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增进学生与家乡的“血缘”情

2018-02-22 01:28崔燕丽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血缘乡土校本

○崔燕丽

“赏蕊知物理,探春悟天真”,大自然的青山绿水,是农村学校课程建设的金山银山。我们应充分挖掘地域的自然、人文特色,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增强农村孩子对家乡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增进学生与家乡的“血缘”情。

1.乡土美育蕴含乡土味儿。我校充分发挥农村小学乡土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学校以“生活·创造”为主题,进行乡土美育校本课程开发。美术课就地取材,田野里的玉米皮、高梁秆、棉花壳、毛毛草,植物的花、叶、杆,泥土、石头等都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材料。师生运用这些材料开发了树叶画、种子画、陶艺与乡土美育、油画与乡土美育等多个特色画种。

教师秉承“嫩却新,拙亦奇”的美术教学理念,还原生活本质,用实践激起创新火花。孩子们发挥想象,自由创造,把作品设计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他们历经搜集、制作到创编故事的全过程,融欣赏与评述、合作与探究、设计与展示为一体,不但拓展了学习领域,也提高了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学校每年都将孩子们的作品整理成《童心集》,记录一串串成长的足迹和智慧的结晶。

乡土美育课程的开发,突出了农村乡土特色文化,使学校美术课程饱含浓浓的乡土韵味,为学生创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立足乡村的综合实践课程。儿童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充满乡土气息的农村为孩子们的成长营造了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有利环境,并通过自然化的教育促进儿童的社会化。

宫尹小学地处宫家庄和尹村之间,周边有许多庄稼地,拥有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教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课程,精心设计“课程预习清单”,鼓励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实践。在“走进农场,感受丰收喜悦”亲子活动中,大家一起挖红薯、刨花生。“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红薯的根茎叶”等科学知识,也在劳动的喜悦中找到答案。

孩子们利用采摘的成果制作笔筒、手链,绘制手抄报,有的同学还做了红薯干、花生沾等美食,带来和同学共享。通过秋日综合实践课程,孩子们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创造的快乐。

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通过朴实无华的教育,引领孩子们切身体验,从乡土味儿的课程中发现生活的真善美,这正是乡村德育的价值所在。

3.影视教育拓展延伸。宫尹小学自2016年开设了影视教育课程。在观看教育部推荐的34部优秀影片的基础之上,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又开设了纪录片课程、皮影课程及摄影课程,用以作为影视教育的拓展与延伸。

孩子们通过观看纪录片,了解观察自然、生活的角度与方式,学会洞察家乡的变化并及时拍摄所见所闻。比如,游览古中山国遗址,拍摄石家庄市电视塔、新旧火车站,见证石家庄的过去和未来。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外地,因而记录老家生活也就成为摄影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活动不仅能引领学生找到归属感,也能促进其他学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

影视教育的拓展形式——皮影课程,也深受孩子们喜爱。从欣赏、编剧到制作道具、演出皮影戏,学生逐渐从最初的经典曲目表演向生活化、本土化的创编曲目迈进。本学期,四年级学生学习了神话故事后,把“神笔马良”的故事搬上银幕。他们还查阅了宫家庄和尹村的由来和传说,把两村的故事进行创编,通过皮影戏的艺术形式进行表演。

实践证明,树立根植于乡土文化的乡村学校德育理念,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德育资源,开展创新性实践活动,可以使乡村德育更富有生命力,促进学生建立自己和家乡的“血缘”情。

猜你喜欢
血缘乡土校本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牛犊错牵难以要回 血缘鉴定确定归属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乡土中国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古今贯通,民族诗歌的一脉血缘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