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8-02-22 06:27贺吉琴
现代交际 2018年2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贺吉琴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理解它的内涵,如此才能进一步阐明它的现代价值和传承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国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践行需要我们在保护好、利用好、弘扬好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纽带和精神动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对此我们可以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努力。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C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2-0209-02

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并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论断和新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个讲清楚”的观点,而要“讲清楚”中华传统文化,就必须先认识她、理解她,进而研究她、发掘她、升华她,让她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同样也是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更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发掘,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鼓励人们前进的精神动力。笔者在此将采用李宗桂先生的观点,着重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其内涵极为丰富,主要表现在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抵御外辱四个方面。如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还有钱学森、杨靖宇、华罗庚等等。

天下为公的崇高理想。孔子主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孟子将这思想发展成为民本主义国家观。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这一具有普世性的公天下的理论,从救亡图存、平均地权,土地革命和人民民主这三个诉求出发,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热烈支持。

由己及人的忠恕之道。中国传统的忠恕起源于先秦。不仅有下级对上级忠,也有平等主体之间的忠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对事业和社稷的忠。如孔子的“与人谋而不忠乎?”“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秦汉等封建时期的忠君思想并不等同于这里所说的忠恕,这里的忠恕是对国家、社稷、事业、人民的忠。

贵和尚中的和谐思想。《易经》中的太和既是自然界本来的发展秩序与归宿,也是人类社会实践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它囊括了儒道两家之长,是最好的文化价值目标。从中华民族把龙作为图腾就可以看出和思想的重大影响。儒家文化还崇尚变化,如穷则变,变则通的格言就告诉人们一切事物到达顶点必定发生新的变化,变化之后就可以顺畅。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民族或社会的基本思想、道德标准和价值规范,是一种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始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后来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2]通过文件中的指导思想,我们更好地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先进成果,体现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时代精神。

三、立足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中的讲话要求广大青年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必须大众化,生活化。基于上述的观点,我认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通过完善社会管理,逐渐形成健康积极、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陶冶情操、培育志向、育人向善的作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荣辱观,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中国当代涌现出许多先进模范,可以以他们为榜样,宣传他们的事迹,进而让人们向他们学习,争当最美。

党员、干部要积极发挥领导带头作用。我国古代就有“以吏为师”的传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政府提倡和干部的带头。“社会倡导的主流道德价值能否实现,能否真正起到以德治国和‘化育万民的作用,官员阶层的‘公正廉明是关键,官员的道德高度就是整个社会的道德高度。这也是古人所说的‘治大国者先治吏的深刻历史内涵。”[3]

此外,还应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健全完善各行各业的法治法规以及村民条例、学生准则等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重视家教,使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从小开始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道德和社会的安定。如《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等,这些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取向,今天的我们应当继承这些宝贵的遗产。如《曾国藩家書》,在将近1500封书信当中,包含了他一生的关于政治、家教、学习等的方法与经验。他留给家人的话是“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这些无疑是治国做人的基本道理。而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教育应当从小抓起,从小就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与习惯。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前人的家教书籍,结合当代中国现状,制定一些新的关于家庭的礼仪、准则,更好地对青少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注重育人,加强教育方式的多元化

学校作为人们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尤其要注重受教育者做人方面的教育。一方面,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和践行,对学生有重要影响。教师要力争做到“五者”,成为“真”的追寻者、“善”的传播者、“美”的创造者和“爱”的践行者,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随者、传播者和践行者[4],如此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另一方面,学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课程,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红色老区,缅怀先烈,在校园里开展演讲、读书会等多种活动,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展开教育。在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时,要注意把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我们要发掘好、保护好、利用好、弘扬好这一宝贵财富,真正立足优秀传统文化之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使中华民族更加自信,以更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张继功,李反修,李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8.

[2]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

[3]王福生.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接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4(5).

[4]韩巍岩,宋吉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J].社会民生,2012(6).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