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小学低年段学生的数学提问能力

2018-02-22 03:39郇瑞娟崔钰晗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提问能力数学教学

郇瑞娟 崔钰晗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更要予以着重培养。培养学生提问能力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能有效锻炼和提高學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身的数学教学经验,对小学低年段学生的数学提问能力培养策略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提问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性。小学低年段学生活泼好动,思维较为活跃,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常常会问“为什么”,该阶段正是小学生提问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因此,教师要对低年段学生的提问能力予以重视和培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养成善问、好思的习惯,从而有效提高低年段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转变教学模式,培养提问意识

目前,一些小学数学课堂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上教师不断地讲,学生被动接受课堂内容,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被动给出答案,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被教师牵引,不能主动思考,导致学生没有质疑、提问意识。由此可见,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积极转变教学模式,结合新课标要求,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观察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

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事物总是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且由于该阶段的学生知识面和学习生活经验较少,对很多问题往往心存疑惑。但是结合学生的课堂行为,不难发现,部分学生由于害羞、怕被同学嘲笑而不敢提出问题;部分学生害怕因自身的提问而被教师“另眼相看”,最终导致学生有问题不敢提出。因此,教师应针对以上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情况下,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提出的“幼稚”“简单”的问题,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鼓励或表扬学生,并对学生的问题予以积极回应和解答。同时,允许学生在课堂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针对这些不同的见解和想法,引导学生去讨论、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敢于发言、积极提问,从而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三、创设出错情境,让学生“想问”

在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想问”,教师就要依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提问的问题情境,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提问。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呈现容易出错的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找错并纠正。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背诵,并在背诵过程中故意背错某个算式,看学生能否及时发现并纠正。对于指出问题、及时更正的学生予以表扬、肯定,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这种做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印象,还能让学生意识到教师也有出错的时候,对于知识的学习不能一味依赖教师,要敢于大胆质疑,真正做到让学生从“要问”转变为“想问”。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合理引导学生,让学生“会问”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要让学生意识到不会问就是不会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

小学低年段学生知识面和生活经验较少,仅仅依靠兴趣和胆量并不能发现太多实质性问题,对一些关键问题不能很好地提出。因此,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通过点拨、示范帮助学生,并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揭示寻找问题的角度。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教给学生方法,找准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会问”的技巧。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需充分尊重学生,主动转变教学模式,营造自由、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积极创设出错情境,合理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大胆质疑、能思会想、好学会问的人,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王江雪.善问·想问·会问·会答——浅谈开发小学生创造性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

作者简介:郇瑞娟(1985— ),女,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段提问能力数学教学
初探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如何衔接词汇和句子课
小学低年段体育课活动的有效实施
小学低年段英语字母的发音教学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地域手绘在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