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深处的快乐园丁—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建华

2018-02-22 01:28周洪松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张建华保定市名师

本刊记者 周洪松

从一名山沟沟里走出的贫困农家子弟,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再到一校之长,她从心底里感恩国家和学校的培养。

从踏上工作岗位起至今,阜平县阜平镇大元村大园小学教师张建华扎根偏远山区教育一线25年,担任班主任22年。期间,她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北省首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河北省名师、河北省骨干教师等40多项荣誉称号,2018年9月,又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一路走来,青春之花在她辛勤的汗水里次第绽放。

“我收获到了当一名教师的幸福与快乐,我愿意一辈子俯下身子快乐育人,站直身躯快乐教书,一辈子快乐行走、耕耘在太行山间。”张建华老师说。

热爱,所以快乐

1993年7月,从师范毕业后,张建华回到家乡阜平。在全县最偏远贫困的大台乡坊里村小学,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

服务老路渠、东台、瓦窑、亭子沟、苇子沟、坊里六个村的坊里小学,校园建在一个山坡上,两排平房是教室和办公室,一边是村里的戏台,也是学校重要活动的舞台。

“当年刚去时,让我包班教四年级。所谓包班,就是整个班的所有学科都由一个人教。语文、数学、科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所有课程一个人全包,简陋的土坯房四面漏风,破桌子、烂板凳‘弱不禁风’。”回想当年情景,张建华颇有感慨。

既然是“包班”,张建华就成了“全能运动员”。她把在中师学的体育游戏、韵律操搬到体育课上,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学校唯一的一架“高大上”的脚踏琴成为音乐课的好伙伴,师弹生唱喜乐洋洋;美术课上,孩子们和从未谋过面的素描、剪纸、手工交上了朋友,创意飞扬……

看着孩子们每天如花儿般灿烂的笑容,快忙成“陀螺”的小张老师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基本每天都是7节课连轴转,没有多少空闲时间。但因为热爱,所以我快乐。”

就在入职3个月后的一天,她的嗓子突然“罢工”,发不出音,说不出话,又痒又疼。

“离期末考试还有一个月,自己的嗓子好不了是小事,耽误学生的学习可怎么好?”此时,张建华显现出了山里孩子的那股韧劲儿,她一边喝着村医开的药,一边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无声课堂”教学。

每到上课时间,她就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检测试题,一字一字抄写在黑板上,借助“哑语”手势教孩子们……直到考试结束,她才到县城医院看嗓子。

那年期末考试,张建华所教年级的所有科目成绩均位列全乡第一。“当年得了两条枕巾的奖励呢。”张建华笑着说。

2013年在关于雅安地震的主题班会上,张建华和孩子们群策群力,想到了很多办法。上学路上的塑料瓶,学校垃圾池里的废纸张,变成了孩子的宝,他们争着拾,抢着捡,把废品换成钱投到募捐箱。六一儿童节那天,在全班孩子面前,张建华和班干部把848.5元钱铺展、整好,她自己也郑重拿出五百元捐款。这件事,让“最小的善行大于最大的善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信念潜移默化根植于孩子的心田。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张建华言传身教,既培养了人,又给了孩子们当下的童年快乐。2014年,她所带的班级被评为保定市优秀班集体。她本人也先后三次被评为保定市优秀班主任,保定市三育人先进个人、保定市师德标兵、保定市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就这样,在坊里小学工作5年,城厢小学18年,大园小学2年,张建华一直在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中踏实前行。

孩子快乐,我就幸福

在张建华的教育词典里,“学校”被解释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没有快乐,一切皆为负担。因此,她一直致力于快乐教育,陪学生共成长。

“给予孩子成长、成人、成才的精神给养和当下的童年快乐,是张建华作为班主任的最高追求。”这是当年保定市优秀班主任表彰时给她的颁奖词,也是领导、同事、家长们对她的一致评价。

张建华常说:“只要孩子们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

——在任教的每所学校,她坚持到学生家里做家访。路上,她一边和孩子们谈心聊天,一边和他们捡路边的木柴,带回家让家长烧火做饭。当年学生田翠花、卢金章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她每月才90元工资,却把自己当做“大款”,帮孩子交学费,让孩子重返校园。

