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对剖宫产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2018-02-20 07:44汤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6期
关键词:评量剖宫产住院

汤娟

226531如皋市第三人民医院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1,2],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临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剖宫产是手术切开母亲的腹部及子宫,用以分娩出婴儿的一种手术,目前由于种种因素,我国的剖宫产率仍居高不下。剖宫产临床护理路径是按照剖宫产的步骤制定的相应的护理过程,近年来,我们通过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初产妇18例(60.0%),经产妇12例(40.0%);孕周37~43周,平均(38.8±5.3)周;孕妇文化水平:初中文化6例(20.0%),高中文化9例(30.0%),大专及以上15例(50.0%)。对照组初产妇17例(56.7%),经产妇13例(43.3%);孕周38~43周,平均孕周(38.9±5.1)周;孕妇文化水平:初中文化6例(20.0%),高中文化9例(24.0%),大专及以上15例(50.0%)。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即随机的向产妇及产妇家属介绍剖宫产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及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CNP)护理,具体措施:①成立CNP领导小组:科室成立由护士长任组长、付护士任副组长、科室业务骨干为成员的临床护理路径小组[3],所有人员均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培训并考核通过方可实施。②入院后的健康教育: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及时介绍医院的住院环境、责任护士、主管医师、陪护制度,让产妇对医院及科室有清楚的了解,消除陌生感,并对产妇健康状况进行评估。③详细介绍剖宫产基本知识:护理人员应向产妇介绍剖宫产手术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母乳喂养等知识,让产妇基本了解剖宫产手术,及时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消除产妇对剖宫产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鼓励产妇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提高遵医依从性。④剖宫产术前指导:在剖宫产术前,再次向产妇介绍宫产手术的过程,积极鼓励、支持产妇,稳定产妇术前的情绪,并做好饮食护理、备皮准备和肠道准备,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⑤术后护理:剖宫产后,要第一时间告知产妇分娩结果,及时介绍母乳喂养对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的重要性,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方法:为减少剖宫产带来的疼痛,可以用枕头或被子来支撑母亲的身体,然后让宝宝趴在母亲身上,享受更多的肌肤接触。让产妇舒适平躺,让赤裸的宝宝腹部向下横趴或者斜趴于妈妈胸部,避开腹部切口,这样能使母婴之间非常贴合,宝宝能够非常容易地含住乳头并进行有效吸吮。⑥)术后的营养支持和运动指导。鼓励产妇使用高蛋白、高热量、多汤汁的食物,如鱼汤、鸡汤、猪蹄汤等食物,让产妇明白营养物质摄入的重要性,保证术后会阴部的干燥、洁净,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这样更有利于术后的康复。⑦出院指导:产妇出院前,要及时进行出院指导,告诉产妇回家后的注意事项,保持个人阴部清洁,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同时做好避孕等事宜,若出现异常及时来院就诊。

结 果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焦虑度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抑郁程度使用抑郁度自评量表(SDS)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均明显下降,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28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93.3%;对照组满意24例,不满意6例,护理满意度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CNP)式健康教育是由医护人员共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4]。在计划性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应用CNP健康教育,通过制定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一方面可以让护理人员可以按照计划有序地进行剖宫产产妇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促进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同时也可以让患者了解自己的健康教育方案,让患者了解自己所处的阶段和后期还需要接受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主动配合健康教育,提高依从性[5]。

表1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焦虑度自评量表(SAS)、抑郁度自评量表(SDS)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焦虑度自评量表(SAS)、抑郁度自评量表(SDS)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住院时间(d)观察组 54.8±6.9 40.3±4.1 45.9±7.1 40.8±6.6 6.5±2.0对照组 54.2±6.5 49.3±7.7 45.5±7.0 43.7±7.6 6.5±3.2

本次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均明显下降,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28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93.3%;对照组满意24例,不满意6例,护理满意度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剖宫产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评量剖宫产住院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剖宫产之父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