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24 02:40王金华
新课程(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人性多媒体技术生活化

王金华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宁夏 石嘴山)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可以创设多元的教学情境,促进教学的互动和知识的共享,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本文以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一第8课《十八岁出门远行》为例,具体展开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应用教学,着重展示了多媒体技术在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领域的巨大效能。

高中生的生活经验已经相对成熟,个性已经相对自立,他们往往可以认真对待和处理生活中的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便是要在学习中引发学生的生活感触,使课文所描写的情境生活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升学生对课文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和感悟水平。

《十八岁出门远行》一文,作者余华用纯净细密、亦真亦幻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十八岁男孩成长过程的艰难和社会中人性的缺失。我用生活化的口吻对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故事情节进行讲解,并引用电视剧或社会生活里的类似情节,如社会中发生的高速路上哄抢侧翻货车中的水果蔬菜甚至生鲜禽畜的现象,并播放相关视频给学生看,并强调“这难道不就是作者遭遇的翻版吗”,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中人性的缺失,那么学生对此有什么看法呢?就此我请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因为高中生的内心情感已趋于成熟,所以学生能表达许多真实的、能引发同学共鸣的观点,比如,有的学生直指哄抢者素质的低下、人性的丑恶,对哄抢者进行无情的批判;有的学生则分析到社会风气层面,认为社会风气缺少规范和引导,不良的从众心理导致风气下滑等;有的学生提到了教育,认为这是教育长期不注重培养思想道德的结果。但是有的学生又说:“这恐怕和教育的关系不大,因为哄抢者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接受到的教育很少甚至没有接受过教育,能说是教育内容有问题吗?”我就此适时地点拨并组织学生展开辩论:“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但究竟是哪种原因呢?我觉得大家可以就此辩论一番。”通过辩论,学生可以从中得出一个全面而又客观的认知:国民素质的缺失大体上分两种原因,教育事业长期不注重素质教育,导致有些人学会了读书,却没有学会做人;但有些地方社会经济落后,教育普及率低下,人们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所以精神状态也比较愚昧。谈到社会经济落后的问题,有的学生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实有些时候不一定都要上升到人性丑恶的高度,我们不应该总是对他们口诛笔伐,因为有些情况下,是这些人太穷了,没想那么多,毕竟有些情况下人们还能把大部分货物还回去。”很多学生对此表示了理解,我顺势用实例佐证了他的观点。所以,多媒体教学还要创设积极、温暖的生活化情境。如再举出与哄抢现象相反的实例:群众自觉地帮车主收拾货物,帮交警维持秩序并劝阻有捡拾货物带走行为的人,司机和群众的气氛非常阳光、融洽。学生从中欣赏到了正直、高尚、诚信的群众的风采。随后,我组织学生为改善人性出谋划策,学生群策群力,分享了许多有益的看法和建议,我将学生的观点直接打到多媒体课件上,实时地与学生共享。

总之,通过多媒体技术对这个话题的展开,学生展开了非常广泛的讨论和思考,对作者所要展示的人性的一面进行了集体剖析,感悟良多,并树立了做人要正直、诚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形成了明确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十八岁出门远行》的多媒体教学中,我还穿插讲解了自己年轻时候的社会经历,引导学生分享各自的经历,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社会观和发展观:人生是复杂而曲折的,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遭遇到种种的艰难和挫折,所以我们既要满怀激情地面对社会,又要冷静理智地看待社会、分析社会。我们既要在成长的挫折和收获中发展自己,也要在社会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

本文以一篇文章的多媒体教学为例,浅析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强调了多媒体技术在创设生活化情境上得天独厚的优势,着重应用多媒体技术展开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充实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传播了正能量。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面很广,作用广泛,效果明显,还有如创设时代情境,具体可在《跑警报》《我的回忆》《落日》等课程中展开,又如可利用其宽泛的运用范围展开语文课堂的共享教学,可利用其高度灵活、交互性高的特点展开互动教学等。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需要教师以极高的教学热情和极专业的教学技能进行具体的开展,既要注重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猜你喜欢
人性多媒体技术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逼近人性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人性的偏见地图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