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丹参多酚酸盐和曲美他嗪治疗STEMI行PCI术后

2018-02-22 06:45韩志龙王静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罗非班酚酸丹参

韩志龙 王静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河南郑州45004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方法,该法采用心导管技术可有效疏通狭窄和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迅速恢复血运,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有研究指出,PCI术后易出现心肌再灌注损伤和微循环灌注不良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心功能及康复效果[1]。替罗非班可发挥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PCI术后心功能损伤,但其无法缓解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疗效有限。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在使用替罗非班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中药提取物和心肌能量代谢药物可进一步降低患者心功能损伤,改善患者预后[2]。本研究探究了替罗非班、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和曲美他嗪联合应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行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男36例,女22例;年龄 51~80岁,平均年龄(60.24±8.05)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26例,Ⅳ级32例。对照组男35例,女23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0.72±7.65)岁;NYHA 心功能分级:Ⅲ级25例,Ⅳ级3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NYHA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纳入标准 经临床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病时间不足12 h者;拟行PCI术治疗者;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

1.3 排除标准 合并肺、肾、肝等脏器出现器质性病变者;入院时已产生心源性休克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基础治疗 PCI术前,两组均一次性给予氯吡格雷(国药准字J20130083)和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080078)各300 mg,口服;术中,持续静脉滴注肝素钠100 IU/kg;术后,常规口服氯吡格雷(75 mg/次,1次 /d)和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 /d)。

1.4.2 对照组 在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国药准字 H20041165)治疗:先给予 10 μg/kg,推注,而后给予15 μg/(kg·min)连续静滴24 h。

1.4.3 观察组 在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和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50247),并在术后给予曲美他嗪(国药准字H20055465)治疗。替罗非班治疗方法及剂量同对照组;于术前30 min内,给予200 mg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250 ml生理盐水,静滴,1次/d;术后口服曲美他嗪20 mg/次,2次/d,持续使用7 d。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采用美国Philips Sonos 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2)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主要是指心脏疾病或并发症造成的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LVDd、LVDs和LVEF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Dd和LVD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n观察组对照组58 58 t P LVDd(mm)治疗前 治疗后54.31±6.60 54.16±6.74 0.121 0.904 41.02±5.35 49.46±5.68 8.238 0.000 LVDs(mm)治疗前 治疗后44.93±5.70 45.09±5.89 0.149 0.882 30.81±3.65 39.04±3.92 11.702 0.000 LVEF(%)治疗前 治疗后43.38±5.04 42.30±5.31 1.124 0.264 57.63±6.78 50.82±5.94 5.754 0.000

2.2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随访中无脱落病例。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45%,低于对照组的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PCI在恢复心外膜血流后,斑块碎屑与血栓脱落物可随血液循环侵入心肌微循环,造成微循环障碍,导致局部心肌组织无法实现有效再灌注,严重影响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需采取进一步治疗[3]。替罗非班为一种特异性非肽类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阻止纤维蛋白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相结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发挥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其可对血小板活化过程中形成的炎症产物和血管活性物质起到抑制作用,阻断其对心肌组织造成的损伤,减轻术后心功能损伤。但临床实践发现,单纯采用替罗非班治疗不能有效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治疗效果有限[4]。为进一步提升临床效果,本研究采用替罗非班、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LVDd和LVD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45%,低于对照组的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将替罗非班、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和曲美他嗪联合应用于行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可起到清除氧自由基、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冠状动脉扩张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及缺血心肌代谢等作用,有助于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5];曲美他嗪属心肌能量代谢优化药物,能改善三磷酸腺苷的形成途径,使其形成量增加,进而使心肌所需能量得到充足供应,且能抑制钠及钙离子内流,缓解细胞中酸中毒,减轻线粒体功能损伤,进而改善患者心功能[6]。由于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曲美他嗪与替罗非班的作用机制不同,联合使用可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进而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该方案治疗不会提高出血发生率。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和曲美他嗪联合应用于行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显著改善其心功能,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不会提高出血发生率。

猜你喜欢
罗非班酚酸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