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技巧

2018-02-18 01:28李乔书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导入方法技巧初中数学

摘要: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开始时的“几分钟”导入如果设计得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始时的“几分钟”如果把握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入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1-0009

所谓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新课或教学内容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每堂课开始的1-2分钟,由于学生刚进教室,找书找笔,课间嬉闹余兴未消等原因,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若教师能精心设计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语,就可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当学生情绪热烈、兴趣深厚时再转入正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的导入过程中应折射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即演员,而整个教学就如同是一场戏。这场戏的优劣好坏不能由其中的一方来决定,而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整堂课,以达到大家共同期望的结果。数学课堂的导入也是整堂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做好数学课堂的导入呢?下面是笔者的浅见。

一、以旧带新引入新课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相互联系的过程。学生对旧知识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必然影响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新,难又不十分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的做法是: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温故知新,通过提问、练习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从“旧的”过渡到“新的”,从“已知”拓展到“未知”,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做了铺垫。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时,先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吗?从而引入新课。

二、联系生活实例引入新课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例如:讲正数与负数时,先讲2017年冬天的一个早晨,赫章韭菜坪下的一个村落,小王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身上。(停留数秒,让学生感受此时创设的情境),然后问: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生1:“零度以下10摄氏度。”生2:“零下15摄氏度。”

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但在学生的模仿中,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等字眼,这就比较自然地引出负数的概念。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

三、提问,质疑引入新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在引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恰恰从疑问和好奇开始。教师提出适当的问题开始讲课,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如:有些教师在讲授“负数”时,他并不是像书上那样讲“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先问学生“2-1=?1-2=?”。这样的问题对七年级学生而言,很有吸引力。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会说:“不够减。”教师接下来会问:“欠多少才够减?”这时可引进记号“-2”表示“欠2”,并指出: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称为负号)所得的数叫负数。这样引入新课既让学生了解了负数的意义,又弄清了引入负数的目的。这样引入新课,能有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常用的引入新课的方法。

但需要提出的是:所提的问题难度要适当,既要让学生面对适当的困难,以达到引起探索的兴趣,又不能太难,要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入手,不然,就达不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四、实际运用引入新课

数学中所学的不少知识能直接运用于实际中,如果在教学中能以实际运用引入新课,势必能吸引学生,使学生精力集中,兴趣盎然。我们提出的问题可能就是学生思考过、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就会唤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明确的求知目标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如在讲“用字母表示数”时,有些教师就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实际中经常使用的符号表示某种意义,如天气预报图标、五线谱等资料,或举一个“失物招领”的例子:“小明拾到人民币a元,请拾到者到教导处认领”,引导学生思考“a表示什么?”“用a表示有什么好处?”来引入新课。

总之,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不论用哪种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课,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将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学习情绪激发到“我要学”的积极主动学习欲望上,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把引入新课作为重要环节,不管用哪種方法,都要简明扼要,紧扣课题,切忌拖泥带水,影响课堂的正常进行。

作者简介:李乔书;1975.12;男;本科学历;现任教于云南省罗平县钟山一中。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钟山一中 655809)

猜你喜欢
导入方法技巧初中数学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改进数学导入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