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有效任务设计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2018-02-22 08:19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8年11期
关键词:单词案例文本

张 东

本文选取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中四种常见问题的教学实例,结合笔者对案例效果的分析与思考,探索小学英语课堂有效任务的设计策略,以期提高任务型教学实效。

问题一:未考虑学生实际,导致任务难度适切性低

【案例1】在一次区级教学研讨活动中,某教师在教学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Lesson 17 Danny’s Email一课时,为了有效落实“写”的目标,在巩固环节设计了“Writing an email to me”的任务,请每位学生当堂写一封电子邮件,回家后输入电脑发给自己。当教师宣布任务开始后,教室先是一片安静,然后是一片躁动,学生忽而用汉语小声讨论如何写,忽而翻阅课本,忽而查阅字典,忽而……整个活动过程,学生忙乱无章、不知所措,到下课铃声响起时也未完成任务。在随后的评课活动中,笔者从该教师的教学反思中获悉,在平时教学中,她比较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很少训练写,偶尔布置写的任务也通常是家庭作业。由于平时课堂教学中写的教学过程缺失,导致刚才课中出现了“学生写起来困难重重”的现象。

【分析】案例1中的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盲目提高了学习要求。写作是小学英语教学难点,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必须从低年级开始,遵循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的原则。该教师一是对学情把握不准,设计的任务过难,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他们想写却不知如何表达。二是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学生未能得到相应的写作训练。

【对策】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原有知识积累和能力水平,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设计出难易适度的任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英语》明确指出:在书写初始阶段,应先从技术性细节入手,设置一些字母、单词及句子匹配,书写、音形对应训练和有意义的抄写任务,强化学生对字母、单词以及句子与段落的认读,掌握单词拼写的基本规则、标点符号、大小写的用法等,帮助学生把注意力从字母、单词转移到有意义的句子及更大的语境单位上来,并在此基础上逐渐过渡到写作阶段。在写作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更多关注词法、句法和语境的知识,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书写所传递的信息,设计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补全对话等教学性书写任务;书写便签、购物清单、待做或已做事情清单等交际性书写任务;给父母或朋友写postcard或email等情感性书写任务。由此可见,在写作教学时,教师应针对不同阶段设计合适的书写任务,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书写技能。案例1中的教师可根据学情,选用以下三种形式帮助学生完成“写邮件”任务:一是以读促写: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本课中Danny写给Steven的邮件,要求学生尝试改写或仿写;二是以听助写:选用合适的听力材料,指导学生听音补全电子邮件内容。三是以说导写:请学生在小组内先口头表达,然后进行整理和修改,再用语篇的形式完成邮件。

问题二:未考虑合作形式,导致任务参与度低

【案例2】冀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Lesson 5 In the Living Room的重点话题是“What are we doing?”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掌握现在进行时的用法。某授课教师在交际性操练“现在进行时”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Boys and girls,look at the picture.It’s 4:00 on Monday afternoon.The studentsare in the library.Please talk aboutwhat they are doing,and discuss who is right.然后每组四位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信息(每个小组一张,图中有八位学生Ann,Tom,Steven,Kim...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在桌子上乱画,有的在读书,有的……)用现在进行时把八位学生的行为描述出来,最后讨论这些学生行为的对与错,并用Yes和No标注在图上。但是在合作过程中,笔者观察到某小组的活动情况是:一位学生发言多达13次(包括自己描述图片信息和给他人纠错),两位学生发言共计4次,一位学生始终未说话。课后笔者了解到,该授课班的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式学习,课堂主动参与意识淡薄,多数学生能够做到认真听讲,回答教师的问题,但很少积极主动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分析】有效教学的目的就是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语言学习活动中,提高全体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该授课教师设计的这个任务紧扣本课教学目标,任务情境也比较真实、自然。但是小组每个学生看到的是同一张图,这说明他们拥有的信息量是相同的,是否参与活动、表达图中的信息由学生自己决定,即使小组中有人不参与,该小组仍然可以完成任务。

【对策】Pica和 Doughty(1985)从信息交换形式上把任务分为信息自由提供型任务和信息轮流交换型任务。案例2中的任务是一个典型的信息自由提供型任务,授课教师应把它调整为信息轮流交换型任务,即:教师将原图片分成四个部分,每部分提供两位学生的信息,四人小组的每位成员分到一个部分图,并根据图片信息依次描述人物行为。由于每张图中的信息各不相同,如果哪个小组有学生不参与,该小组将获取部分原图信息,评判八位学生行为对错与否的情感目标更是难以达成。改进后的任务过程是民主、互动、合作的过程,学生思维会非常活跃,能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团结协助、互相帮助,既落实了语用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那些习惯于被动式学习的“懒”学生在这样的任务驱动下,也会变成主动学习的“勤”学生。

问题三:未考虑年龄特点,导致任务趣味性低

【案例3】某教师在预设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时,为了加强学生的听、读能力,在每一课的操练环节都设计了一个相同的任务:模仿朗读课文录音,即教师播放视频或音频,学生听音模仿。在实施初的一个月中,学生基本能按要求完成任务。但随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年级近50%的学生在模仿朗读后不能自主朗读课文,一些语言基础好、学习兴趣浓的学生对课文文本的朗读节奏和整体语调掌握不够。这一变化使得该教师产生了困惑:为什么模仿朗读的实际效果与预设效果大相径庭呢?

