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思考

2018-02-24 11:55朱永龙
新课程 2018年7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知识点交流

朱永龙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中心小学,福建 晋江)

数学学科在高年级的小学生学习生涯和能力养成中,乃至以后的人生道路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能通过自己深入思考攻克一道道数学难题,而不是从教师口中的到一个数字答案,从而能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至关重要。因此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刻不容缓,这也是本文阐述以“学习”为中心的意义所在。

一、站学生角度创课堂学习新模式

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模式,需教师将该模式落实在平时教学工作中。站在学生思考的角度思考教学问题,为什么学生会不认真听讲,是否讲课内容枯燥,是否教学氛围太沉闷,学生对数学课堂提不起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首先教师应该唤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愿积极地在数学海洋里遨游。教师可以改进教学模式,不设置过多枯燥的课堂环节,不揪着超出学生理解水平、难度过大的题目不放,否则容易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恐惧心理。

例如,教师可以在复习课上将较多复杂且有联系的知识点“画一棵大树树干,邀请学生补充枝干”的方法巧妙地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既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该课程知识点,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复习的能力,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积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好习惯

在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就难以将课本上的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储备。教师就要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就算学生独立思考后仍不能得出完美的答案,也是有利于教师看到学生实际的学习难点,再进行集中辅导。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死记用背是行不通的,尤其是数学学科,知识点大多抽象化,学生不进行独立思考,就更难以理解数学世界里的符号数字。

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知识点时,学生应该有独立思考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机会,通过现实生活中对圆柱体、圆锥体物品的观察,得出自己独立思考过的结论,再与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培养出由圆柱体积公式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的数学能力,加深对圆柱与圆锥体积公式的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组组合优化自主学习效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组合作是学生课堂学习中能较为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不妨从组合学习开始,学生在面对同学比面对教师更放得开,更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避免了教师居高临下的弊端。教师还应合理分配小组。自主学习积极性强,活泼开朗的同学可以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带领着自主学习积极性较低的同学共同独立思考数学问题,让他们在与同学的交流探讨中培养思考能力,并且活跃了学习氛围,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自主学习时团队协作比单打独斗来得更能够优化学习效果。

例如,在解决“鸡兔同笼”这个较为生动的古代数学问题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小组内探讨解决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内合作交流,培养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能力,达到使学生体味到代数方法的一般性的教学目的,同时也达到了“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效果。

四、有效沟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行为需要教师用心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学习过程,而这就需要教师多与学生交流学习想法,以一种“亦师亦友”的状态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才能主动汲取精华,并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独立思考的数学思维。并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补充教学。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较难以攻克的知识点时,通过寻求教师的帮助,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掌握学习思路,从而掌握知识点。而教师通过学生的疑问进而改良自己的教学方案,针对学生的难点、疑点进行一一解答。师生之间交心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与学之间的有效运转。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较难以攻克的应用题,师生之间实现有效互动,更能实现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点的教学目的,并达到自主学习能独立解答出应用难题的教学效果。因此,师生之间有效交流沟通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师以“学习”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采取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小组交流,师生交流,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培养高年级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思维。这实现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对未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知识点交流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如此交流,太暖!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谈独立思考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