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闻传播负面化问题探究

2018-02-22 05:51郑晓晴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负面新闻新闻媒体负面

郑晓晴

(上海交通大学 媒体与设计学院,上海 200240)

负面新闻传播从广义上来说,包括负面新闻的人际传播和负面新闻的大众传播。狭义的负面新闻传播可视为负面新闻报道,而负面新闻报道的定义是这样:新闻报道的内容为负面的新闻信息,或者新闻报道的内容是非负面的事实,由于表现不当,产生事与愿违的消极影响。综合这两个名词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移动新闻传播负面化即移动新闻媒体传播内容为负面的新闻报道比例过高,以及移动新闻传播造成负面影响频率增高的现象。

一、移动新闻传播负面化的表现

结合负面报道的两个定义,简明扼要地来说,移动新闻传播负面化的表现主要有这三点:移动新闻传播过程中负面内容增多;移动新闻传播引起负面效果增强;移动新闻传播负面报道传播速度加快。例如,在社会上引起很大争议的“罗一笑捐款事件”,可以视为引发负面效果的移动新闻传播的典型。2016年11月30日上午,一篇题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呈现病毒式传播的态势,文中称深圳本土作家罗尔5岁的女儿罗一笑被查出患有重病,父亲没有选择公益捐款,而是选择了“卖文”的方式,如果多转发一次这篇文章,便会为女儿的治疗筹款多增一元钱。短短几天,罗尔的文章获得了上亿的浏览,并且获得了260万的捐款,但是在罗尔优越的家庭条件被揭穿后,舆论发生反转,网友们不仅对他的行为提出指责,更有调查显示,众多网友表示不会再参与网络慈善活动。这一事件从传者隐瞒实情,到移动客户端飞速传播,再到造成负面影响,都是现阶段移动新闻传播负面化问题的一个缩影。

二、移动新闻传播负面化的成因

(一)客观因素:负面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闻工作者始终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正面事件、典型人物、社会稳定的新闻报道占据很高的比例,而报道负面事件的新闻数量却很少,但负面的新闻是客观存在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并不是当今移动新闻传播负面化过于严重,而是传统的新闻传播过于正面化了,使得负面新闻报道数量增加更受关注。

(二)主观原因

1.媒体和受众对于负面新闻有浓烈的兴趣和深究动机。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人群中有一种分享负面信息的现象,即所谓“负面偏好”。也就是说,人往往会更多地注意负面的信息和事物,并且强化这种体验。无论是媒体本身还是受众,都对负面新闻有与生俱来的“负面偏好”,这也激发了他们关于负面新闻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深究动机。

2.媒体的责任意识。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视口碑效应为重要财产,力求打造一个客观公正、优质迅速的媒体形象。同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和新闻工作者素养、用户媒介素养的提升,媒体的责任意识普遍增强。客观地还原新闻事实,将新近发生的事实传递给受众,要求媒体不能在主观上规避内容为负面的新闻报道内容。对于灾害、案件审判等负面内容的报道也成为衡量一个媒体是否专业、尽责的标准。

3.舆论环境的逐渐宽松。虽然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新闻报道方针没有变化,但是整个社会对于负面新闻报道的接受能力和宽容度都有很大的提升。一方面,我国和国际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新闻事业也受到西方新闻思想的影响,负面报道逐渐得到了政府和媒体的重视;另一方面,伴随着年轻一代人的成长,受众和传者的思想都更加开放,情色、性这样一些在传统媒体报道中很少涉及的话题也可以被正常地讨论,并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传播。

4.移动新闻媒体传播存在缺陷。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端口争夺战可谓空前激烈,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网易新闻这样实力强大的专业网络媒体就有数家,而一些专业类的针对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的垂直型新媒体更是数量庞大。为了迎合受众、吸引眼球,提升用户数量和用户忠诚度,一些新媒体在报道社会新闻时出现了过多过滥甚至变质变味的倾向。

