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探索

2018-02-24 00:02黄秀玲
新课程 2018年9期
关键词:周长数学知识测量

黄秀玲

(福建省漳州市巷口中心小学,福建 漳州)

小学数学课堂实施体验式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对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形成直观的认识,从而将获取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实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有利于课堂师生互动的提高,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在体验学习中使自身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理论知识,进一步提升其数学水平。

一、数学知识需要在体验中学习

1.体验概念的本质属性,建立表象

比如在学习千米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听到公里等长度单位,有的学生知道公里就等于国际单位“千米”,对数学知识有更好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听到或看到各种有关千米的标志,也知道千米就是1000个1米,代表了很长的一段距离,但是对于千米长度缺少实际体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看到米、厘米、分米等长度单位,直观上的感受也更为明显,空间感更容易构建。千米单位不大但是也不小,在课堂中无法为学生呈现1000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地图,让学生将1000米、100米、10米和操场、教室进行联系。同时在课下也要进行延伸,开展1000米体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共同完成。并利用相机和文字等将实践过程记录下来,并将自己心中的1000米用语言进行描述。大约需要耗费多少时间、多少步才能走完1000米。其实,孩子们初步感知和体验了千米,虽然准确度可能不是那么的高,但是这种体验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中类似的教学还有很多,在教室中学生缺乏具体的实际感知,以及实际体验的情况,我们可以利用课外对体验学习进行拓展延伸。

2.动手操作,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应重点掌握辨认方法,能够准确说出自身所在的位置以及所面向的方向。课堂授课时间有限,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过关、都有机会进行实践验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等沟通平台,让学生在家中讲解位置与方向的辨别方法,或画出上学、放学自己行走路线图,根据路线图进行描述,让家长负责录制并上传视频。在课堂上再由其他的学生评价和纠正录制的视频。通过这种方式相互学习,深刻掌握数学知识。

二、学习兴趣需要在体验中激发

有许多学生感到数学十分枯燥乏味,学习困难,这是由于教师没有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没有很好地带领学生走进数学大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路人”是教师最大的任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魅力,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我们要带领学生通过体验学习探索数学世界。

比如,在学习四边形时,教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四边形,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比如如何制作、用什么工具制作等。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和帮助做不好的学生寻找最佳的制作方法。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教师适时引导,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学生个性需要在体验中获得尊重

不同的学生其生活经验、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都大不相同,因此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也有自己的理解。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感受引起足够的重视,鼓励他们在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自由选择方式。同时,数学只有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其独特的魅力,学生将数学运用在生活中,才能体现其数学基础的掌握程度。所以,教师应努力实现生活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比如,在学习周长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引入新课时可以借助学校操场一周边线等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数学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理解周长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验。例如: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测量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的活动。提供了实物:树叶、圆片、正方形、长方形,测量工具:线、直尺、软尺等。通过让学生选择测量实物及测量工具这种开放性测量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自主体验周长的测量过程,从而感受周长的测量因为物体的形状出现规则和不规则测量的方法和工具也有不同,并且教师从旁辅导,为学生的充分探索体验提供足够的空间,由此加深学生对周长的认识。

亲自体验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获取成功的喜悦。数学课开设的意义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利用自身的已有经验进行重构和再创造,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想,拓展数学方法,靠学生自己去悟、做、经历和体验。只有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猜你喜欢
周长数学知识测量
圆的周长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