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教育课程开发,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2018-02-22 03:39杨珂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生命成长课程开发生活教育

杨珂

摘 要:针对当今学校课程的不足,笔者以“教育即生活”为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 以生活为资源,用七年的时间开发了属于班级的系列课程,让学生畅游于其间,在体制内打造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使学生经历一段有温度的教育。

关键词:生活教育;课程开发;生命成长

一、创新缘由

康德说“人是目的”,对教育而言,学生不是工具,而是教育的目的。“学生的发展和主体化,是我们进行教育的出发点、基础、依据和要实现的目标。”

今天,学校教育给予学生规定性的学习内容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在这众多的内容中,作为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我发现,当前德育教育的实现过于依赖规则的制订和说教,语文学科教材内容和学习方式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分科教学人为地割裂了知识的整体属性。

自2010年起,我开始自主研发班本课程体系,力图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资源,开发与实施一系列丰富的、有趣的、有创造力的课程。

二、实施过程

1. 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以杜威“教育即生活”为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杜威说:“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不通过各种生活形式或者不通过那些本身就值得生活的生活形式来实现的教育,对于真正的现实总是贫乏的代替物。”因此,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班本课程的开发为实现生活教育提供了可能。

2. 课程开发的目标

不拘于学校方寸场所,以學生为立场开发系列课程,在体制内打造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培养学生欣赏、承诺、自信、合作、创造、求知、包容、热情、自立、正直、尊重、宽容等十二种态度。

3. 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过程

(1)以绘本为载体的课程

在小学低段,听故事、讲故事是学生最大的爱好,而绘本故事以短小、精悍的方式独获学生的青睐。以此为契机,以绘本为依托,开发系列课程,寓教于绘本故事,在无形中既引导学生阅读,又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我给新入学的学生讲《小阿力的大学校》《一口袋吻》,让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不会感到孤单和寂寞;当学生争抢物品时,《我要大的》中的小老鼠出场了,告诉他们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当班里的调皮学生在操场上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会给他们讲《大手握小手》《我是老大》的绘本故事。学生从小小的故事中明白了原来友谊是那么珍贵,原来好朋友要互相帮助、互相谦让。这些充满着魔力的绘本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们那颗纯真善良的心。所以,我班的学生对上学少了一份紧张,多了一份向往,对老师少了一份畏惧,多了一份亲切。我的班级管理也少了一份严厉,多了一份心平气和。在同事眼里,我总是给学生讲着绘本故事就轻松化解了许多问题,大家在羡慕、借鉴之余,更了解了这份轻松惬意的背后是坚持不懈,是用心与积累。

我用两年时间收集整理了近六百本电子绘本,用一年时间仔细阅读每一篇,提取主题并进行归类。需要时,就能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应主题绘本进行分享。

(2)以自然资源为载体的课程

卢梭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学生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学生最好的教育内容。每天中午,在校园里,总有一群七八岁的小学生,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蹲在蚂蚁洞口观察忙忙碌碌的小蚂蚁,或是独自一人端详着一株刚刚拱出大地的小草,或是几个人合抱学校里的大杨树,然后开始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写写画画……他们都是我的学生。香蒲、芦苇、麦穗、臭大姐也被我请进了课堂。学生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还常常对小种子进行解剖手术,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然后煞有介事地抱起班里的大部头百科全书研究着。几年的时间里,我带着学生研究了近百种植物,还有几十种小动物。我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把大自然溶入学生的血液里,使学生走上了一条发现自然、爱护自然、研究自然的路程。

我还特别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做一个有着慧眼、慧心的人。于是我带着学生去倾听那些不容易听到的大自然声音——大树喝水的声音,蚕吃桑叶的声音,豆荚炸开的声音……我从医院里借来了20多个听诊器,让学生戴上听诊器去聆听大自然的神奇声音。学生将听诊器放在同伴的脉搏上、喉咙上、小蝌蚪游泳的缸上、大树的根部,他们听到了原来不曾注意也没有听过的声音。“杨老师,我听到蚕宝宝吃桑叶的声音了”“杨老师,我听到了大树喝水的声音了”“杨老师,我听到了同桌的心跳了”……就是这些意想不到又充满童趣的游戏将学生领入了大自然这片神秘的区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新奇的大门。学生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探究自然,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气息。

(3)以社会资源为载体的课程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你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哪里”的调查显示,全校83%的学生表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星期八小镇”。既然学生有这样的需求,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围绕这种模拟社区的小镇建设了一个课程体系,并成立了“三生工坊”工作室。这里有从二手市场购置的废旧电器供学生拆装、拼插;有各个教室里损坏的物品,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进行修理;有一件件学生设计、构图、切割、上漆的小手工艺品,而这些精美的作品都会在期末通过拍卖变成学校的流通货币。同时,尝试着邀请各行业的精英来学校做义工,网络主管、野外生存领队、建筑工程师、律师、饭店大厨等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为学生带来的故事,让他们了解各行各业的酸甜苦辣,并在学生心里种下了职业的种子。把微型社会搬进校园,让学生提前在一个模拟的小社会中学习,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这是我的愿望,也是我追求的目标。

三、创新之处

从一年级至六年级,在这一系列课程的浸润下,我发现学生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自律了,不用事事都需要教师叮嘱;更尊敬师长了,经常受到任课教师和家长的肯定;自立了,敢于在各种场合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求知欲更强了,对身边事物保有充分的好奇心,并能着手去调查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的不是冷冰冰的教育,而是一种有温度的、“活”的教育。总结我的课程创新之处,我认为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课程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课程内容来源于学生生活,是学生在生活中可观察、可触摸、可体验的,或者说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课程目标指向生活,运用于生活,是对现有生活的丰富,这是对未来多彩生活的积淀。

二是体现出跨学科整合的特性。课程的开发立足于语文课程和德育课程,同时也体现了科学、艺术、美育、管理、思维等多学科、多领域的整合,体现出知识的整体性和人生体验的多样性。

三是课程具有连贯性和螺旋上升的态势。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课程依据小学低中高三个不同年龄阶段,遵循“认知—探究—操作”的顺序,体现出发展的连贯性和螺旋上升性。

猜你喜欢
生命成长课程开发生活教育
关注生命成长 打造动态课堂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用班级文化打造有灵魂的班级团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