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画”

2018-02-18 00:53周才萍
化学教与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书写化学笔者

摘要:结合实例,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听”、“说”、“读”、“写”、“画”等5种教学方法进行了阐述,“听”、“说”相辅相成,没有良好的倾听能力,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说”是“写”的前提,“说”知识点让知识明晰,“说”解题思路则让思路清晰;化学教学中的“读”是学生做好预习的重要一环;“写”离不开教师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在化学教学中,微观示意图、实验图、思维导图等“画”的运用,是拓宽思路、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关键词:听;说;读;写;画;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2-0024-04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8.12.008

听说读写是语文、英语等学科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相信在语文、英语教学中,老师们会特别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近年来的初三化学教学中,笔者也尝试从“听说读写”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再加上“画”这一教学手段的融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笔者做一总结,以期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一、听

“听”和“说”是分不开的,有人“说”必然得有人“听”。在教学中,无论课堂模式如何变化,传统的教师授课法,抑或现在各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都是建立在相互交流沟通的基础上。无论哪一种交流沟通的模式,都离不开“听”和“说”,而“说”的效果如何,永远得由“听众”来决定。常有老师抱怨:“我都讲了好几遍了,怎么你(你们)还不懂呢?”是啊,老师讲的头头是道,效果却不甚理想的事例在教学界不胜枚举。

1.教师会听,学生才会听

课堂上,提问是必然会发生的,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做一个用心倾听的人。

我校是个纯初中,学生人数众多(接近2400名),班级容量普遍较大(50人左右),而且大多数班级的学生属中等生行列,学习基础不是很好。再加上对学生来说,初三才刚刚接触到化学这门学科,表达不清,不会使用规范用语,这些都是初学者常出现的问题,也是可理解的。其实有时学生很想表达,但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此时更要求教师静心倾听,不随意打断和否定学生的回答。教师的接纳度有多大,学生的敞开度就有多大;教师愿意倾听,学生慢慢也会养成愿意倾听的好习惯。

其次,班级里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对问题的反应也有快有慢,多听取中等学生的观点,尤其是学生有错误理解时,教师多注意倾听他/她对题目的想法,能较快速帮助学生“拨乱反正”、建立正知正解。

例如,我们吴中区的化学期中考试需要学生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初三化学第1章和第2章共有化学方程式16个,在教学中,我们先教文字表达式,能熟练书写后再引进符号表示式,最后才逐步过渡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尽管这样带着学生一关一关过,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还是会毫无悬念的成为很多学生的一个学习障碍。有的学生出现错误,是因为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不对应,此时,提醒他背一背文字表达式,再用化学式一一对应书写,最后关注配平和标注,问题就会大有改善。也有的学生出现错误,是配平没搞清,不会数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倾听学生的错误理解,对症下药,能尽快帮助学生突破障碍点,从而轻松掌握知识点。

2.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听,逐步提升倾听能力

我校实行“小组合作同伴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常有小组讨论环节,此时笔者会挨个小组巡视,留意小组讨论时倾听者的状态,及时肯定认真倾听的同学,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

二、说

化学以纸笔测试为主,笔者认为,学生首先要会用语言正确表达,才能正确用文字描述,故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并把“说”拓展为各种类型的口语表达,如:小组讨论、讲演、板演、学生间一对一或一对多讲解等。

上图(图1)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教别人、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而这些方式都建立在“说”这一基础上。我校实行的“小组合作同伴教育”模式,为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仍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的机会创造了可能。

1.说知识点,越说理解越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时也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以初三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为例,除第1课时“微粒的性質”有实验外,其他基本要靠学生思维理解,这一章也常成为学生的学习分化点。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多让学生“说”知识点,在小组里一人说一人听,或者多人轮流说,极大增加了学生们的参与度。

如,在学习分子原子时,要求学生能分别以“水的三态变化”和“水分解”为例,正确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又如,在学习离子的形成时,要求学生会从电子得失的角度正确描述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这些易混淆内容越说越分明,无论是叙述者还是倾听者,都得到了同步成长。

2.说解题思路,越说思路越清

化学选择题很多,能选对答案,不等于就是对题目真正地理解了。在习题讲评时,笔者常要求学生说解题思路,重点说清“为什么”,尤其是做错的同学,把正确思路说一遍,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更会加深理解。

三、读

在笔者的教学中,化学的读,首先从学生的预习开始。在我校,有详尽的化学导学案和配套的102个化学微课,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了保障,此时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认真读教材,认真读导学案中的资料卡,会有更好的效果。同时,在读的时候,要求学生留下阅读的痕迹,用双色笔做记号,关键字要重点圈出。在学案上,我们也设计了相应的预习测评题,专门考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另外,化学的读,不只在于读文字介绍,还要会读图片。在预习时,涉及到实验类的材料,要求学生学会“读实验”,如实验前要读懂所用仪器和药品,大概实验步骤,操作注意点等。

