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8-02-22 03:39张月娇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张月娇

摘 要: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不能满堂灌,要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慢慢成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历史教师应该在平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本文结合历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学生通过预习,知道下节课的内容哪些懂,哪些不懂,教师在讲课时他们就能更加集中精力注意听讲,这样,他们的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同时,学生在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所以,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在点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使用点拨法。点拨法中最常用的是比较点拨法。特别是对那些很相似的历史事件,把它们放在一起,在教师点拨引导下,学生进行分析、对比、归纳,从中找出规律。点拨就是教师简单引导,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有很大的思考空间。它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对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王安石变法”知识时,教师及时点拨学生:“在历史上我们还学过什么变法?”学生马上回答“商鞅变法”。这时教师不急着给学生归纳二者的异同点,而是简单地点拨一下,要求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和通过上网搜集比较归纳“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教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比归纳了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归纳整理出来的知识比教师给他们的东西记得更加牢固,理解会更加透彻。

三、在激励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会更自信。鼓励具有神奇的力量,鼓励也许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但是对学生也许会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和不断上进的动力。学生一旦理解教师,他们就会对教师充满爱,就会愿意接受教育。历史教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不断地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样学生就会更加自觉地学习,自信心就會更足,自主学习能力就会更强。在历史教学中,我最常用的教学用语是“挺好”“蛮好的”。由于使用的次数多了,鼓励的语言多了,居然变成了我的口头禅。有时候我在班级上说个事情,学生就应和“挺好”“蛮好的”。全班学生都笑到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正因为师生关系融洽,我在教学中才如鱼得水,我布置的作业、练习,学生都能高质量地完成,当然,学生的历史成绩也会更高。

四、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促使学生认真复习,教师又能及时发现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由于害怕教师提问时回答不上来,他们在课前就会很积极主动地准备。这样,就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比如,我在历史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会提问上节课教过的内容,并且对回答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回答不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学生课前都会很积极主动地去复习,争取在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那么,教师的教学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到起来,学生的成绩自然而然就提上来了。

五、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用竞争机制可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每一次对学生进行提问,我都会对学生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进行评价,每周评价一次,并且对得优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也就自然形成。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双方配合默契,教学效果才能显现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教师只要能够遵循教学规律,以人为本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