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感悟: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追求

2018-02-24 00:02胡希峰
新课程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例文本情感

张 爽 胡希峰

(山东省济南市汇文实验学校小学部,山东 济南)

朗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现代的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文本信息、体验情感世界、发展形象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也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交往的过程。因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了通过自然朗读,实现学生真实感悟的探索和追求。

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中对“朗读”是这样描述的:“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我的理解是,要引导学生在语文朗读过程中通过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建构对语言的体会、品味和感悟,努力揣摩作者及其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充分理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意图,并尽力使用自己的理解来表达自己对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的理解和体会,即逐步生成作品的“意义”和自己理解的“意义”。当然,这里的朗读提倡自然,一定要摒弃矫揉造作的腔调。一句话即我们所追求的学生的真实感悟,一定要通过学生的自然朗读来习得。

二、现代多媒体的榜样示范:从优秀课例到朗读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课例往往是优秀教师千锤百炼的结果,也是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比如教师在课前反复观看优秀课例“三年级语文下册《可贵的沉默》”,并用心揣摩有目的地进行吸收借鉴,对于改进教学有极大帮助。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主题单元“感受真情关爱他人”中的第一篇。这篇课文对孩子来说,它是一篇“爱”的教育,爱有许多方面,让学生学会爱与被爱,可以说贯穿了教育的整个过程。课文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述,精彩的语段很多,引导学生反反复复朗读,用心揣摩品味,就容易引导孩子感悟到父母对孩子深切的爱,因此,能够升华到要懂得“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爱”的主题上。本课的有效生成也在于让孩子通过课堂学习获得发展,这种发展要求我们要在孩子现有发展水平上,针对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预设、生成,让孩子在多次自然的朗读中产生心灵共鸣和思维共振。

再比如,经常收看优秀教师的朗读视频、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节目,对我们的语文朗读教学帮助也很大。《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重文字,“者”重人。它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

三、真实感悟,自然朗读的基本指导策略

具体分析修改后的课标,我们不难看出其中关于“朗读”的具体要求,我们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让朗读和默读相辅相成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文本的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实际上,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方法,默读是潜心阅读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动”和“默读的静”的相互结合来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而朗读则是学生表现自己对作品及作者情感态度理解的一种方式。所以在教学这段时,先让学生默读本段文字,静下心来思考:这一次热闹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新的感悟和理解。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自己阅读、静心阅读,学会阅读感悟文本的时间和空间,让朗读和默读相辅相成。

2.抓住词语,对比情境,让朗读感悟层层深入

引导学生思考:你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热闹?重点抓住“七嘴八舌”:(1)引导学生抓住这个词谈意思、谈感受,体会热闹;(2)那么这种热闹的情景该怎么读呢?四人小组尝试,指名读,评议,这时学生已经有所感悟了,能从表面上读出热闹的场面,所以教师进一步对比情境,看看老师这里也描写了七嘴八舌的情景,和课文中的哪个好?自己试着比较读读,说说自己的看法。接着,通过小组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朗读领悟,表达了自己对课程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这个阶段因更突出阅读的个性化,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等,可以提倡求异思维,体现“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3.合作探究,突破难点,自然朗读

两次热闹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小组讨论:(1)孩子们谈论父母怎样给自己过生日?(2)孩子们再想办法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样意义有何不同?其中,(1)的目的在于引导孩子感受父母的爱。(2)的目的在于引导孩子想办法回报父母的爱。带着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到小组中去合作朗读。这一次的朗读学生有了深入的朗读和感悟,相信会把自己自然真实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这里,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由于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成为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和阅读中的对话者,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因为,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4.课外拓展阅读,促进情感升华

课上,教师以一首诗《爱是什么》做结尾,课下推荐孩子拓展阅读《妈妈的礼物》《爱的教育》等名篇,引导学生实现情感上的进一步巩固和升华。

总之,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要学习课标、学习课例、加强指导,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通过自然朗读,获得真实感悟,开展优质学习,实现学生的智慧成长和生命价值的逐渐增值。

猜你喜欢
课例文本情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