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英语口语教学探讨

2018-02-22 06:25张帅
现代交际 2018年2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张帅

摘要: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的英语口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还应注重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本文以Stern的语言教学策略的三个维度为理论指导,从语内-跨语策略、分析-经验策略以及显性-隐性策略三个层面对我国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宏观分析,并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口语评价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英语口语教学提供启示。

关键词:多元文化 英语口语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2-0203-02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具体教学任务及教学情景的理解和认知,对教学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的行为,进而实现最佳教学效果。(鲁子问等,2008)教师自身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具体运用了何种教学策略,但是其教学策略必然是教师教育思想的具体化,指向特定的教学目标。更有学者指出,为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一切有效原则和教学行为都可称为教学策略。(王笃勤,2002)对于英语口语教学而言,其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何少庆,2010)今天,人类不同群体之间的跨文化关联已经越来越密切和深入,它促進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又强化了人类的跨文化关联。(曹德明,2011)在强调多元文化的今天,英语口语教学除了注重人在认知、情感、思维、人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应该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给予特殊关注。语言学家Stern(1999)从三个维度提出语言教学的策略,包括语内-跨语策略、分析-经验策略以及显性-隐性策略。这三对策略对英语口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多元文化背景下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策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希望为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提供借鉴。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口语教学策略

(一)英语口语教学的语内-跨语策略

涉及语言教学,教学法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争论便是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语内-跨语策略这对教学策略便源于此争论。(Stern,1999)语内,顾名思义,语言内部;语内教学策略,是指存在于第二语言或者外语内部的,并且将所学的第二语言或者外语作为权威参照而使用的教学技巧。而跨语教学策略是将第一语言或者母语与第二语言或者外语作为比较的教学技巧。翻译法是跨语言策略的主要技巧,而翻译的缺失则是语内策略的主要特征。(罗毅等,2011)

在我国,很多学校的英语课堂,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尤其是口语课堂,教学管理人员很注重全英文授课,只有在语法教学等比较难以解释的教学环节中才用汉语授课。很多英语教师更是坚决地捍卫严格的语内政策。笔者认为,英语口语课堂应该考虑使用跨语言策略,而不是完全的语内策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尤其是涉及文化方法的内容,有必要用汉语对西方的文化进行解释说明。另外,汉语在对英语的学习中,不仅只有负迁移的作用,英语教师应该注意到汉语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跨语言策略,真正达到教学目的,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全英授课模式。

(二)英语口语教学的分析-经验策略

分析-经验这对教学策略也是广大语言教育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分析型教学策略与经验型教学策略的差别在于:前者将外语学习看成基于分析的程序,即外语学习是形式的;后者将外语语言者置于一个真正的交际经验中,即外语学习是功能的。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分析型教学注重语言项目,即词汇、语法、语篇结构等,其学习目标是习得语言知识,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强调学习者语言的系统性。随着直接法的出现,经验型教学开始走进课堂,但尽管如此,直接法对大量语法项目的处理方式所采用的却同样是分析型策略。(罗毅等,2011)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分析型教学法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进行,经验型的课堂教学得到提倡。笔者也认为,应该让经验法走进英语课堂,尤其是英语口语课堂。英语口语教学应该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的内部结构固然重要,但是口语教学更应该在实际运用中内化语言结构,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比较典型的经验型教学法有交际教学法、浸泡式教学法、自然法等。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设计有意义而且可行的口语教学活动,使学生无意识地学习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合作完成口语学习任务、解决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更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多元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要想培养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型外语人才,更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

(三)英语口语教学的隐性-显性策略

隐性-显性策略也是广大语言教育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如曾欣悦(2008)指出英语教学策略可以分为内隐和外显两个层次,内隐层次是心理途径,通过外显途径发挥作用。隐性策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它把学习看成习惯的养成,强调“刺激-反应-强化”,具体的策略包括隐形听说技巧,如重复、句型强化、语音模仿等;体验型教学技巧,如设计教学活动将学生引向话题等;创造感受性状态,如催眠法、暗示法等。

显性教学策略,是指有意识的教学方式,如直接法、翻译教学法。它所采用的是认知方面的技巧,将语言学习看作一种认知发展过程,注重分析和推理。具体技巧如观察所学习语言的特征、抽象概念的习得、对语法的归纳、辨别语言错误等。涉及隐性-显性策略这一维度,教师在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这源于教师的教学观。比如,一些教师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认知过程,他们便自然而然地使用显性教学策略,减轻学生认知方面的压力,促进语言课程中认知目标的达成。在英语口语教学中,隐性教学策略与显性教学策略应该并重,过分强调任何一方都不利于英语口语的教学。

二、结语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英语口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更应努力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的英语口语教学在这方面需要做的还很多,比如建设具有跨文化意识的多元化英语教师队伍。以培养“多元文化”意识为导向的课程发展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探索语言文化教学的新观念、新策略,才能适应新世纪外语教育的挑战和需要。(秦丽莉、戴炜栋,2013)就英语口语教学策略而言,在语内-跨语策略、分析-经验策略两个维度中,跨语策略和经验策略应该得到重视;在隐性-显性策略维度中,应该做到显性策略与隐性策略并重。然后,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在实际英语口语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策略应该由学习者的目标、学习者的外语基础、学习所处的语境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来决定。

参考文献:

[1]Stern H.H.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2]曹德明.高等外语院校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3):181-183.

[3]何少庆.英语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运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05.

[4]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

[5]罗毅,蔡慧萍.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与研究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5-43.

[6]秦丽莉,戴炜栋.以培养“多元文化”意识为导向的跨文化交际学课程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6):57-60.

[7]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0.

[8]曾欣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51.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情感过滤假说的小学英语口语纠错策略的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Th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Oral English Teach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