四、写

在用纸笔测试考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化学学习中,书写显得尤为重要。化学的书写包括文字的书写和化学符号的书写,要求书写规范且准确无误。这里重点探讨符号书写的教学。

首先,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化学符号的好习惯,我们在初三教学一开始,就特别强调规范性。如,在导学案设计中,引进了英语学科的四线格,并且一直持续到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练习。以下为化学第1章第一课时预习作业中的第4题,旨在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元素符号。

4.预习第75页表3-4,将下列元素的符号书写在四线格中并背熟:

又如,为了形象地表示出相对原子质量的符号和相对分子质量的符号的正确格式,我们在微课和学案中,均以四线格呈现(如图2),并加以强调,字母A和M均为大写、斜体,小写字母r是脚码。

五、画

在笔者的化学课中,“画”是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包括微观示意图、实验相关图片和思维网络图等一切可以用于教学的图片教学。

1.巧用微观示意图,变抽象为具体

还是以初三化学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为例,对学生来说,这一章不仅概念多,而且易混淆的“名词”很多。如,有很多学生在知道了氧气(O2)由氧分子构成以后,看到符号O2就会认为是氧分子,二氧化碳(CO2)、过氧化氢(H2O2)等物质都含有氧分子,因为从符号看它们都有O2。通过教学对比,笔者发现引导学生多观察对比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过氧化氢分子等的微观示意图,教学效果明显。

在物质分类中,混合物与化合物、单质与纯净物等也是学生的易混淆概念,借鉴如下题中微观示意图讲解,能帮助学生理解。图中,A属于纯净物、化合物;B属于纯净物、单质;C和D均为由一种单质、两种化合物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2.关注实验图,化学实验随时带

化学实验很多,学生喜欢动手实验,但实验过后纷繁复杂的实验现象、实验注意事项等却仍是学生的一个障碍点。书上的实验图片是很好的素材,虽没有实验中的动态变化,更没有热量变化等的直观体现,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唤醒记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二氧化碳阶梯蜡烛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铁锈与稀酸的反应等,每每翻到这些学生亲手做过的实验的图片时,那情那景还是会一一再现在眼前。液态氧、固态氧、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的图片,虽只能起到“望梅止渴”的视觉效果,却着实打开了学生的眼界。

在这一点上,我校化学组制作的102个微课起到了更好的唤醒记忆的效果。在我们的微课中,所有的药品、仪器都配有真实的图片,所有的实验也几乎都有实验视频。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天天泡在实验室里,但至少我们已经创造了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天天与真实的实验“近距离接触”,这才是化学的感觉。

3.推广概念图,思维可视效率高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是两种不同的工具,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于追求使用效果的笔者而言,区分这两者不是重点,使用后真正推动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最重要。

图3是我校化学导学案“预习版块”中的一个小片段,用于引导学生了解分子性质第一点——分子是运动的。用的是Mindjet MindManager Pro6软件画初稿,再用微软自带的画图工具简单处理,以减少行距。在这张图上,层次分明,很好地呈现了知识间的关系。

图4是我校化学组制作的微课中的彩色版导图,在这类导图上,我们会把本节微课的要点呈现,安排在微课的最后,便于学生知识梳理。

在画思维图或者概念图时,我们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形式,只要能清楚呈现知识的逻辑关系,简单且可复制可推广,就是一张好图。图5是笔者2013年3月在吴中区教师培训会议上做经验介绍《例谈初中化学的教案设计》,讲解常见气体性质与制法教学思路时用到的一张图。

因受身高限制,我的板书常常只能“横向发展”,鱼形图就很适合我,也常用于课堂教学中。图6是笔者2011年在草桥中学开设的公开课“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第2课时)”的板书设计。这节课获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当年12月,根据本节课构思完成的教学設计获区教案评比一等奖。

在该板书设计中,采用了比较直观的鱼形图,将知识以知识线、知识网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记忆。文字书写精简,突出重点。副板书部分,虽不是本课教学内容,却是为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而做的层层铺垫,并在整个教学中,多次运用这一理念。

除了自己画各种思维图、概念图、知识树等,笔者还引导学生设计各种思维图。图7就是学生整理的第3章知识树,其中我还做了修改。

如今,学校里的硬件设施几乎一年一个样,科技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作为一名教师,一方面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注重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还要善于回归教学的原点,抓好“听说读写画”的教学研究,推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丰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丽芳.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并重下的学生语文能力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7(5)

[2]  张斌.我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先做后研[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6):84-85

[3]  周才萍.浅谈初中化学微课设计与使用[J].化学教学,2017(9):28-31

[4]  魏利霞,周震.浅析思维导图与概念图[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3):91-95

猜你喜欢
书写化学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