【分析】在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水平与生活实际,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性和语言实践活动相结合。“模仿朗读”是培养学生朗读习惯、提升学生朗读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学生不喜欢“一成不变”,再好的方法用多了也会失去魅力。案例3中教师设计的朗读方法千遍一律,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种单调又机械的朗读形式产生了厌烦心理,出现了“阶段性疲劳”。学生在朗读时精神萎靡、状态散漫、兴趣消失,节奏拖沓、语调生硬。而且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该教师也未关注学生的“朗读难点”,进而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对策】小学生单纯、热情、好奇心强,对学习内容既容易产生兴趣,也容易失去兴趣,持久性差。有趣的学习任务可以有效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该抓住其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和动机。有了兴趣的驱动,即使任务难度大,学生也可能主动地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案例3中的教师可将“模仿朗读”任务做如下改进:一是加强朗读指导,在朗读前要求学生“静听”,关注语调变化。在朗读中,教师通过手势等提醒学生关注升降调及重音的模仿。在朗读后,采取“重点听音模仿”来解决学生的“朗读难点”,即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听音模仿长句、难句和问题句。如果学生在模仿过程中仍然频频出错,那么教师就应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朗读指导。二是将趣味表演引入课堂,即在“模仿朗读”之后加一个“Reading Show”。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文本情境,以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为单位自备表演道具。课中,首先请学生静听、模仿朗读课文录音,其次组内互助,确保每一位成员都会读,然后各组借助道具开展多样化情境朗读表演,最后各组带着“组本化”朗读作品参加全班的“Reading show”。在学生朗读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和台下学生要面带微笑注视展示的学生,认真倾听和观察。当发现台上学生出现问题时,台下师生不要马上打断他们,而是默默记下问题,等展示结束时再进行评价、纠正和指导。

问题四:未从人文目标出发,导致任务人文性低

【案例4】某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2 My Country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时,首先请学生猜“Where do I want to go in winter vacation?”热身导入,其次提问学生放寒假想去哪里,学生纷纷回答想去的城市或国家。接着教师播放了一段视频,内容如下:

Hello,I’m LiMing.I’m from China.I speak Chinese.Beijing is the capital city.You can visitthe GreatWall,the Palace Museum...

Hi,I’m Tom.I’m from the U.S.I speak English.Washington,D.C.is the capital city.You can visit the White House and...

视频依次复现了本单元所教五个国家的首都、语言、国旗、著名景点和代表物,然后教师请学生针对上述信息进行问答练习,随后教师再次播放视频,让学生扮演导游,模仿视频中的人物来介绍五个国家,但学生的介绍词毫无生成,只是把文本读或背了一遍。

【分析】本单元所教授的内容为国家,除了China,其余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这是一个让学生学习和感受英语国家文化的大好时机。但是案例4中的教师设计的视频介绍词和课文文本内容基本一致,学生只是通过问答、复述练习巩固了五个国家的首都、语言、国旗和著名景点等,没有通过英语学习让学生对学习其他国家文化产生兴趣。该教师在教学中重语言轻文化,导致学生对本单元的主题文化体验不深,教学缺乏灵动的情感交流。

【对策】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目标(教育部,2012)。小学英语教学应该以工具性为基础,以人文性为价值取向。因此,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社会和人生经历体验来解读教材文本,深入挖掘、总结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元素,运用多种教学活动来体现英语教育的人文性,使英语课堂呈现多样的人文色彩。如果案例4中的教师在介绍国家时,能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对其中一两个令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比较详细的展现,比如可将英国的大本钟、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作为重点介绍对象,这样会有效激发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内在兴趣,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和认同,唤醒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体验。课文文本也会借助文化体验的升华变得灵动、活泼起来。

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全面理解英语学科的本质,准确把握任务设计的内在要求与规律,在设计时始终关注三点:一是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语言水平,以兴趣为支点,调适任务的形式与难易度,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展语言能力;二是要基于学生合作精神与能力的培养,调整学生群体交往行为,构建合作交流、合作探究的协作机制,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全面、全程、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体验集体荣誉和成就感,发展学习能力;三是要基于英语教材的人文教育,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剖析课堂文化体验的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把握、挖掘文本中隐藏的、积极的思想内涵,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运用文本、拓展文本、创新文本,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一得·

如何记住英语单词

我是六年级的小学生,很快就要进行小学毕业考试了,但是英语单词这么多,我怎样才能有效地记住单词呢?

这是一位叫朱明的同学的疑问。的确,记忆单词使许多同学望而生畏。实际上,记忆单词是有规律可循的,用科学的方法去记会事半功倍。在此,我就给同学们介绍几种有效的单词记忆方法,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方法一:单词分类记忆法

小学英语课本中表示类别的单词较多,记忆时通过分类比较,归纳整理,把所学内容“梳成辫子”,使零乱的知识系统化,以突出其联系性、条理性、完整性,学生印象会特别深。如数字、动词、食物、人体部位、星期、月份、动物、衣服、家具电器、颜色、学习用品、交通工具、代词、形容词等,其中动物类名词,如cat,dog,bird,fish等。

方法二:同义词记忆法

在复习中学会归纳词义相近的词,记忆会特别牢固,也不易出错,如hear-listen;look-watch-see;desk-table等。

方法三:反义词记忆法

归纳意义相反的单词,会提高记忆单词的效率,如long-short;tall-short; dirty-clean等。

方法四:同音异形词记忆法

将读音相同但拼写不同的单词归纳在一起,就会觉得容易记并能在听力考试中很好地区别出来,如write-right;no-know;by-buy等。

方法五:音近词记忆法

小学英语中也有不少发音相近的单词,同学们很容易听错继而写错。将这类单词归纳在一起,练拼练读,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发音时要用到的口形和舌位,如see-she,shorts-socks等。

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很多,同学们一定要在平时多看、多读、多记,在记忆上多下功夫,才能真正把英语学好。

(甘肃和政县槐庄小学 张跟顺)

猜你喜欢
单词案例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单词连一连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看图填单词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看完这些单词的翻译,整个人都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