除去传播内容上的因素,移动新闻传播的特点也加速了移动新闻传播负面化现象的发展: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分享、传播负面新闻,使得这些信息进一步通过用户的个人社交网络和人际传播渠道传播,扩大了负面新闻传播的影响范围。移动新闻媒体用户互动性强的特点降低了新闻把关门槛,使得许多没有准确消息来源的、知识水平较低的用户也成为新闻制造者,而这样的新闻内容质量不高,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层层审核,移动新闻媒体传播的内容更易造成负面影响。

三、移动新闻传播负面化的影响与对策

规避移动新闻传播负面化的影响,提升用户的媒介素养是很重要的一环,国家、媒体和用户个人都应为此付出努力。

(一)新闻报道产生事与愿违的消极影响

首先,这一类新闻报道客观反映了实情,在一定程度上为受众解开了心中的疑团,并且也能发挥出舆论监督的作用,能够引起公众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例如,许多移动媒体近年来十分关注拐卖儿童这一犯罪行为,开启打拐活动。这些移动媒体的本意是好的,希望能够促进社会的儿童保护工作,并为家长提个醒。但是对于儿童悲惨遭遇的过多描写、儿童受虐待的图片展示,还有过于集中地报道此类事件,就容易使家长对社会环境产生错误的判断,引起他们的恐慌和恐惧,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这类负面新闻报道的影响,移动新闻媒体在负面新闻报道上要注意把握舆论导向。一方面,报道真实的事件,需要记者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客观地反映事件真相,为受众描绘真实的社会图景,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沟通民情、引导受众,协助和促进问题的解决,报道方法要得当,要关注受众的内心感受,及时接受反馈,作出调整。

(二)新闻报道的内容为负面的新闻信息

第一类是报道负面事件的新闻:这一类的负面新闻报道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对某些人物或事情有看法、有意见、有要求,总是想千方百计地表达出来。负面新闻把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群众意见大、社会反响强的不良现象反映出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可以起到让人民群众宣泄情感、调节精神、减轻压力、缓解矛盾、放松身心的作用。媒体在报道负面事件时,很容易误导受众判断,强化新闻审判,甚至出现腐蚀正确价值、扰乱社会秩序、激化社会矛盾的情况。在负面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应该采取倾向性传播方式,合理设置议题,正确引导公众舆论。在负面事件发生之后,人们既需要及时得到相关信息和画面,也希望听到媒体或专家对事实的分析、思索和预测,希望听到政府对于这类事件的解释和定性。那么新闻媒体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就要有所侧重,借助事实本身的力量用事实说话,从而使负面新闻报道发挥积极作用。

另一类负面新闻,即缺乏新闻价值、忽视社会责任,为吸引受众眼球而发布的煽情新闻、猎奇新闻,包含暴力、违法犯罪内容的新闻,这也是移动新闻传播的一个非常大的缺陷。这类新闻不利于网络空间治理,容易诱导犯罪、腐蚀正确的价值观,产生扰乱社会秩序的恶劣影响,特别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他们的身心健康。针对这类新闻,移动新闻媒体要坚守新闻工作规范,不参与恶劣竞争,切实发挥自身的把关作用,并且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建设文明网络空间贡献力量。国家相关的网络部门也应加强对移动新闻媒体的督促和监管,将传播自由和公众利益结合起来,使移动新闻媒体和文明网络空间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四、结语

移动新闻传播负面化现象是移动新闻媒体针对市场需要和受众心理,争夺市场、提升媒体综合竞争力的产物,在为我们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只有国家、媒体和受众共同努力,才能将这一问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使它发挥积极作用。

[1]廖志坤.论负面新闻的适度传播[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05):131-137.

[2]郑欣,赵华.存在与荒谬——一项有关社会新闻负面化倾向的实证调查[J].南京社会科学,2006(11):131-136.

猜你喜欢
负面新闻新闻媒体负面
负面新闻对债券利差的影响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负面新闻”导写及例文
互联网负面新闻偏好对患方信任的影响——基于网络新闻大数据与CSS2013的实证研究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网络负面新闻及其传播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