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18-02-24 00:02薛丽莉
新课程 2018年9期
关键词:杯子创设情境

薛丽莉

(甘肃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第三小学,甘肃 兰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数学教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充分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之前,首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以及性格特点等,围绕数学教材知识点,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融合。教师应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涵盖的数学问题进行汇总,然后进行仔细的筛选,并且巧妙运用于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了解数学的魅力,从而将学生的潜能充分激发出来。例如,在学习“角的认知”这一章节中,教师在讲解完知识内容后,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为学生分配关于角的相关教学任务;学生以组为单位,对教师分配任务进行探讨,并实施通过实践完成教学任务。生活情境教学模式是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活动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统计”这一章节中,在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对鲜艳色彩有着浓厚兴趣的心理特点,将统计图画上不同的色彩,让对比更加明显。教师出题“小明家有10个杯子、小红家有6个杯子、豆豆家有8个杯子、兰兰家有4个杯子、欢欢家有7个杯子”。让学生自己画出统计图,并且图上色彩。当学生完成之后让大家选出图形正确、色彩搭配最为漂亮的统计图。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谁家的杯子最多?”“谁家的杯子最少?”“小明家杯子比兰兰家多几个?”“欢欢家杯子比豆豆家少几个?”这样的生活情境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与观察能力,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

二、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生活情境教学模式中的题材主要源于生活,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应多运用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题材,例如花草、动物、食物等,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加减法运算”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吃糖果的特点来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点。在讲解完本章节的重点知识后,教师可以分给小红8颗彩色的糖果。向学生提出问题“小红手里一共有几颗糖果?”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再让小红分给豆豆3颗糖果,然后再向学生提出问题“豆豆手里有几个糖果?”“小红手里还剩下几颗糖果?”在学生全部回答正确之后,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表扬与鼓励,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采用生活情境教学模式时要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果。

三、创设生活情境,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将教师视为朋友与知己。例如,在学习

四、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小学生都具有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一旦听到故事,小学生就会立即集中精神,放下手中的一切,聚精会神倾听故事的内容,因此将故事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情境中,不仅能够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学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以故事的形态让学生了解知识点的内容。故事内容:曾经有两个非常相似的数字朋友,一个是467.8,另一个是46.78,它们当中谁大谁小?”467.8总是仗着自己比46.78大,总是欺负它,后来小数点终于看不下去了,决定教训一下467.8,然后就悄悄地从7的右下角跑到了4的右下角,大家看看现在谁大谁小?这样直观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位置,主要是采取教师一味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讲、被动的学习、被动的回答问题,以至于学生数学教学效果不佳。将生活情境教学运用到小学数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猜你喜欢
杯子创设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杯子里有什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杯子
粘在一起的杯子
神奇的杯子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