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初中生社会责任素养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2018-02-18 00:53许乃义
化学教与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素养

许乃义

摘要: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学科核心素养相关内容为指导,列举在主题为“化学物质与健康”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一些做法,对课程标准、教材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高中课标;初中课标;素养;教材观;学科视角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2-0048-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8.12.016

一、 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提出化学课程“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五个维度之一,内容包括: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初中课标)规定,初中化学课程包括“科学探究”等五个一级主题,“化学物质与健康”是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下的一个二级主题(单元),内容包括: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初步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 [2]。

综上,社会责任是高中课标所指出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课标中“化学物质与健康”单元的教学能有力地支撑培育初中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发展。

二、 教学实践

1. 食品中的有机物

与食品中有机物相关内容的学习,初中课标中有两个一级主题都有所涉及:“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则是“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下对学生学习所能达到的学习要求。不同的主题教学,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有少数老师将“有机物”的内容仅作为“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内容处理,如在讲解“蛋白质”时,他们从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合成等方面让学生来认识“蛋白质”,这样处理方式明显弱化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的学习要求,更谈不上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了。

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教学环节,笔者的做法是:图片展示学校中午准备的饭菜,让学生从营养均衡的角度,为自己中午的菜肴配餐,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不偏食、不挑食”的道理,一位同学在上述环节中为了达到营养均衡,几乎将老师准备的所有饭菜均点了个遍,老师及时捕捉了这一“课堂生成”,与学生交流了“光盘行动”,发出“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的倡议,同时网络搜索几幅贫困山区学生的午餐图片,由此谈到十九大提出的“推进教育公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再以资料形式呈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的有关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

2. 共享单车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境,相信化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 [3]”是初中课标提倡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基于这一理念,笔者开设了“共享单车”这节课。

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如何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认识“共享单车”?笔者做如下尝试:(1)从“化学与材料”的角度,认识制作“共享单车”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合成材料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2)从“化学与环境”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3)安排一次“调查‘共享单车的使用、摆放和保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3. 食品添加剂

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速生鸡……,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严峻,作为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老师,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合理利用物质,意义非凡!

“食品添加剂”这节课,笔者的做法有:(1)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师生通过“盖德化工网(https://china.guidechem.com)”查询发现,截至2017年,我国公布的食品添加剂共22个种类,如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等,涉及到的具体物質近2000种,列举学生较为熟悉的几种食品添加剂,如小苏打、木糖醇、酒石酸等,以工业流程图的形式介绍它们的生产过程,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2)我为食品添加剂代言,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介绍任意一种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钠等,介绍其用途及用量,如过量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等,培养学生安全意识。(3)正确认识三聚氰胺,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明白不法商贩为什么要在牛奶中加三聚氰胺?指出食品工业中蛋白质含量测试方法的缺陷,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介绍三聚氰胺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的用途,让学生对三聚氰胺等物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 几点思考

1. 高中课标和初中课标的关系

高中课标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由此可见,初中课标与高中课标有着紧密的顺承关系,只是初中课标更强调学科的启蒙性和基础性。作为一名初中化学老师,只有认真学习与研究高中课标和初中课标的关系,在实施具体教学过程中从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的角度出发,将初中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以学科核心素养化呈现,提升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将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2. 课标和教材的关系

課标是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内容的唯一依据,教材则是体现课标要求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从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在修订的基础上,到2011年再版,绝大多数初中化学老师已树立了正确的教材观,即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初中课标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指出: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善于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学习素材。本文提到的“食品添加剂”一课,现行几个版本的初中教材上均无这一课题,师生通过网络等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开发,其中展示“小苏打的制备工业流程图”的教学环节,则取材于几种版本教材上的“侯氏制碱法”的教学内容。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不能完全脱离现行教材,开发的课程资源如何与培育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紧密联系起来?值得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深思!

3. 教学内容与学科视角的关系

在强调不同学科知识融合的今天,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不同的学科认识相同的教学内容的视角是不一样的,如化学更加关注“物质”、物理更加关注“物体”、生物则更加关注“物种”。从化学视角认识熟悉的物质,可从“性质决定用途”认识物质,学生不熟悉的物质,则可从“用途反映性质”的角度来认识物质,如对三聚氰胺认识,学生应自觉地想到,三聚氰胺加到奶粉中,说明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而不是谈到三聚氰胺,则意识到它是一种有害物质,化学有错等。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关注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是从化学视角培育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素养
关注主动提问能力,提升数学学习素养
重视教材 发展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兴趣与爱好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落实核心素养须守住“源头活水”——核心素养视阈下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
关注数学核心素养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落实核心素养须守住“源头活水”——核心素养视阈下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