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提问 妙生成
——如何做好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

2018-02-24 00:02
新课程 2018年9期
关键词:倍数三角形面积

周 旭

(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分校,江苏 南京)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提问,恰当的提问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也能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所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巧妙的提问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在自主参与课堂活动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本文就从以下三种提问方式入手对如何生成自主、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进行论述。

一、启发式提问

所谓启发式提问是指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来一步步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理解,进而确保学生轻松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而且,启发式提问重在“启发”,要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接近、去理解知识,进而为高效率数学课堂的实现夯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众所周知,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这一公式的推导过程。所以,我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这一问题是必要的,但是,该如何提出来,是这样直接的提问就可以吗?显然如果教师直接提问,学生肯定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甚至会被这一新的知识而吓到。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启发式提问来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思考,首先,我们可以从上节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入手,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思考,如:

(1)两个一样的三角形能够拼接成什么图形?

(2)该图形的边、高与三角形的边与高之间有什么联系?

(3)一个图形的面积是否等于拆分成的几个小图形的面积和?

(4)三角形的面积该如何进行计算?

这四个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先帮助学生找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之后,再从面积入手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进行推理与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也能加深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抓好时机,适时地进行启发式提问,以为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打好基础。

二、开放式提问

所谓开放式提问是指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提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主动思考,进而使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发散性得到培养。因此,一线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入手,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一些开放性问题来为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升夯实基础。

例如:在学完“2和5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这两节课的内容后,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字观察能力,也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我向学生提出了下面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即:除了2、3、5之外,其他数的倍数有特征吗?学生很认真,开始分析从1-9各个数字的倍数特征,比如,有学生说:9的倍数特征是: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相加都是9。这一答案的提出,很多学生提出了不同看法,如,有学生说:99是9的倍数,但9+9=18≠9;还有学生说:999是9的倍数,但9+9+9=27≠9;但还有学生说:除了9、99、999、999…这种数字,其他的倍数的各位数的和都是9。这样一个答案的提出,又再次引起了学生的探究。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见,提出这样的开放式问题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也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强化记忆,提高效率。

三、探究式提问

生活与数学之间的紧密关系是不言而喻的,有效的生活现象思考探究式也就成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方式。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行探究与思考,并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掌握知识,进而为学生数学探究意识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时,我向学生提出了下面一个探究性问题,即:从生活中找两三个轴对称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这样的一个问题的提出要比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找对称轴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而且,也能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对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一线数学教师要通过探究式提问来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思考的环境,进而使学生在思考与交流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课堂提问贯穿着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提问形式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决定了提问的效率,而提问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也影响着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要通过巧妙的提问来生成精彩的数学课堂,进而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倍数三角形面积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倍数魔法
巧用面积求坐标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