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18-02-24 11:55
新课程 2018年7期
关键词:轴对称生活化教学法

王 佳

(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四小,宁夏 中卫)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境教学法以其自身的优势以及独有的魅力被广大教师积极地应用到教学之中,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一种生动逼真、活灵活现的教学情境,这不仅使数学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还有助于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对所学知识形成直观的认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基于此,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当积极地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一种生动可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活泼生动的情境与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满怀热情地、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轴对称》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在课下把精挑细选的精美的轴对称图案插入PPT课件中;其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说:“下面,老师给你们展示一张张丰富多彩的轴对称图形,请大家仔细地观看。”于是,有的学生一边仰着头注视这些图片,一边在脑海里构思轴对称图形的美丽,有的学生一边尽情地欣赏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轴对称图片,一边探究这些图片的共同点。这不仅使学生在观察轴对称图形、分析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过程中进入一种和谐良好的情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轴对称图片的方式有效地创设了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这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还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二、运用分层教学法,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也是引导学生进入美丽奇幻世界的指南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拥有了这个钥匙或者指南针,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源泉得以涌流,使自己的学习效率得以有效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积极使用分层教学法,这样不仅能够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进步。例如,在引导学生复习《百分数》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了解全班学生的情况,并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因素对学生合理地进行分层。一般而言,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是班里的优秀学生,他们不仅数学基础较好,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其他学生强。此外,他们还特别喜欢挑战有难度的数学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以让这类学生围绕“百分数的应用”的知识板块进行整理;第二层次的学生主要由班里的中等生构成,他们虽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在串联不同知识、灵活运用知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让他们对百分数、小数、分数互化以及一些典型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整理;而对于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第三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掌握百分数的意义与读写法的基础上,适当地做一些百分数应用题。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之中。

三、充分使用生活化教学法,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生活化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回想生活经历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还可以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跃上一个全新的台阶。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活动时应使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化教学方法充分地融合。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圆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一边拿出一枚圆形硬币,一边对学生说:“同学们,请你们观看老师手中的这枚硬币,说一说这是什么形状呢?”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这是圆形的。”教师接着对学生说:“下面,同学们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听到教师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如此具有生活气息,学生思维的闸门开始打开,语言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涌流出来。有的学生说:“我们在生活中用到的光盘就是圆形的”,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在生活中吃饭时会用到碗,而碗口就是圆形的。”总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的圆形物品的方式把生活化教学法与数学教学巧妙地融合了起来,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热情与兴趣,还能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注入强大的动力。

总之,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当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追求,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认知规律为参考,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为理念,使数学教学与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对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打造如行云流水般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轴对称生活化教学法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轴对称”单元测试题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轴对称》巩固练习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认识轴对称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