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entSim的斜沟煤矿15采区通风系统优化设计

2018-02-19 01:27贾星存
山西焦煤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风压采区风量

贾星存

(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斜沟煤矿,山西 吕梁 033602)

近年来,成熟的矿井通风辅助决策型软件已经帮助不少矿井完成了优化改造[1,2]. 借助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再复杂的风网也能够快速完成解算任务[3,4]. 这使得人们能够在计算机上对通风系统调节方案进行“预演”,找到最优的优化方案[5,6]. 本文运用Ventsim三维通风仿真软件,对斜沟煤矿15采区进行了三维通风仿真模型的建立和优化调节方案的仿真设计.

1 工程背景

斜沟煤矿15采区通风由斜沟回风井负担,由副平硐、主带式输送机井进风,斜沟回风井同时给+700水平提供约1 000 m3/min 风量。15采区共有18503工作面和16502工作面两个生产工作面;有18505材料巷和18505带式输送机巷两个煤巷掘进生产工作面;其他用风地点有井下火药库、水仓水泵房、15采区变电所、15采区消防材料库。

优化前斜沟回风井主扇负压:1 600 Pa,风叶角度:-3°/-3°,排风量:8 460 m3/min,采区目前通风阻力分布合理,符合规程要求,但考虑到日后加大产量,需降低阻力,提高风量,以保障生产需求,需要对15采区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

2 通风网络解算理论及Ventsim介绍

2.1 通风网络解算理论

斯考得亨斯雷算法是通风网络解算的通用算法,经过大量实践验证,稳定高效,且能够获得高精度解[7-9]. 求解的基本方程有:

1) 质量守恒。

网络中流入和流出节点的质量守恒,网络m个节点,可建立m-1个方程。

(1)

式中:

bij—基本关联矩阵的元素;

qi—第i条分支的流量。

式(1)用矩阵表达为:

BQ=0

(2)

式中:

B—基本关联矩阵;

Q—分支流量列矩阵。

2) 能量守恒。

对于一条巷道,根据伯努利方程可得:

(3)

hi=ΔP+ΔD+ΔW=Rq2

(4)

对任一个稳态回路:

∑hi-hz-hf=0

(5)

对所有的回路,表示成矩阵形式为:

CH=0

(6)

风网有n条分支,m个节点,这样又得到n-m+1个方程。式中:C为基本回路矩阵;H为分支阻力列矩阵;R为巷道的风阻;hi、hz、hf分别为分支阻力、自然风压和机械风压。

根据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共n个方程n个未知量,可以联立这些方程求解。联立上述方程得到一组非线性方程组:

Fn(Qn)=0

(7)

因为是非线性方程组,用迭代法求解:

(8)

(9)

(10)

(11)

这样便得到了一次迭代修正后的风量值,经过反复迭代运算,ΔQ小到满足精度的要求,便可完成解算,此时的Q便是需要的解。

具体到通风网络解算中,斯考德亨斯雷解法是将J矩阵简化为主对角矩阵,见式(11),以简化矩阵求逆操作,减少计算量,但同时其收敛效果受到影响,这种解法需要将解算的量进行适当排序方可有较好的收敛效果,但同时这种解法对初始值的要求放宽了。

2.2 Ventsim介绍

Ventsim三维通风仿真系统提供了一个用于分析风流模拟、热模拟、污染物模拟和通风经济性的集成工具箱。Ventsim能够模拟与记录生产矿井风流及风压,模拟新掘和废弃井巷后风网系统的变化,辅助进行短期和长期通风系统规划,辅助矿井通风系统进行风机选型,辅助进行矿井通风经济性分析,模拟烟雾、粉尘、有害气体扩散路径和浓度,辅助灾害和紧急情况处理预案制定,可对煤矿井下热源、湿源和冷源进行分析,支持深井空气压缩分析、主要风路经济断面选型、风网通风经济性和通风能力分析,通过在矿井中的不同情况,基于动态时间分析污染物、气体、柴油颗粒和热扩散、串联通风和循环风预测,可对井下柴油机排放颗粒物浓度进行模拟[10-11].

3 基于VentSim建模及优化分析

3.1 基于Ventsim的三维通风模型建立

1) 建立模型。通过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的导线点标高,提取巷道中心线,导入到Ventsim中,通过转化成巷道功能将中心线转化成三维巷道模型。模型见图1.

