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生产项目环保验收技术要点

2018-02-21 17:07覃燕丽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8年1期
关键词:排放口酸蓄电池危险废物

覃燕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广西 北海 536000)

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和汽车工业以及信息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的出台,铅酸蓄电池的用量迅速增大。铅酸蓄电池生产项目污染排放涉及重金属、社会影响较敏感、污染毒性高且持久难降解等特点,其中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中均包含涉重金属,属于国家环保重点监管对象。为此国家及各地方环保部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出台严厉的监管制度,规范铅酸蓄电池企业规划布局,环境准入,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三同时”等制度。本文主要分析铅酸蓄电池生产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要点。

1 资料收集与分析

1.1 资料收集

主要收集的资料有:一是环评及其批复文件,即国家和地方关于铅酸蓄电池生产行业现行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产业政策、环境准入等方面的文件。二是图件资料,包括所处地理图、总平面布置图(标明污染源、周边外环境分布、环境敏感点方位、污水管网走向及分布等内容)、物料平衡图、水平衡图、工艺流程图、环保设施设计方案、各类污染治理工艺等。三是环境管理资料,主要是已建立的各类环境管理机构、制度和各类落实环境保护要求的管理资料等。

1.2 资料分析

主要分析内容:一是产业政策、环境准入政策落实情况。根据现行国家和地方关于铅酸蓄电池行业产业政策、环境准入政策文件要求,结合企业提供的各类项目资料,仔细核实项目落实相关政策情况。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时间为节点,判定项目落实产业、环保政策情况。二是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主体、公用、环保和辅助工程等建设内容、规模大小,改、扩建项目应查“以新带老、总量削减”等具体要求。三是生产工艺流程及污染分析,包括主要原辅材料(重点对铅原料成分检测报告进行核实,是否含有镉、砷等成分)、中间产品、主产品及副产品。按工艺流程顺序,分别分析废水、废气、固废(特别是危险废物)等的产生位置、主要因子、产生量、已建的配套处理设施、对应处理工艺和排污去向;根据铅蓄电池各类环境政策要求,落实现场调查的重点内容和关键部位。

2 工程建设情况调查

2.1 基本情况调查

工程基本情况调查主要检查项目性质、地点、内容、规模、总平面布置与环评及批复的一致性,关注主要原辅材料、主要动力燃料、生产设施规模及数量、生产工艺、主要公用及辅助工程、主要环保设施及投资、环境保护目标等与环评文件及批复的一致性。如果工程基本情况出现变更,应将变更内容罗列,与环评阶段进行对比,判定是否属于重大变更,如属于重大变更,检查是否按要求补办了变更环评手续,重点关注产生环境影响变化的工程变更[1]。

2.2 主体工程调查

调查各生产工序的工艺流程(对照该行业工艺设备准入要求,逐一核实各工序采用的工艺和使用的设备是否属于被淘汰或限制的类别)、原辅材料种类及使用量(重点查看铅原料组分和用量记录台账等)、产污环节及分布位置(重点核实含铅废水、废气、硫酸雾和危险废物产生的部位,了解其处理和最后排放去向)。铅酸蓄电池生产包括板栅生产、铅粉生产、和膏、涂板、固化、塑料件制造、装配、化成、化成后处理等工序。

铅粉工序:铅粉机各部位是否封闭;铅粉的输送是否密闭;所有含铅原料和半成品必须存放于专门存放地点,并符合相关要求。

和膏工序:检查铅粉进粉系统是否密封;和膏外漏的铅膏应该及时回收,确保车间地面无铅膏撒落。

板栅工序:检查铸板工序使用的熔铅锅是否封闭,排放废气时是否与废气处理系统有效连接;铸板机操作岗位应设置有集尘装置,负压运行并与设施有效连接;熔铅锅进料口未进料时应该密闭,其旁边设置浮渣存放容器;该工序产生的不合格铅料等应及时清运回用。

涂板工序:检查涂板产生的外漏铅膏是否经水冲洗后,一起进入铅酸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废铅膏是否经过妥善回收或清运至危险废物贮存场贮存;淋酸废液必须进行收集进入废水处理设施。

固化工序:是否建有废气收集处理设施;是否有废极板、铅渣等收集容器;地面是否带有铅尘或铅泥。

化成工序:检查化成池的密封性,确保其与废气处理设施有效连通。检查电池化成产生的废水是否进入废水处理站;硫酸雾应该在保持负压情况下与废气处理装置有效连接。

装配工序:检查铸焊机或手工焊接工位是否安置有集气罩,并保持负压情况下与铅烟废气处理设施有效连接;废极板是否及时回收和转移至危废贮存场。

铅零件加工工序:检查熔铅锅应设置有集气装置,并在负压下与废气处理装置有效连接;应放置专门的浮渣暂存容器。

2.3 辅助工程调查

查看涉铅岗位职工工装洗涤和员工洗浴、办公区、职工宿舍等设施建设情况,分析其布局是否合理。

3 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验收监测期间重点关注项目工况是否稳定,生产负荷是否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环保设施是否运转正常[3]。验收标准采用《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4—2013)中标准限值要求。

3.1 废气

有组织废气:一是检查废气来源:铅烟主要产生于铸板、熔铅、铅零件制造、装配等生产工序;铅尘产生于制粉、分片、合膏、装配等工序;硫酸雾主要产生于化成、涂片、灌酸、配酸车间等环节。二是检查各工序工位是否安装集气罩,废气处理工艺类型是否与产污负荷相对应。三是检查废气处理系统是否长期有效稳定运行,是否进行定期维护,其设置位置合理性;湿式除尘器的喷淋循环水是否全部进入铅酸废水处理站进行有效处理。四是检查有组织废气排放量、主要污染因子、去除效率、排气筒数量、几何高度、同类型排气筒之间的有效距离、排气筒几何尺寸、监测位置开孔情况、含铅废气在线监控设备安装配备情况等。有组织废气监测选取了各生产工段废气处理器进出口进行,主要监测项目有烟(粉)尘、硫酸雾、Pb、烟气参数[3]。

