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彩瓷工艺特征研究

2018-02-15 15:02李亚茜
西部皮革 2018年4期
关键词:釉料釉面珍珠

李亚茜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

1 历史沿革

珍珠釉,是高温颜色釉中的一个品种,淡雅素静、珍珠形的颗粒,有凸起的艺术效果,嵌在陶瓷的表面,一般是无光泽,手感粗糙,有细小颗粒,釉粒从上至下以颜色分成2~5层上深下浅,且只有釉粒着色,而釉粒间的间隙仍是底坯原色,经高温1300℃烧成。

珍珠釉在众多陶瓷著述中也鲜有记录,可能出现于清中晚期,流行在清末民初,之后日益淡出。而珍珠釉墨彩山水画是立足于中国传统山水墨画精髓的基础上,结合陶瓷珍珠釉的特点,运用其独特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在烧制好的珍珠釉胎上进行再创作,经过二次烧成。珍珠釉墨彩山水画因施于瓷胎之上,工具和材料都与纸本、绢本绘画不同,以及其严格的工艺要求、丰富多变的笔法和料法的灵活运用,所以珍珠釉墨彩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也不同。

2 工艺过程

珍珠釉墨彩是以瓷胎为珍珠釉的基底上绘以彩绘增加装饰效果的一种装饰手法。而珍珠釉一般多是无光泽,触感粗糙,附着于坯体表面的一种细小如珍珠且颗粒感强的高温亚光高白釉。珍珠釉料的制备过程大概分为三步:干法称量配料;湿法快速球磨;除铁过筛。珍珠釉的釉料配方含有仙游长石、石英、石灰石、高岭土以及MgCO3。而珍珠釉彩中“彩”部分所用到的颜料是陶瓷颜料,是一种需要用乳香油和樟脑油调和的无机颜料。

在制作珍珠釉墨彩作品时,首先要在光滑的胎面上施一层珍珠釉,配制好釉料之后,在素胎上施以1.5-2mm的厚度,经高温烧制成瓷,烧成后形成一层无光泽且质感粗糙的釉面,然后使用陶瓷特殊的油性颜料在这层烧制好的珍珠釉面上进行创作,创作描绘完成后,再经800度左右的温度进行二次烧制,便完成了珍珠釉墨彩的作品。在初次烧成珍珠釉的釉面上绘画,需要借鉴国画与水彩画的技巧,根据釉上绘画的经验,使用陶瓷无机颜料进行创作绘画。珍珠釉墨彩山水画在工艺技术上也大有讲究,若存在着差异会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效果。在烧造工艺上,若珍珠釉料成分中放入过多灰釉,釉面出现青蓝色,则显浓艳俗气。不同的烧成温度也会产生各自的色相。因此其烧成温度一般在1320度~1340度为宜,超过此温度范围,则发色兰灰,釉面苍白,灰暗。

3 艺术彩绘

珍珠釉墨彩的作品题材内容多是风景。创作珍珠釉墨彩山水画时,主要借助于珍珠釉和水墨偶然晕化的特点。珍珠釉写意水墨画是笔与料色的艺术,也是用水的艺术,因为釉料离不开用水,通过水和釉料、色的渗化、融合、流动构成富有韵味的画面。灵活运用釉料的干、湿画法,描绘出中国山水画中的近实远虚、山实水虚的特点,使画面产生虚实空灵、气脉融合的特殊效果。在釉面上进行彩绘与在纸张、素绢上绘画不同,产生的艺术效果也不同。其中笔法和料性的把握与运用是将艺术家创作构思化为艺术品的重要环节。其中的用笔主要有:皴、擦、点、染、勾、勒以及行笔的提按、快慢,下笔的浓淡干湿等,通过笔和料的运用不但可以塑造出姿态各异的物象形态更可以画面虚实融合,意境悠远。

4 艺术特征

珍珠釉墨彩画以其多层次、多变化有韵味的料色更天异彩,若所描绘的物象失去了浓淡、虚实、枯润这些变化,也就失去了该画种具有的特色。国画创作中笔法料色是构成画面效果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方面。这段箴言同样也适用于珍珠釉彩的创意笔料之中。珍珠釉绘画主要靠行笔来表现,不但要看画面的整体效果,更着重于笔触的运用。由于珍珠釉的工艺特性,一旦下笔便无法更改、修补,所以下笔要笔料兼施,准确干脆,行笔需疾迟交替,轻重有别,不是毫无章法的胡乱涂抹而是调控有度、落笔稳妥、一气呵成,像行云流水般挥洒自如。中国传统绘画讲求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以气统力、统韵,将水墨画的“墨分五色”,变成“料分五色”。通过焦、重、浓、淡、清不同色阶的料色,表现出物象的层次感、韵律感和节奏感。

珍珠釉墨彩山水画的创作形式实际上是直接从传统绘画中而来,自然其笔、料的运用方法与国画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于国画是在平面上进行构图画作,并且完成后立刻便知艺术效果。珍珠釉墨彩山水画是在立体面上进行构图作画,且不论立体面构图作画需进行多方免得观察揣摩,还要再经过窑火的烧造,最后所呈现出来的作品早已是另一番光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珍珠釉特殊工艺的性质,使得创作者们必须经过千万次的练习和尝试才能很好的驾驭材料、工具。往往是经历千锤百炼而后方能成就隽永,这样的艺术品才更美。珍珠釉墨彩山水画借助笔料的充分运用,呈现出来的是浓浓的生活气息;借助窑火而永远定格,则更加能够体现瓷胎的特色美与画的形式美。

5 传承调查

在陶瓷工艺方面,早期珍珠釉的兴起有着诸多的毛病,比如颗粒不均匀、暗淡无光、容易积尘等特点。如今,通过陶瓷工艺大师赖德全的不断努力,开发出的珍珠彩打破了传统的工艺和技法模式,成为陶瓷综合装饰的一个新的领域。

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先在毛坯上喷绘一层其特制的釉料,待其阴干后,充分利用珍珠釉料的吸附性和流动性,运用喷、洒、浇、画的手法,让釉与釉料之间相互掺化融合,丰富其色彩表现力。其表面喷涂的珍珠彩点降低了光的直接反射而产生的刺眼高光点,光的快反射产生哑光效果,使人感到整体画面清新、典雅、柔和的材质美与周围的环境气氛相协调,不但具有高温色釉装饰的质感美,釉料之间相互交融的肌理美,而且具有大片泼彩所形成的的西洋画厚重、明快效果和中国风韵味。

赖德全大师在绘制珍珠彩作品时会根据所画内容交替使用德国的松节油和传统的樟脑油。其中松节油是油画绘制所用的油,由于其挥发的快,更易与新彩料融合,不会有沉淀的效果,樟脑油不易干,多用于需要颜色相互掺杂的泼彩绘画中。珍珠釉釉料在传统的釉上彩釉料配制基础上添加氧化硼、氧化铅,调整基料和溶剂的比重,目的是将其烧成温度降到800度,并保证釉面的哑光感和颗粒度,这种配置方法也是赖德全大师独创的。

猜你喜欢
釉料釉面珍珠
“小珍珠”
烧成工艺对Fe2O3-Al2O3-SiO2系多彩釉料呈色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为了喝到珍珠
“种”珍珠真神奇
一种抗菌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高透强化白陶瓷釉料及制备、使用方法
绿珍珠城(上)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
一种高温镁质无光釉的研制*
工艺参数对日用陶瓷镁质无光白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