——洪水泛滥的夏季来临,90多斤的她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气,背孩子们过河,送他们回家。有时洪水太大,她就把回不了家的孩子带回自己的家,陪他们写作业、辅导功课。

——农忙季节,总有一些孩子因为家里缺少劳动力,被父母拉去干农活。为了不让孩子落下功课,她号召全班同学成立互助小组,把语文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以便让他们帮着父母割小麦、掰玉米、刨红薯。

——她经常带着学生拿上扫帚,走出校门,清扫全村的街道;周六日,她常带领班里的雷锋小队,给村里的五保户送温暖,让孩子们在老人们幸福的笑容里体验奉献的快乐;每学年,她都带孩子们勤工俭学——春天到山里采槐花,夏天到地里捡麦穗,秋天到坡上摘酸枣,冬天到草窠里拾红枣……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在和孩子们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快乐时光中,我深刻体会到,最朴素最真实的教育就是爱和陪伴!”张建华说。

她把共同学习作为自己从教快乐里的最大快乐。

每日诵读经典,每学年共读百余本书是张建华和学生的精神大餐。班里建起“图书阅览超市”,定期开展“读书漂流”活动,定期评出“读书达人”。每学期开学时,她都会到书店,自费为学生买图书,孩子们也捐出自己最感动的一本书。书籍在师生间“漂流”,师生同读100本书,成了她书香班级的名片。

她和学生共写“滚动日记”。为了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习作,张建华和孩子一起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同写“滚动日记”。日记里,她叫“老张”。

日记里,有劝诫:“泽源宝贝儿,老张知道你对电脑‘情有独钟’,但不能上瘾呦……”有称赞:“才亮宝贝儿,每次放学后,你总会留下来帮其他同学打扫卫生。虽然,灰尘弄脏了你的衣服,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有叮咛:“舒宁宝贝,还记得那次流鼻血吗?可吓坏了老师,所以,你一定要按量喝水,多吃蔬菜,多运动,你健康成长,是老师最大的期盼。”……

一篇篇真诚感人的“心灵鸡汤”,滋养着每一个孩子,感动着每一位家长。

学生耿洁说:“老张,您的评语,字字是对我们的提醒,句句是对我们的鼓励,篇篇是对我们爱的表达。”

学生家长田静说:“张老师,读您给孩子的回应,我觉得,我们的心更近了,更亲了,像朋友,像家人,更像孩子们的第二个妈妈!”滚动日记,让她走进了学生、家长的心里。文字留迹,教育无痕。仅2013年、2014年两年里,这样的“滚动日记”写了厚厚的26本,她为孩子们写了2000余篇、约200万字的评语回应。学写作,更学做人。学生喜欢,家长感动。“滚动日记”成了“立德树人”的妙药灵丹。

另外,为了让学生写一手好字,张建华拜76岁高龄的陈明生先生为师,利用双休日苦练书法。她在教室开辟“书法墙”,营造“书香满屋”的氛围,每日展评书法小明星的作品。每周一次的“师生书友赛”成了她带班特色之一。

首个山村名师工作室

2017年7月,“河北省名师张建华工作室”成立,这是河北全省100个名师工作室中唯一设在偏远山区乡村小学的省级名师工作室!

工作室启动一年多,张建华带领来自全省各地的7名工作室成员,秉持“双生长”研修理念,通过集中研修、互联网+等研修方式,同教共研,教教相长:已经集中研修3次,送培送教21次,公开发表论文18篇,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5项,在“河北省名师张建华工作室”微信公众号推出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文章78篇,其中大多为原创。

2018年4月,约10万字的“启航2017·河北省名师张建华工作室成长纪实”得到省考核组专家的肯定和赞叹。

如今已经被任命大园小学校长的张建华,在快乐教坛耕耘的路途中,又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在教育理论修养再上层楼,辐射带动当地一线老师涌现更多名师。就在前不久,张建华又一次联系首都师范大学吴欣歆教授,请教了有关专业问题。

初秋时节,太行拥翠,山花竞芳。相信,张建华一定会梦想成真!

猜你喜欢
张建华保定市名师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张建华·书法篆刻作品欣赏
名师简介
讲台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