测在阵发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中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对初步诊断为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心电遥测检查,检查时间可由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延长,直到患者出现发作时的症状.

在患者出现症状时,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心电图记录信息对病情作出准确判断,而且可以明确心律失常的种类.该设备反应心电信息及时、准确、便捷,在及时性方面更具优势[4].

我国远程心电监测专家团队,曾奉命执行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纪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的抗战老兵、支前模范和英烈的子女的心电遥测监护工作[5].在公安、消防等高危职业的体征参数监测,以公安日常装备(警盔和T恤)为可穿戴载体,设计了一种体征参数监测系统,实现血氧饱和度、心电、心率的检测,传输和显示.警盔利用反射式探头采集光电容积脉搏波PPG(photoplethysmography)信号,检测血氧饱和度;T恤利用导电硅胶和ADS1292R采集心电ECG(electrocardiogram)信号检测心电和心率;APP实现体征参数的实时显示.实验表明,ECG信号R波定位的准确率能达到98.5%以上.与标准监护仪对比,血氧、心率的平均误差均较低,血氧的最大误差在5%以内,心率的最大误差在10次/min以内.心电遥测技术适用于警员的可穿戴体征参数监测系统,并可实现参数监测的准确度和稳定性[6].从心电遥测的应用人群,我们可以看出,3年前只应用于特殊人群的高精尖设备,三年之后已普及应用在普通病患身上,可见其发展速度之快.目前已有可穿戴式多参数心电检测设备设计成功,并逐渐应用于患者.该设备体积小、使用方便,适用于家庭日常使用[7].然而,心电遥测设备只是物联网产业设备的沧海一粟,其发展前途无量.相信在医学的其他方面,对于疾病诊断、治疗、检测等应用会更广泛.不断出现的先进设备,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2.5 心电遥测存在的不足

心电遥测技术在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存在以下不足:①外界信号干扰时可影响心电信号;②床旁观察、抢救病人时不能观察心电图变化;③患者超出信号接收范围后,不能接受心电信号;④目前还不能描记同步十二道心电图.心电遥测技术的不足相信在不断的技术改进中,会不断完善,并且会做得更好.

3 结语

物联网设备能够改变医院工作流程,提高医疗诊断与治疗效率.在物联网技术下,应用的患者都有传感器设备感知实时状态,并上传至医院数据中心,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医疗设备、医疗场地的利用.采集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自动传输至医院数据中心,医务人员利用数据提供医疗服务,能够提高救治效率,节约救治时间,准确诊断,减低医护人员的负担.对特殊患者提供长期、快速、稳定的健康监控和诊疗服务,有效降低发病的死亡风险,也能间接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心电遥测技术的发展能进一步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能有效地为患者服务.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遥测心电
前馈复合控制在提高遥测跟踪性能中的应用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远程控制式遥测地面站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WPF的遥测CAS信息实时监控系统设计开发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的遥测方舱温度调节方法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