图1 15采区三维通风系统模型图

2) 录入数据。双击三维巷道,在提供的属性对话框中录入巷道的名称、形状、断面尺寸等信息,特别是要录入阻力测定的巷道摩擦阻力系数,另外长度如果和Ventsim依据坐标计算的有较大差别,也应该录入。对于有调节设施的巷道,应尽量测得两段压差,如若不能,则可暂时设置为固定风量分支,录入漏风量即可。斜沟风机将代表风硐的巷道设置为风机分支,然后录入风机特性曲线。与其他采区连通的巷道,在负压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暂时设置为固定风量分支。15采区阻力测定部分数据见表1.

表1 15采区阻力测定部分结果汇总表

3) 模拟解算。数据录入完成后,进行试解算,然后将解算结果与实测风量进行对比,模拟数值与实测值的对比结果见表2.误差在5%以内,此模型可用于进一步优化方案仿真。

表2 实际风量与模拟风量对比表

3.2 优化调节方案

经过对15采区通风系统的分析,提出两种优化方案,并分别进行了模拟,均达到了理想的优化效果。

1) 优化方案一。

主要考虑供给6#煤层系统巷的风可以同时作为16502工作面进风,增加16502工作面进风的同时,减少系统总的通风阻力。

目前,供给6#煤层的风一部分供给16502工作面,一部分供给带式输送机和辅运下山,实际经过系统巷后的风可以再通往工作面。具体措施是从16502工作面进风巷道打一条短巷到集中回风下山延长段,工作面原来进风变成回风,新鲜风由6#煤带式输送机下山和辅运下山经材料巷到工作面。同时,去掉与材料巷连接的系统巷风窗,16502通风系统优化方案见图2.

综合分析发现系统巷耗费了大量新鲜风,应适当加固风门,调节风窗减少系统巷供风。方案一对15采区回风上山调节措施增大阻力;集中带式输送机下山延长段18605工作面进风后,风门进行加固。

优化前后15采区工作面风量变化对比见表3,另外工作面优化前斜沟风机风量8 473 m3/min,风压1 623.5 Pa;优化后风量8 635 m3/min,风压1 453.8 Pa.优化调节效果明显。

表3 方案一优化前后风量对比表

A—新掘巷道 B—加风墙(风门)封堵 C—拆除风窗 D—加风墙(风门)封堵图2 优化方案一示意图

2) 优化调节方案二。

由表2可知,15采区集中回风下山延长段风量为7 440 m3/min,风速为5.2 m/s,风量过于集中,增加了矿井通风阻力,增大了通风成本。方案二设计增加一条专用回风道,见图3. 图中A为新增加的15采区专用回风巷,设计断面为20 m2.

利用VentSim对方案进行模拟,其中新掘巷道摩擦阻力系数依据经验值,按照锚喷支护,普通爆破斜巷取0.010 7 Ns2/m8,优化前后用风地点风量对比见表4.

表4 方案二优化前后风量对比表

A—新掘巷道 B—加风墙(风门)封堵 C—加风墙(风门)封堵图3 优化方案二示意图

优化前斜沟风机风量8 473 m3/min,风压1 623.5 Pa;优化后风量8 622 m3/min,风压1 467 Pa.

4 结 论

利用Ventsim对斜沟煤矿15采区通风系统进行了优化模拟仿真,提出了两种通风系统优化方案,并进行了仿真实验。由仿真结果可知,两种方案在优化后系统总阻力均有所下降,分别是170 Pa、156 Pa,风量均有所增加,总风量均分别增加了162 m3/min、149 m3/min.两种方案优化效果相当,在实际改造中可根据经济性进行选择。

猜你喜欢
风压采区风量
某乘用车冷却系统进风量仿真及优化
天山煤电公司106 煤矿自然风压的规律研究与应用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论工况环境温度对风压传感器精度的影响
11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控制瓦斯涌出、防止瓦斯积聚和煤层自燃措施
1000MW机组一次风量测量装置技术改造
基于Delphi-TOPSIS法的露天矿采区接续方案优选
循环流化床机组风量与燃烧控制的技术改进与分析
低风压导线的发展和测试
均匀流中矩形高层建筑脉动风压的阻塞效应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