无组织废气:核实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目标距离、方位、主要影响因子,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在厂区的下风向厂界外10 m范围内设置4个监控点位,主要监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硫酸雾及铅。

3.2 废水

生产废水:一是洗浴污水和工作服洗涤污水均视作含一类污染物废水;对生产区初期雨水(下雨前15 min)设置专门的收集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二是检查废水处理站和车间地面等构筑物是否采取防渗、防腐措施,车间外生产区地面必须硬化,减少地面扬尘产生。三是生产废水必须与生活污水分开分类处理,核实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是否与废水产生量匹配。四是检查废水产生量与处理量,做到生产废水全部收集(同时可以证实企业是否存在偷排、漏排和稀释处理排放的可能);检查废水处理台账、加药记录、处理设备耗电量、污泥产生量,确保废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五是检查废水排污口是否规范化设置(车间废水是否有排口或车间废水专门处理设施排口);在线监控装置的维运、比对等情况。

生活污水:调查厂区生活污水(不涉铅)的处理情况。

在厂区车间生产废水处理设施污水进、出口及总排口设置监测点,主要监测项目有流量、pH值、水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硫化物、悬浮物、石油类、镉、铅、锌、铜、六价铬、总铬、锑。

3.3 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一是正确识别危险废物;二是转移的,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确保按照转移计划和批准的期限进行;三是含铅危险废物贮存期限,最多不超过1年;四是危险废物贮存场建设应符合GB 185 97要求,并设置专门的图形标志。

—般工业固体废物:不得混入危险废物中,应按照GB 18599中的规定执行。

3.4 噪声

铅酸蓄电池生产主要噪声源是各生产车间的除尘、除烟雾引风机、球磨机、空压机、干燥机、空调系统设备、装配线等机械设备等,噪声性质属机械性噪声和空气动力性噪声,重点检查噪声源隔声、消声、减震等降噪措施的落实情况,厂区环境绿化情况,监测厂界噪声是否达标。

4 环保管理检查

主要检查工程环评制度执行情况;“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等。检查各类环境污染要素(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排放口的数量、位置、排放方式和排放去向是否与环评及批复文件一致。

废水排放口:检查排污口建设是否符合HJ/T 91—2002、HJ/T 92—2002等标准要求,检查企业废水总排放口一类污染物(含铅、镉等)的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流量计量装置、污水处理设施进水和出水口等设置情况;检查废水排口是否按规范设置。

废气排放口:按照HJ/T 397—2007的要求,核实企业有组织废气排气筒几何尺寸、数量、位置、几何高度、相同类型排气筒之间距离、采样孔开口和采样平台设置等情况,确保其安全性。

固体废物贮存堆放场:重点对危险废物贮存场设置要求进行检查,建设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做好“三防”措施(即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4]。

各类排放口环保图形标志特殊要求:检查废水、有组织废气排放口是否按GB 15562.1—1995的要求设置标志牌;检查主要固定设备是否设置噪声源警示标志牌,检查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贮存场所是否按GB 15562.2—1995要求设置标志牌[5]。

检查建设项目是否根据生产规模、当地气象条件等因素落实了卫生防护距离;调查防护距离内搬迁或安置落实情况。

检查清洁生产落实情况。参照2008年环境保护部发布的HJ 447—2008《清洁生产标准铅蓄电池工业》进行评价,通过调查了解项目采用的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和环境管理要求五个方面对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验收监测数据及生产报表[6]。

通过公众参与调查、走访相关部门、查阅相关资料,调查施工期、试运行期是否发生过风险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如有发生,则应明确发生的原因、环境影响程度及治理措施等。如发现存在问题,应提出完善或补救措施。

环境管理检查结合资料收集工作一起进行,了解建设单位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及规章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环境保护人员专(兼)职设置情况,建设单位环境保护相关档案资料的齐备情况以及环境监测计划的落实情况等。

5 已显现的对环境的影响调查

通过对敏感目标的环境监测和公众参与调查,检查项目试运行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实际影响。

环境监测包括对敏感目标(如集中居民区、村庄等)进行声环境、空气环境监测,对纳污水体进行水环境质量监测,对受影响的地下水环境进行监测等。检查是否满足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如果不能满足,分析原因,并提出完善或补救措施。

公众参与方面,应如实反映受调查公众的真实态度和意见,对于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信息反馈。

6 结论

铅酸蓄电池生产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是对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工作进行的成果总结,报告最后验收结论应分别概括工程建设后产生的环境问题及现有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环保措施提出改进建议。根据监测调查、分析的结果,客观、明确地给出结论,从技术角度确认工程是否符合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要求。

[1]国家环境保护部,第1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S].2017-11-20.

[2]国家环境保护部.清洁生产标准铅蓄电池工业:HJ 447—2008[S].2008-11-21.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5号令.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S].1999-05-31.

[4]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 15562.2—1995[S].1995:11.

[5]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GB 15562.1—1995[S].1995:11.

[6]唐兆军.铅酸蓄电池生产行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技术方法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排放口酸蓄电池危险废物
煤制油项目有组织排放口VOCs排放源强分析
排放标准变更对石化企业排污的影响
铅酸蓄电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工程分析
聊聊蓄电池的那点事儿(四)—汽车铅酸蓄电池的检测
关于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修复技术探讨
阀控铅酸蓄电池SOC计算方法研究
大型化学品船水下排放系统设计
第一类污染物废水总排放口“超标”应如何处理
危险废物管理亟待改进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需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